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结论与政策启示
6.1 研究结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实现经济绿色发展,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在通过产业政策的方式引导各个产业的发展,以调和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在两者之间寻求一条可以接受的道路。然而,由于政府存在多维度的目标,且不同层级政府间的目标也不尽相同,产业政策对于地区碳排放的影响方向并不明朗。为了揭示政府产业政策对地区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机制,本文基于政府五年规划与中国碳排放的数据展开进行实证分析。首先,本文从中央与各地区的五年规划中整理出重点产业政策,构造了产业政策的碳排放倾向性指数,进而分析这一倾向对于地区碳排放强度的作用,并比较了不同层级政府产业政策对碳排放强度的机制差异。其次,通过探讨产业政策对地区碳排放强度的影响途径,指出产业政策发挥效应的作用渠道,并通过行业分组回归揭示不同类别重点产业政策的影响差异,解释了政府产业政策对地区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机制。
实证分析的结果有如下三个层面的结论:①中央政府更倾向于支持低碳排放行业的发展,而地方政府更倾向于支持高产值、高碳排放行业的发展。②地区产业政策越倾向于扶持高碳排放行业,越能够有效降低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促进地区经济向低碳化发展;相反,中央产业政策的倾向对地区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不明显。③政府产业政策通过优先发展特定的行业影响不同行业的工业增加值与碳排放强度,最终作用于地区碳排放强度;省特有重点产业政策对不同类别行业的碳排放强度都存在显著的负影响,而中央重点产业政策只在低碳排放行业发挥减排的作用;由于高碳排放行业的规模与碳排放水平相对要高很多,产业政策对高碳排放行业的支持所带来的碳排放强度下降最终导致了地区碳排放强度的下降。总的来看,中央与地方政府因为发展目标的不同,在推动经济向低碳化发展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并且共同推动了地区经济向低碳化发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