本文是一篇教学研究,笔者经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沧州市小学武术教学环境是由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三者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学校武术教学环境提供了保障。2.学校的有形环境(硬件设施、教具等)和无形环境(师、生、课、资金等方面)的相互配合,促进了沧州市小学武术教学环境的改善,其特色主要表现在武术名人进校园活动提升了武术教学环境的质量;多彩的校园武术文化节,丰富了武术教学环境的内容。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
十九大报告指出,民族自信依赖于文化自信。只有将本民族的文化发扬光大,融入到人们生活中并发挥文化的功能价值,指导人们的生活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文化成果,才能够让民族文化深入人心,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国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色体育文化,中国武术承载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内涵。一方面,中国武术项目具有较强的健身功能,拳打脚踢、翻转腾挪、吐纳吸气等运动形式促进身体的锻炼,增强人们的体格;另一方面,在精神道德方面,武术在传承过程中,注重对人品的考量,老拳师往往将武术技术传授于品德优良和吃苦耐劳的徒弟,其一担心学生学会技击之术后不走正道,祸害乡民;其二,担心学生在传承过程中学艺不精,导致武术传承的中断。除此之外中国武术还具有培育人们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等优秀品质的功能。研究武术教学环境对于促进武术教学开展乃至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及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增强人们体质,提高人民健康生活水平,《体育发展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通过扶持推广民间传统运动项目活动,推广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体育赛事等在社区、学校区域传播,以此满足人们体育文化活动需求。中国武术项目是我国民族文化瑰宝之一,具有较强的健身价值,民间武术进校园有助于传承传统武术,同时更重要的是将传统武术的健身价值应用于实践。而武术教学是以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为主,使学生掌握武术文化知识与技术的过程。研究武术教学环境对于更好的促进武术教学以及发挥武术健身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2016 年,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着力推进学校武术教育。武术教学和体育教学一样,它具有较强的实操性,需要武术教师较强的实践能力。动作示范的标准程度,是否美观大方,不仅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且对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也会产生影响。在武术教学中,示范教学这一手段是学习武术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个优秀的武术教师,示范展示的能力是必备的,因此学校武术教学,离不开专业的师资力量,研究学校武术教学环境,了解当前学校武术教学的师资状况,促进武术教育进校园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将研究范围设定在沧州市这一“武术之乡”,主要对该地区小学武术教学环境作为切入点,选取沧州市迎宾小学和水月寺小学,对这两所学校的武术教学环境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归纳总结沧州市小学武术教学环境的突出之处,探究沧州市小学武术教学环境有待优化的现状,并为沧州市小学武术教学环境发展,提供一些科学合理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建议。促进武术教学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共同为沧州市小学武术教学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推动当地武术教学环境的优化并为其它地域武术教学提供借鉴。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传承武术文化。随着时间的变迁,物质的存在具有其流失性,而文化是在斗转星移的物质世界中能真正传承下来的。武术蕴含着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承载着中国自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奋斗、正义与爱国情怀。尤其是沧州市作为武术之乡,其武术文化内涵深厚,底蕴丰厚。武风繁盛的沧州,学校武术的传播是武术传播的主要途径和发扬光大的真谛。弘扬和传播武术技能和文化是沧州市义不容辞的肩负责任和社会赋予沧州市的历史使命。通过研究沧州市小学武术教学环境的特色能够传承武术文化,发扬尚武精神。
为从事学校武术教学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理论参考。本研究通过对沧州市小学武术教学环境的基本情况展开调查分析,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武术教学环境尚鲜有提出,本研究尝试将体育教学环境的理论应用具体化,提出武术教学环境这一概念,并从武术教学学校环境、武术教学家庭环境以及武术教学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探究对武术教学环境的影响,为之后从事学校武术教学环境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武术
通过查阅文献得知,高等学校教材《武术》中对于武术的界定为:“武术是指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①。于河南省召开的武术研讨会将武术的概念界定为: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本文的武术概念界定采用上述定义。
(二)武术教学
关于武术教学的文献资料较多,从中国知网搜索的文献也多为大、中、小各类学校武术教学研究现状、武术教学方法等内容,对武术教学的概念没有明确的描述。对传统武术的概念研究相对较多,国内学者刘文武②等根据以往学者对传统武术的概念界定,结合武术发展实际,对传统武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他认为传统武术是在农耕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具有一定的技击性,深受我国传统文化的滋养而形成的,以家传等多种途径得到继承的。传统武术的教学主要通过言传身教。近代以来,尤其是建国之后,我国开始注重外交与向外学习,国外体育思想传入我国,武术发展模式也受到了影响,传统武术逐渐发展为社会武术、学校武术和竞技武术③。
王晓晨、赵光圣、张峰等④在其文对武术教学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他认为武术教学是教学者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对被教育者进行武术技术、理念的传授教学活动过程”。黎桂华⑤认为,“武术教学的研究范围比较广,主要指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促使受教育者无论是在体能素质、技术素质还是在品德素质、性格魅力等多分方面均得到有效塑造”。
通过梳理传统武术的传承、近代学者对武术的界定以及与体育教学概念的比较,笔者认为王晓晨等对“武术教学”这一概念的界定基本包含了本研究所要表达的“武术教学”的内涵,即武术教学是教学者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对被教育者进行武术技术、理念的传授的教学活动过程。
...........................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一)我国武术教学的研究现状
1.关于武术教学的现状研究
《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状况调查研究》①一文中主要利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当前国内中小学的武术教学状况,根据调查结果最终从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当前国内中小学武术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武术教学内容的编纂思路、武术教学内容的基本框架四方面进行研究。最终指出作为传统国粹的武术在我国中小学的课堂开展中的频次、深度、广度以及重视度均不高,只是以离散点状的形态存在于个别地区或者个别学校。同时提出了武术教学内容上的建议,既要注重武术套路、格斗、功法三种技击之术的交流融合与相互配合,同时注重武德、个人修养等武学内涵的培养。王华伟①其文中提出在教师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问题;邓尚贤②在其文中,从师资、器材、场地、内容、教学课时、家长支持力度等六个方面总结宝鸡市中学武术项目开展存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宝鸡市中学武术开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武术专业教师较少;大部分中学武术教学课堂器材较为单一;家长认为练习武术是以牺牲学习时间为代价,故而反对子女学习武术;武术教学课时总体上来说较短;武术教学内容重招式,轻德育。
综上,以上研究在学校武术教学现状方面对不同地区的学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多从教师从业能力、学校场地器材、武术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武术的支持程度方面分析影响学校武术教学的现状。以上研究较为全面也比较深入,为沧州市小学武术教学环境的特色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和铺垫。以上研究相对分散,没有对学校武术教学环境的特色进行归纳概括,另外在武术教学社会环境等方面存在研究不足,本文将以以上学者的研究为理论研究基础,试图探究沧州市小学校武术教学环境的特色。
表 1 知网搜索关于武术不同关键字文献篇目统计表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19
一、研究对象.....................................19
二、研究方法........................................19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22
一、沧州市小学武术教学学校环境的研究.................................22
(一)学校武术教学场地器材情况研究.........................22
(二)学校武术教学教具情况研究........................22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46
一、结论..................................46
二、建议.....................................46
四、沧州市小学武术教学环境特色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国家政策的高度支持保障武术教学环境的发展
1.举办武术赛事活动
根据《全国武术之乡管理办法》要求,沧州市自 2013 年开始,每年均举办大中小学生武术比赛。学校积极参加省级和国家级各项体育赛事,以参赛、组赛为推手,推动武术进校园工作。通过武术比赛的形式,一方面能够检验学校武术的教学情况,另一方面,尚武精神本身就是一种交流精神,能够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