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金融论文,本文基于全球79个国家的样本,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这些国家2006-202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估计,主要研究金融包容、经济全球化对人为碳排放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全球变暖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已经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全球性问题。2015年的《巴黎协定》强调,全球政府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他们制定和执行环境友好型和经济可持续战略、技术和创新的能力(Umar等,2020,Wang等,2021)。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报告,过去50年的气候变暖约95%可归因于温室气体排放,而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占总二氧化碳排放量的80%以上,是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升高的主要原因,世界各国一直致力于降低人为碳排放,探究人为碳排放是实现碳排放减排效果科学评估的重要前提(Wang等,2022)。科学家一致认为,人为碳排放对气候稳定构成了风险,证据表明温室气体与全球变化之间存在联系,减少碳排放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生态结构,是一个需要减少经济活动或改变依赖能源的过程,这可能会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竞争力。《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规定的《联合国气候合约框架公约》表明各国之间需承担不同程度的减排责任。
金融体系历史悠久发展多元。金融体系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但真正的繁荣始于15-17世纪重商主义体系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因为当时需要安全地存储黄金和贵金属。随着时间的推移,金融体系经历了日益激烈的竞争。Beck和Levine(2004)表明金融发展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金融机构的市场化运作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发展效率。然而,大量关于金融发展和收入不平等的文献认为,金融发展可以通过关注增加最贫困人口的收入来减少收入不平等(Galor和Moav,2004,Levine等,2007)。如果金融市场不能正常运作,穷人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有限,金融发展可能无法减少不平等和贫困,表明金融排斥是一个阻止穷人和弱势社会群体进入其国家正规金融体系的过程,金融包容是指确保一个经济体内的所有成员都可以轻松访问和使用正规金融体系的过程。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过程中重要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金融包容相对于金融排斥理论来说,两者是属于对立面的,金融包容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如何消除金融排斥。金融包容属于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包容增长特别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包容发展是金融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第二节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文总共包含七个章节,分别是绪论、文献综述、金融包容对人为碳排放的机制分析、计量模型与变量说明、金融包容对人为碳排放空间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进一步研究、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每章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首先主要对文章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做了相关介绍,表明金融包容对碳排放的理论现状和事实现状,以及面对金融包容对碳排放这一领域后来的研究者来说,在理论支撑层面的作用和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接着简要的介绍了一下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依据本文的研究内容采用了四种研究方法,分别是文献分析法、空间计量分析法、工具变量法和分位数法;最后说明了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研究方法上,运用了空间杜宾模型来研究金融包容性的溢出效应,不足之处表现在金融包容性的构建方法和指标选取上。
第二章,文献综述。对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包括国内外文献综述和文献述评两部分。说明了关于人为碳排放定义的相关文献、影响人为碳排放因素的相关文献、金融包容与人为碳排放关系的相关文献、经济全球化与人为碳排放关系的相关文献、政策效应方法的相关文献、空间溢出效应的相关文献,突出本文使用空间计量方法的优势,考虑了空间性和异质性。
第三章,金融包容对人为碳排放的机制分析。主要是金融包容性对人为碳排放的传导机制。主要包括:金融包容在经济全球化的调节作用下对本国人为碳排放的影响;金融包容在经济全球化的调节作用下对邻国人为碳排放的影响;在不同的碳排放量下,经济全球化对金融包容的调节效应是不同的。
第四章,计量模型与变量说明。先进行了模型设定,包括空间计量模型及空间权重矩阵的设定,对三种空间计量模型做了简要介绍,一是空间滞后模型,二是空间误差模型,三是空间杜宾模型。并且对变量的选择和数据的来源进行了介绍,被解释变量为人为碳排放,解释变量为金融包容,调节变量为经济全球化,控制变量有四个,分别为国内生产总值、资本形成总额、进口和出口。
第二章文献综述
第一节相关文献综述
一、关于人为碳排放的定义
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一直是全球讨论的主要话题。学术文献、媒体报道、政治对话以及法律和监管应对措施呈指数级增长就证明了这一点(Hussain等,2023)。然而碳排放是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危及整个全球气候系统(Raihan和Tuspekova,2022)。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再加上自然变化的影响,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球不得不面对的事实。以石化能源消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了能源消费的刚性增长、污染物种类及其排放量的增加,目前所面临的节能减排形势非常严峻。影响节能减排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能源消费结构,但是如何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节能减排效果,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本地区产业结构的制约。在“双碳”目标约束下提高能源效率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对外贸易、科研经费等方面(曹强和谭慧,2020,刘争等,2022)。Guo等(2022)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在减少碳排放方面是有效的。碳排放效率这一概念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研究,但目前学术界对该效率如何定义还未得到统一。Mielnik和Goldmeberg提出碳指数,定义为消耗单位能源的碳排放量(Mielnik和Goldemberg,1999)。欧盟(EU)宣布,作为其低碳排放战略的一部分,成员国将减少石油能源消耗,并增加可再生能源在其总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环境退化是一个国际问题。全世界都在经历环境质量恶化的影响,这是所有温室气体排放国家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温室气体的高排放正在影响全球工业化和非工业化国家(Raihan和Tuspekova,2022)。随着对全球变暖的关注不断扩大,对影响全球变暖的气体排放的估计也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长,大多数人致力于人为来源,但也有些研究涉及自然资源,例如自然干扰、内陆水域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碳排放,任何地区报告的排放都可能包括非人为来源,但更多的排放还是来自于人为活动。人为碳排放以运输、工作机械和消费为主,每十年产生最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人为活动是工业活动、森林砍伐、城市化、化石燃料燃烧和水泥制造。
第二节国内外文献述评
通过梳理国内外已有文献,学者们对金融包容、经济全球化和人为碳排放做了丰富的研究。尽管上述文献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有用的资源和一定的理论基础,但仍然可以发现现有的文献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国内外大部分学者如Guo等(2022)、Malik等(2022)、Zaichenko和Shterenberg(2019)探讨的都是能源消费对碳排放的影响,或者关注的是金融包容对碳排放的影响以及经济全球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然而关于金融包容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碳排放的研究相对较少。大多数研究没有考虑三者的空间特征,这将导致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分析出现误差。(2)以往关于金融包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的国家或地区层面(Ma等,2022,Renzhi和Baek,2020,Zaidi等,2019),探究一国或一国各区域金融包容对本地区的影响,很少有研究从全球角度评估金融包容性水平及其社会经济影响。(3)有些学者对经济全球化进行了一定的分析(Ahmed等,2021,Usman等,2022),探究了其在一定程度对碳排放的影响,但是并没有考虑到空间效应,没有使用空间计量的方法探究经济全球化在空间上对碳排放的影响。(4)政策对于碳排放的影响也是热门话题,如Prasad和Munch(2012)、Chen和Lin(2021)、(Xu等,2022)通过研究政策效应来减少碳排放,但未曾见到在研究金融包容对碳排放的影响过程中考虑到金融危机效应和政策效应。(5)多数研究侧重于笼统的金融包容对碳排放的影响(Ahmed等,2021,Wang等,2022,Zhu等,2019)。由于全球碳排放空间分布不同,各国处于不同的低碳能源转型阶段,金融包容对碳排放的影响可能是异质的,然而这在文献中经常被忽略。
第三章金融包容对人为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分析..................14
第一节金融包容在经济全球化的调节作用下对本国人为碳排放的影响.....14
第二节金融包容在经济全球化的调节作用下对邻国人为碳排放的影响.....15
第四章计量模型与变量说明...........................17
第一节模型设定.......................18
第二节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21
第五章金融包容对人为碳排放空间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24
第一节人为碳排放的空间特征.........................24
第二节空间计量检验........................25
第六章进一步研究
第一节金融危机效应
本文样本期间包含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阶段,基于总体样本对实证模型进行估计,以探讨全球金融危机前及危机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包容对人为碳排放产生的影响。依照大多数文章中引入金融危机的方法,使用虚拟变量构建金融危机,用1代表处于危机中,0代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