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育管理论文,本研究初步探明了目前广州市P区国际小学教师负担问题及成因,发现国际小学行政团队对教师的管理较苛刻,管理教师队伍缺乏科学性,考核教师方式过于功利。
一、关键概念、研究依据和研究设计
(一)关键概念
1.国际小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教育促进法》规定,国际学校是指是由政府机关之外的任何团体、自然人,按照《教育法》等相关法规规定,使用国家财政资金,对公众开办的教育组织。国际,既包含了学校的所有制属性,又包含了学校的升学方向。一般来说,有三种类型的国际学校。第一种是外籍人士创办的传统国际学校;第二种是当地学校开设的国际部;第三种是不仅招收中国学生,而且具有接受外籍学生资格的国际双语学校。本文所界定的国际学校指的是第三种,具体指提供中外结合的双语教育,主要面对希望未来出国留学的学生且不限制户籍和国籍的学校。虽然在现行的教育法律中,没有“国际学校”这一术语,但是学术界通常把它定义为经过教育部核准,具有承认外国学生和中国学生学习外国教育方式的学校。其价值观是基于对世界的认识和对问题的认识和考虑,其特点是多样化的课程,采取的是两种或多种语言的教育方式,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和学术特点的组织机构。因此,本文认为国际学校指既具备国内的基础课程又融合国际课程(如IB课程等国外的课程体系)且具有特色宗旨的学校。国际小学属于国际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教师负担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三种关于“负担”的解释:第一是承当(费用、工作、责任等);第二是承受的责任;第三是费用或开支。[1]由此可见,第一种解释指的是负担的动词含义,即对费用、工作、责任等的承当,而第二种和第三种则是名词含义,一个侧重责任,另一个则侧重经济和费用。在本文中,我们认为的负担指的负担的第二种解释,是指教师在工作中承担的教学责任、教育责任、管理责任等。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关于教师负担的含义,学术界存在着“压力说”与“时间说”两种观点。“时间说”强调从客观的时间维度对老师的劳动负荷进行计量,将其视为“过多的劳动负荷”;
(二)研究依据
1.政策依据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1],明确提出了“减负增效”的要求。教育部把“老师的负担减轻”列入了今年的工作重心,并专门举行了记者招待会,传达了该文件的精神和要求。此外,在教育部官方网站上开辟了一条专题,对有关情况进行了及时的报道,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21年7月24日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2]“双减”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同时,这也能够促进学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应该发挥教书育人的主体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积极支持和配合这一政策的实施,共同推动教育事业朝着更加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在2022年下发了《关于禁止向学校摊派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涨粉”“评比”“推销”等指令性任务的通知》,[1]明确了严禁给中小学增加“评优”、“促销”等与教育教学毫无关系的硬性指标。要认真执行中央为基层减轻负担,切实克服形式主义,制止将工作重心转向学校,避免将管理工作外包到学校;坚决防止各种形式的商业投机活动进入学校,为中小学学生及父母提供切实的压力,继续创造一个轻松安宁的教育与教学氛围。学校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主阵地,为教师减负,学校也需要“挺身而出”。
二、广州市P区国际小学教师负担问题现状调查
(一)调查概述
1.调查样本
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广州市P区4所国际小学的部分老师,为保证本次调查的信度与效度,以及调查所获数据的准确性,在选择调查对象前,笔者有意识地对这4所国际小学所处的地理位置、学校规模进行了区分与选择,使样本尽可能地代表广州市P区不同类别与层次的国际小学。其中,J学校和Y学校地理位置比较方便,靠近地铁口,学校建校时间早、规模较大,N学校2020年开始建校,近两年声誉比较高;X小学是四所学校中只有小学的学校,班型分为IB班和双语班,收费比较适中。
(二)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虽然广州市P区是郊区,地理位置较偏,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国际学校。根据问卷法收集到的数据,以及观察法、访谈法掌握到的更全面的信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国际小学教师工作负担问题依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尽管在全社会呼吁减负的大背景下,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为学生减负的相关政策,并在为教师减负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但由于国际小学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导致减负政策难以落实,在实践中还存在国际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任务繁重、非教学事务占比大、心理负担较重等问题。
1.国际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任务繁重
调查发现,广州市P区国际小学教师面临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主要表现有:研训活动流于形式,教师每个学期参加教研培训的次数较少,只有骨干教师才有机会外出培训;实行课后托管后,延长了教师的工作时间,教师每天在校时间长达十二小时以上,致使部分教师难以平衡家庭和工作;开设兴趣课提升了商业化倾向,导致个别教师的教学质量下降,这是因为他们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备兴趣课上。
(1)形式化研训活动增加了教师负担
教研活动是为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而存在的,是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本应扮演着积极的角色。然而,一线教师们却普遍对教研活动抱有强烈的反感。教研的形式主义已经脱离了实际教学工作,忽略了一线教师的工作负荷和实际情况,给他们增加了沉重的负担。通过调查“教师每个学期参加教研培训的次数”,结果如图2-1所示,教师每学期参与教研培训的次数较少。大部分是有经验的、能干的老师才可以参与外出培训,新教师参与的机会很少,而且虽然有每周进行教研活动,但大部分时间都是探讨与教学无关的任务,同年级组任课老师很少能够踏踏实实的拿着教师用书、教材等教辅材料专心备课。现在的教研活动更多地注重形式主义,而非真正的内容研究和改进。教研本应是老师对教学过程中的研究和实践,通过不断调整和探索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教研往往成为了一种应付检查的工作,并没有真正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实际效果。
三、减轻广州市P区国际小学教师负担问题的策略 .......................... 44
(一)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国际小学减负措施的落实 ......................... 44
1.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减负政策有效执行 ................... 44
2.鼓励国际小学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减负措施 ............................. 45
四、研究结果及展望 ........................... 53
(一)研究结果 ............................... 53
1.基本结论 .............................. 53
2.研究的创新点 ......................... 54
三、减轻广州市P区国际小学教师负担问题的策略
(一)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国际小学减负措施的落实
1.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减负政策有效执行
从问卷调查及访谈的结果来看,广州市P区近几年国际小学的数量逐渐增加。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定期检查机制,加强对学校减负工作的监管力度,确保学校按照政策要求落实减负措施,对广州市P区国际小学减负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对于执行不力的学校,可以采取约谈、通报批评等方式进行督促整改。此外,还可以通过实地检查、家长和学生反馈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和数据。因此,作为学校上级的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力度,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研讨会等活动,推广先进的减负经验和做法,让一线教师、学校管理人员相互探讨交流,确保减负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教育行政部门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教师减负政策的执行加强监管。首先,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强化减负政策落地的监督与检查。政策的落实情况应该适时关注和及时监控,只有通过监督和检查,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改进。其次,教育部门需要加强学校领导对教师减负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学校领导正确理解政策内容,确保他们都能够科学合理地贯彻和执行,从而减轻教师负担。[1]最后,教育行政部门还需要加强对教师减负效果的评估和反馈。教师减负的效果评估是监管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客观的评估结果,才能及时发现政策落实中的不足,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教师减负政策的监管是非常必要的,减负政策的真正落地可以更好的为教师创造教学环境,从而减轻教师的负担。
四、研究结果及展望
(一)研究结果
1.基本结论
国家实行减负政策是为了减轻学生、教师和家长的负担,促进教育的公平和高质量发展。这些政策旨在优化教育环境,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通过调查,笔者对广州市P区国际小学教师负担现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基于对广州市P区教师负担问题的调查与分析,得出以下的研究结论。
第一,广州市P区国际小学教师负担问题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现阶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国际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任务繁重,形式化研训活动增加了教师负担,课后托管延长了教师工作时间,商业倾向的兴趣课分散了教师精力;国际小学教师非教学事务占比大,定期进行家校沟通耗费教师时间,行政事务琐碎加剧教师负担,假期招生活动影响教师休息;国际小学教师心理负担较重,家长过多干预加重教师心理负担,教师之间的恶性竞争加深教师焦虑,学生难以管理增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