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精明与理性的职场纠葛.........................34
第一节 精明开拓的职业精神...........................34
第二节 理性务实的职场交往............................38
第四章 自足与光鲜的生命情态...........................42
第一节 附庸风雅的生活情致.................................42
第二节 精明实惠的生存之道............................47
第五章 “她的城”:魔都上海的生活特质.......................54
第一节 海派话语中的女性特质.............................54
一 阴柔婉约的文本气息........................56
二 温软轻柔的上海方言......................65
第五章 “她的城”:魔都上海的生活特质
第一节 海派话语中的女性特质
王安忆曾言:“要写上海,最好的代表是女性,不管有多大的委屈,上海给了她们好的舞台,让她们伸展身手……谁都不如她们有活力、生气勃勃。要说上海的故事也有英雄,她们才是。”②新世纪以来的上海作家们承续着王安忆、程乃珊、陈丹燕等人“女性上海”的书写传统,通过其笔下一个个鲜活的上海女性形象的塑造,为我们揭示了都市上海日常生活的特殊情态,以及包裹在上海都市日常生活书写之下的“女性化”的城市品性。在上海都市日常生活书写的基调中,上海是属于女性的城市,上海女性用他们的坚韧、独立和担当,表现了属于她们自身的也是属于上海这个城市的风采,由此也升腾出上海这座城市的灵魂与象征。
通过对新世纪上海小说日常生活书写的研究不难发现,在新世纪上海作家笔下,上海俨然成为了一座“她城”,即“她的”城市。在这里,女性不再处于社会的边缘,而是明显处于中心和主导的地位,女性与上海之间构成了一种互相成就、互相建构的同构关系。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女性作为日常生活的主体和主要参与者,她们对待日常生活往往有着极为敏锐的感知,也能够自觉地献身于日常生活的内在需求,并且能够从中找到非凡的意义。诚如列斐伏尔所言:“日常生活最沉重地压迫妇女。很可能她们能够从相反的情形中获益,但这个负担仍然在她们肩上,一些妇女因特定的、令人腻烦的物质陷入困境,其他妇女逃入假装,对周围环境闭上了眼睛,陷入泥潭并简单地无视它;她们有自己的替代物,和她们就是替代物;她们抱怨——男人、人类的状况、生活、诸神和上帝——但是她们总是靠谱,她们是日常生活的主体或者客体和替代品(美丽、女性气质、时尚等)。”①因此,要表现上海都市的日常生活及其文化样态,女性无疑是最值得书写的表现对象。其次,女性与消费文化的紧密关联,使得新世纪的上海作家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以女性来演绎这座东方“魔都”的卓越风姿。
........................
结语 新世纪上海小说中的日常生活标本
第一节 从“城”的现代化到“人”的现代化
日常生活作为一个由饮食男女、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礼尚往来等日常消费活动、日常交往活动和日常观念活动等所构成的“自在的类本质对象化”领域,因其世俗性、经验性、重复性、碎片化等特征,长期以来被各个学科研究所忽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被人们长期忽视的存在领域,却蕴含着无限丰富的内涵,一切科学、技术、哲学、法律、艺术、文学等非日常生活领域的深层变革,都必须根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可以说,日常生活是一个“总体性”的命题,它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无不来源于日常生活。正如齐美尔所言:“日常生活包含的内容比我们想象的要有意义得多。……即使是最为普通、不起眼的生活形态,也是对更为普遍的社会和文化秩序的表达。”①
在具体的日常生活实践中,以传统、习俗、经验、血缘、情感等为基础的日常生活伦理,则是日常生活最为主要的调节系统。日常生活伦理以其自身基础性与先在性、突然性与应然性高度统一、习焉不察的自发性与世俗性、经验性与具体性等特点,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确定习俗、礼仪、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对人的日常生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正因如此,“日常生活”书写本身便蕴含着文学反映人生、社会现实和历史的深层意义。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