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当代文学论文格式、当代文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叶兆言当代文学小说创作中的南京想象

日期:2020年06月14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943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006130948248756 论文字数:42544 所属栏目:当代文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南京想象的独特性 ................................... 27

第一节   与张爱玲、张恨水小说南京想象的对比 ................................ 27

一、叙述身份的差异 ................................. 28

二、南京想象的不同面向 ................................ 30

第四章   南京想象的独特成因 .................................. 43

第一节   文学渊源:世家背景与江南文化 ................................... 43

一、世家背景的文学少年 ................................ 43

二、江南文人文化的长久浸染 ............................... 44


第四章  南京想象的独特成因


第一节  文学渊源:世家背景与江南文化

叶兆言可以说是当代南方文学中的重要作家,他的小说与江南文化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文化研究理论认为,作家所处的文化环境包括地理、社会、政治、经济等,对其文学创作都有着无法忽视的影响。而作家成长的家族环境更是对其内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大环境里古老悠久的城市文化、散漫感伤的南方气息、平和宽容的地域氛围给予他的隐性、间接的文学灵感,还是小环境里文学世家的生活,培育出的丰富学识、平和性情给予他的内在、直接的影响,两者相结合深刻地影响着叶兆言的文学选择和价值观念。

一、世家背景的文学少年

文学世家中成长,使叶兆言最大程度得到文学精神的熏陶、气质的滋养,是他南京想象与创作的直接原因。“世家”一词,首见于《孟子·滕文公》:“(陈)仲子,齐之世家也。”⑦其最初指的是那些世卿世禄的家族,司马迁的《史记》首创“世家”体,以记王侯诸国之事,足以见得世家在封建时期的重要地位,它们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任,在封建社会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在皇权之下相互联系,盘根错节发育壮大,甚至比皇权具有更绵长的生命力。所谓文学世家,通常是指在直系血缘关系中出现两代及以上知名文学家的家族。⑧如魏晋时期的王谢家族,可以看作典型的文学世家大族,传统社会十分普遍的文学世家到了现代时期逐渐解体或潜隐,尤其在当下已变得极为罕见。

叶兆言就出生在一个极为典型的文学世家中,这形成了他独有的文学创作观念和实践。祖父叶圣陶是新文化运动中崭露头角的进步青年,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编辑家和社会活动家,同时又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父亲叶至诚是一位优秀的作家、编剧,一生热爱文学,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江苏影响颇大的文学团体“探求者”的重要成员,同时又是知名藏书家、文学编辑,曾被评为南京的藏书状元;伯父叶至善也是知名编辑,从事少儿科普工作和编辑出版事业,曾获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颁发的“伯乐奖”。在叶兆言的少年和青年时期,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在国人将一切热情投入革命中时,这样的家庭背景反而给他提供了阅读沉淀的契机,使他接触了大量的中外传统经典著作和西方现代思潮。祖父父亲的言传身教,丰富的藏书资源,以及相对平静的阅读氛围,这一良好的文化、文学环境可以说是当时同龄人鲜少能拥有的。这一经历培养了他爱好阅读的习惯,使他拥有了较为深厚扎实的学养,这也是他作为一个学者型作家的可贵之处。

.............................


结语

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文学与城市的关系日益密切,城市逐渐成为文学叙述的主要对象。叶兆言的城市想象以南京这一空间为立足点,创作出一系列以城市为叙述对象的小说,表达了作家对城市的独特感受。在观察城市的过程中,作家逐渐倾向于从想象领域去认识和把握城市,越来越重视想象的观念中的不在场的事物,在想象和虚构中表达自己对城市的感受和认识。叶兆言生于南京长于南京,这座城市特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在这座城市里他经历着难忘又混乱的少年时期,也在良好家庭氛围的保护下如饥似渴自由读书,这成为他从事小说创作以至形成南京想象的重要前提,在想象城市的过程中,他获得了对于城市与人、城市与文化的深刻思考。

叶兆言以自己的方式建构着南京这座城市,在他那里无论是历史时间中的南京,还是当下现实生活中的南京,生活其中的人们安然自在,既影响着城市又被城市影响,书写着各自的传奇人生和悲剧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城市的独特精神气质,这座文学中的城市既承载着对逝去历史的感伤悲歌,亦充满着对当下生活的宽容同情。通过独特的想象方式,依靠着对城市个人化的理解和认知,对历史的别样进入方式和特殊的文本互动方式,他不断追问着城市里人的生存状态,观察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真实生活面目,寻找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逐渐被人们所遗忘或抛弃的精神财富,在空间与人的互动共生中逼近历史和生活的真相,看到了人们在现代化的焦虑中的尴尬处境,表达自己对于城市和人类生存的批判性认知和现实反思。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