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管理论文,本文以2008-2017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结合高层梯队理论与注意力基础观研究TMT开放性与企业战略变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当前全球企业面临着多重复杂环境的挑战,市场波动、技术进步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也在不断升级。市场变化包括竞争格局的变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新兴市场的崛起等;技术革新则涉及到科技领域的不断突破和创新,比如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联网等;而经济形势的变化则包括货币政策、贸易纷争、自然灾害等各种风险。在这个背景下,企业需要更加敏锐地关注市场和竞争动态,制定灵活适应的战略规划,优化资源配置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同时应对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以保持长期竞争优势。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企业转型升级,提出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内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阶段等一系列发展战略。这样的政策和措施为企业实施战略变革和提高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进一步推动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发展和壮大[1] 。
高层管理团队(Top Management Team,TMT)对企业战略变革有重要影响。战略变革即企业在战略层面对各要素配置进行改变以动态匹配组织内外部环境变化[2]。围绕战略变革的驱动因素,学者们从多视角整合了战略变革动力框架,即战略变革受到环境条件、组织约束及决策者认知与行为的协同作用[3]。尽管战略变革由企业内外部关键资源共同调控,但作为决策主体的高管是其中的核心影响因素[4],高管团队的构成决定了战略变革的有效实行程度[5]。高层梯队理论指出TMT的认知及价值观会影响其战略选择和实施进而影响企业绩效[6]。研究表明,企业的战略变革往往取决于领导团队的开放性和创新意识[7],TMT作为企业的领导核心,其开放性与创新意识对企业战略变革的影响尤为重要。TMT的开放性是一种人格特质,代表了个人对新的想法、观点和经验的接受程度,包含了诸如好奇心、挑战现状的意愿和接受创新方法的能力等特征。开放性的TMT会接收到更多信息,然而其注意力是有限的,有效地配置稀缺的注意力资源是做出正确决策的关键。注意力作为认知特征,在过往实证研究中难以有效衡量,随着计算机文本分析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管理层文本信息的披露研究,越来越多研究者将文本分析法应用在经管领域中的认知变量的测量上,因此有必要利用新的数据为TMT开放性与企业战略变革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实证支持,且为深入了解TMT开放性对企业战略变革的影响,必须从超越个体特征的理论角度来研究这种关系,基于注意力基础观的视角为研究TMT开放性影响战略变革的内在机制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框架。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TMT的开放性特质与企业战略变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一方面,TMT成员的开放性可以促进创新和探索行为,使得企业更有可能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另一方面,TMT成员的开放性可能会导致他们过分关注新兴技术和市场趋势,而忽视了公司内部和外部环境的长期演化和变化。本文有以下理论贡献:
第一,揭示了TMT开放性特质对企业战略变革的影响机制。本研究探讨了TMT开放性特质对企业战略变革的影响机制。通过深入分析TMT成员的认知过程,揭示了开放性人格如何影响TMT成员的战略导向、信息处理和决策行为,为研究TMT特征与战略变革之间的关系提供实证依据。
第二,结合高层梯队理论与注意力基础观揭示TMT人格特征如何影响企业战略变革的内在机制。通过研究创新注意力在TMT开放性和战略变革之间的中介作用,更深入地了解TMT成员如何处理、评估和利用新信息以促进企业的战略变革。创新注意力的研究为组织行为与战略决策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从注意力配置角度系统诠释了“特征—行为”内在影响机制。因此,将创新注意力纳入到企业战略变革的研究框架中,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解析TMT成员的人格特征与企业战略变革之间的关系。
第三,引入环境动态性这一情景因素作为调节变量,探索其对TMT开放性、创新注意力、战略变革这一因果链的影响。注意力基础观指出,人类的注意力是有限资源,会根据外部和内部刺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分配。环境动态性较高时,外部环境变化快,对组织的注意力需求更高,可能导致组织过度关注外部环境而忽视内部问题。在这种情况下,TMT开放性可以促进组织内部信息共享和沟通,帮助更好地分配、调整和利用其有限的注意力资源。因此,使用环境动态性作为调节变量,可以深入研究TMT开放性如何影响组织的战略变革,也可以更好地理解组织如何分配和利用注意力资源,为实践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TMT开放性研究综述
2.1.1 TMT开放性的定义与测量
2.1.1.1 TMT开放性的定义与维度
开放性(Openness)起源于人格心理学领域内的“大五人格理论”,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又称为经验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人格特征是一种具有持续倾向的表现,体现为特定的感受、思考和行为方式,在不同维度上呈现出个体差异。根据大五人格理论,开放性反映了具有丰富想象力、广泛兴趣并倾向于创新和发散思维的个体心理特征[16],体现了个体的求知欲、创造力和对新奇事物与多样性的偏好程度。学者们对开放性的维度进行了划分,并给出相应的定义。McCrae将开放性定义为是否愿意尝试、接受新鲜事物,以及是否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审美感受[17]。包括幻想(Fantasy)、美感(Aesthetics)、感受性(Feelings)、行动性(Actions)、思想性(Ideas)和价值观(Values)六个方面,幻想即表现出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考方式,美感指对艺术、音乐和美学经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感受性即情感体验和反应的强度与频率,行动是接受和尝试新颖事物的行动倾向,思想性是对抽象概念和复杂思考的偏好和能力,价值观即对道德与伦理问题的立场和看法。Goldberg将开放性划分为以下六个维度:想象力(Imagination)、审美兴趣(Aesthetic Interest)、情感敏感性(Aesthetic Interest)、好奇心(Aesthetic Interest)、创造性(Creativity)和知识渴求(Knowledge Thirst)[18],其中情感敏感性指对他人情感和内心体验有高度的认知和关注,创造性指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意产生的能力,知识渴求即渴望获取各种新知识和经验,与McCrae不同的是Goldberg将幻想和感受性两个维度归纳到想象力这一维度下。Ashton和Lee将开放性定义为人们在审美、情感和认知经验方面的广泛兴趣和接受程度[19],涵盖两个子特质:审美开放性(Openness to Aesthetics)和智性好奇心(Intellectual curiosity),其中审美开放性强调了少数人对艺术、美学、音乐等领域的兴趣和欣赏,智性好奇心则突出了人们对知识、思考、探索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渴求。对上述开放性的维度与定义进行归纳整理,如表2-1。
2.2 战略变革研究综述
2.2.1 战略变革的定义与测量
2.2.1.1 战略变革的定义与维度 战略变革是企业在战略层面进行的改革,根据对以往研究中战略变革定义的归纳,总结出三类定义:机会导向型定义、威胁导向型定义和组织内部驱动型定义。
机会导向型定义将战略变革视为一个有计划、有目标的过程,旨在抓住市场机遇和未来发展趋势。机会导向型定义通常强调创新、敏捷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重要性,以便企业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取得成功。如Tushman等将战略变革定义为公司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通过创新和组织变革来增强其竞争力和持续性发展的过程[48]。连燕玲等认为战略变革是组织为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和新的商业模式,通过调整组织结构、流程、文化等方面,重新制定企业的目标、愿景和策略[49]。
威胁导向型定义与机会导向型定义相对应,将战略变革视为一种应对挑战和危机的手段。这种定义通常突出风险管理、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等方面的重要性。如Porras等提出战略变革是指组织在内部或外部环境条件发生严重改变时,重新定位其目标、使命、愿景、策略、能力以及其文化基础的过程[50]。Kotter认为战略变革过程中通过引入新的思想、实践和技术来控制成本、提升组织运行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51]。
组织内部驱动型定义将战略变革看作是一种由组织内部需求和要求推动的改变,旨在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效率。这种定义通常关注组织结构、流程和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以便企业能够更好地运转和协调各项工作。朱丹等认为战略变革是指企业基于外部环境和内部要求进行全面审视和调整,以改进组织结构、资源配置、文化等方面,提高企业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挑战的能力,并实现长期利益最大化的过程[52]。Rajagopalan等将战略变革视为重新调整其重要资源在关键战略领域的配置,重新整合这些资源以适应新的市场、技术、竞争等因素的过程[53]。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 28
3.1 理论基础 ························ 28
3.1.1 高层梯队理论 ·························· 28
3.1.2 注意力基础观 ····························· 29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37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37
4.2 变量设计 ·························· 37
第五章 实证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