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发表栏目提供最新经济论文发表格式、经济论文发表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定向降准政策、银行竞争和农业上市企业信贷资源获取

日期:2021年11月25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734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111142041201834 论文字数:28666 所属栏目:经济论文发表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相关标签:经济论文发表
................... 20

4.1.2 变量选取与界定............................ 20

第五章 银行竞争调节作用的实证分析 ...................... 29

5.1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29

5.1.1 模型构建......................... 29

5.1.2 变量选取与界定........................... 30


第五章 银行竞争调节作用的实证分析


5.1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5.1.1  模型构建

为检验银行竞争对定向降准政策效应的影响,本文引入银行竞争变量 C,构造银行竞争的调节效应模型(2),银行竞争程度用经过 PR 模型测算得到的 H 值来度量,C 是经过中心化处理的 H 值,模型(2)中的交乘项 的系数   反映的正是银行竞争变量的调节测度,用来考察银行竞争对定向降准政策的实施效果的影响。当 显著为负时,表示银行竞争缩小了定向降准政策对处理组和控制组信贷资源的影响差异,即银行外部竞争环境对政策实施效果起到削弱作用。反之, 显著为正则说明银行竞争强化了定向降准政策的实施效果。

目前,有两种关于银行业竞争性测度的方法被国内外学者广泛使用,其中一种方法主要是从规模、数量等可观察到的结构化角度进行竞争性度量,这种方法关注更多的是外在性的东西,并没有触及分析实质。另外一种方法以 Panzar-Rosse模型为典型代表,更加关注银行能力方面的各项指标,是从内在化的角度关注银行的竞争能力和竞争程度的变化对银行行为的影响,判断更为精准。PR模型 1987年被提出来,在随后测度银行业竞争时被学术界广泛使用,其核心是通过判断量化的银行竞争指标来观察银行根据市场要求的成本投入做出的决策反应。本文使用该模型来判断我国银行业整体所处的竞争环境,之所以选择 PR 模型主要考虑了该模型以下几方面优势:PR 模型是对整个银行业经营竞争程度的衡量,通过选取数据易获得的微观银行指标来衡量整个银行业的宏观竞争程度,同时还可以考察银行经营与人力、资金、资本等要素投入之间的关系变化。PR 模型用量化的 H 值来衡量银行的市场竞争程度,H 值包含了银行的产出对各种投入要素变动的弹性,即市场上的银行会根据外部经济环境的改变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此使自身的利益得到最大化,市场作用于银行的微观主体表现是对其各种投入要素的价格的影响,当市场的经济环境发生改变时,银行在追逐利益最大化时对市场做出的反应最终会达到最优,此时市场是均衡的,H 值的大小代表了银行业市场竞争的程度,有三个划分层次,如表 5-1 所示。

表 5-1   银行竞争程度的划分

表 5-1   银行竞争程度的划分

..................................


5.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5.2.1  样本选取

本文在研究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时选取的样本有 14 家,其中,5 家国有控股银行分别为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行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9 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分别为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样本银行均为全国性银行,样本银行从市场份额、银行规模、客户关系、市场信任度的方面来说都具有代表性,并且样本银行具有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和法人治理机制,数据可获得性强。

5.2.2  数据来源

国有控股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数据自于 CSMAR 数据库。

银行竞争程度通过 PR 模型测算得到,样本选取 2010-2017 年 5 家国有控股银行和 9 家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本文借鉴孟波、石琴(2009)做法,以增加年度数据的方法进行最小二乘法回归,对于样本的 H 值测度结果如表 5-4所示,可初步看出我国的银行业的人力成本、资金成本与银行收入的关系具有相对平稳且相关性较高的特点。表 5-4 为银行业各年度整体的竞争程度,而在全样本区间和全年份区间银行业整体的竞争 H 值为 0.8271,银行业整体处于比较稳定的、竞争较为激烈的垄断竞争银行业市场状态。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本文选取2010-2017年沪深A股的农业上市企业与匹配的非农业上市企业为样本,对定向降准政策效应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构造 PSM-DID 模型检验定向降准政策对农业上市企业信贷融资的影响;通过构建 PR 模型对样本银行进行回归,通过银行竞争调节作用实证分析,检验银行竞争对定向降准政策效应的调节作用,并通过对样本银行进行异质性分析,检验国有控股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对定向降准政策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定向降准政策对农业上市企业的信贷资源获取起负向作用,并且加大了农业上市企业和非农上市业企业在银行信贷比例上的差距,对农业上市企业的信贷融资产生挤出效应。其原因可以从农业上市企业角度、非农业企业角度、商业银行角度进行分析。从农业上市企业角度看,总体来说我国农业上市企业大而不强,由于其对固定资产投入较多但是经营周期较长导致投资回报期过长,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完善以及抵押担保能力较弱使农业企业议价能力降低而承担较高的利息成本,信用水平不高、不良贷款率较高等多种因素使得农业企业较难获得信贷资源;从非农业企业角度来看,与农业企业相比,小微企业在固定资产投入方面比农业企业小,并且经营周期短使其具有灵活性强、成长性好的特点,并且,小微企业不仅分部在工业、服务业、批发零售等行业,还存在于高风险高收益的高科技行业等新兴行业,面对政策对这些行业的支持,利益导向的商业银行更倾向于将信贷资源流向这些行业;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商业银行面对自身能力规模及融资成本的困境,会在不能满足政策监管要求又希望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政策流动性支持来缓解自身资金受限的局面时,出现粉饰贷款统计等道德风险,即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会使得政策导向与最终政策实施效果发生背离。比起将资金贷给农业上市企业,商业银行会出于利益导向和风险规避动机,将信贷资金流向其他符合政策条件的高效益低风险企业。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