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城市社会学论文格式、城市社会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服务于城乡结合处留守儿童的社会组织及其管理研讨

日期:2018年01月27日 编辑:ad201708310846561631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366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1407062023364253 论文字数:21500 所属栏目:城市社会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第一章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留守儿童问题开始凸显,而留守儿童这个大的群体中城乡结合部的留守儿童问题近年来越来越明显。我国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的出现因而也引起了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关注,党和国家近年来都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当成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并且服务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组织也已经出现了近30年。从这些可以看出,我国对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还是相当关注的,服务于城乡结合部留守儿童的社会组织也越来越正规化和多样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解决城乡结合部留守儿童问题时,这些组织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首先,国外在研究留守儿童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的留守儿童问题的道路上已经走了几百年的历史,而我国在有关解决城乡结合部留守儿童的理论上并不成熟,很多方面甚至是仅仅局限于对国外先进理论的一种借鉴。其次,在实践方面我国关注与服务留守儿童的社会组织和国外相比有很多差距。不但建立时间短、数量少、分布不均衡,而且很大程度上局限于物质上的帮助,在精神上的帮助就显得不足。而国外的这种社会组织建立的历史比较悠久,帮助留守儿童的经验也比较丰富,在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上显得比较成熟。

 ........ 


1.2相关文献综述


1.2.1国内文献综述

我国的社会组织发展已经走了近三十年,服务于城乡结合部留守儿童的社会组织也出现了三十年左右。由于实践的发展以及国外一些相关理论的引入,我国也出现了一些研究城乡结合部关注留守儿童的社会组织的一些文献,这些理论文献也推动了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对于如何把握社会组织的趋势以及特点我国一些学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譬如,孙炳耀提出“官民二重论”的观点,他认为可以从国家和社会两方面来探索社会组织的发生机制,从而解决这些社会组织的发展问题。而高炳中则从合法性的多层次视角来剖析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环境从而探索出社会组织发展的出路。学者贾西津则认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可以由三条道路,即自上而下型、自下而上型以及合作型三条道路,他认为从这三条道路上可以找出解决社会组织发展的模式。康晓光等人则提出了“行政吸纳社会”①的观点,揭示了在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基于行政控制构建的以国家和社会融合为特征的“行政吸纳社会”模式,从这个角度来解决社会组织发展的问题。另一位学者林尚立从政党控制点的角度?,他将迅速发展的社会组织解释为执政党的社会基础。还有学者,例如冯志明等人的研究成果《浅析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也在探索社会组织的发展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总之,虽然这些观点有着不小的差异,但是这些观点一般都把国家和社会认为是解决社会组织发展问题的最主要主体。而在本文中,本人是在这些学者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吕梁市的实际,浅析社会组织更好的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和模式,更加有效的针对服务城乡结合部留守儿童的社会组织提出自己的见解,以解决该种类型的社会组织发展问题。

 .......


第二章服务于城乡结合部留守儿童的志愿者服务组织状况描述:以吕梁市为例 


2.1志愿者服务组织的基本情况


2.1.1志愿者服务组织的创始与发展

吕梁市学雷锋志愿者工作站是由一名退休干部李某创立的一个自发性的群众性组织(本文中该组织一律统称为志愿者服务组织)。志愿者服务组织是于2004年10月份创立,创立初始只有几名成员,这几名成员是来自同一个社区的老人。志愿者服务组织创立的第二年由于受注册资金和相关手续等因素的限制,挂靠到团市委,当然与此同时也受团区委指导。之后经过几年的发展,现今有来自全市400多名注册志愿者,组织成员在地域上有城市、农村,有在职的也有退休的,在社会阶层上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领导干部、未成年人。组织成员的成分已大大扩展,队伍中已不再只是老人,一定数量的中青年和未成年人也加入到组织中来,目前这个组织成员的平均年龄是50岁左右。

 ........ 


2.2志愿者服务组织的运作概述 


2.2.1 一般社会组织的运作模式 

任何社会组织要运转不但要有社会基础,有一个完善的网络,组织成员大力推动组织的发展,更重要的就是要有资金支持。一般的社会组织要想正常运转一般都有三种基本模式:靠政府支持运转、靠社会基础运转以及两者结合。对于一般的社会组织,尤其是一些公益性质的社会组织他们一般并没有稳定可靠的社会来源,他们的正常运转都要靠政府或者社会在人力物力上的支持。例如很多志愿者服务组织他们本身并没有经济来源,它们正常运作上的花费一般都要政府财政补贴或者社会捐赠,这也是它们正常履行组织使命的基础。但是,在运作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监督机制,主要是监督这些组织的资金使用情况,这一点在国外做的比较好,这种机制有利于志愿者服务组织健康有序的发展,在我国并没有明确的机构对这些公共服务组织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它们在很大程度上靠自律以及群众监督来规范自己的发展。 

 ......... 


第三章服务于城乡结合部留守儿童志愿者服务组织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14 

3.1志愿者组织存在的一般问题.........14 

3.2志愿者服务组织存在的问题分析.........15

第四章服务于城乡结合部留守儿童志愿者社会组织良性发展的相关建议.........22 

4.1志愿者组织发起模式多元化.........22 

4.2志愿者运营机制创新.........24 

4.3创新激励机制.........25 


第四章服务于城乡结合部留守儿童志愿者社会组织良性发展的相关建议 


4.1志愿者组织发起模式多元化 

志愿者组织的发起模式是志愿者组织建立的重要条件,发起组织多元化有利于城乡结合处关注留守儿童的社会群体找到恰当的方式成立志愿者服务组织。这样不但更加有利于服务留守儿童的志愿者服务组织的建立,也达到了他们服务留守儿童的目标。同时,多元化的志愿者组织建立模式也有利于不同城市的城乡结合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不同的模式建立关注留守儿童的志愿者服务组织。一般来说有三种志愿者组织的发起模式,分别是:自下而上发起,自上而下推广模式;自上而下发起推广模式以及自下而上发起、自下而上推广模式。 


4.1.1自下而上发起并自上而下推广模式 

这种模式的含义是某种社会问题出现之后,由普通民众自发组织群众性的社会公众组织,在这种组织成熟之后进而由各地的政府组织或者关注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进行推广,使关注某一社会热点问题的社会组织大量的出现。结合到城乡结合处的特点,近年来留守儿童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长而且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城乡结合处的留守儿童目前面临的经济问题可能在减少,但是面临的心理问题円益严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城乡结合处的留守儿童面临的经济问题也越来越少,甚至一些家庭的条件好了之后,由于不能在自己孩子身边照顾,作为孩子的父母他们本身可能对自己孩子有一种心理上的愧疚,为了对自己孩子进行补偿他们会在物质上尽量满足这些留守儿童。虽然让这些留守儿童在物质上没有忧愁但是这也带来了更多的问题。这些儿章可能会通过金钱满足自己的精神空虚感,这样以来这些人不但养成了很多坏习惯,而且他们在精神上更加空虚。所以,结合到城乡结合处留守儿童的情况,在采用这种模式时可由一些城乡结合处能经常接触到这些留守儿童的人员发起这种志愿者服务组织,专门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当然主要是精神上的问题。釆取这种模式的城乡结合部需要有稳固的群众基础,也就是说留守儿童问题在本地存在的比较普遍,并且当地的一部分社会公众有时间来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在这种组织在当地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之后,可以通过渠道得到当地政府以及一些关注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的支持,进而将这种组织模式在城乡结合部进一步推广,以期帮助城乡结合处的留守儿童。 

 ........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城乡结合部服务与留守儿童的社会组织虽然经过了二三十年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组织管理体系不完善、资金短缺以及激励机制不健全的缺陷,该类型的社会组织存在的这些问题都制约着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服务于城乡留守儿童的社会组织也不断出现,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城乡结合部存在着这种社会问题。面对着该种类型的种种问题,各种关心留守儿童的社会主体都或多或少的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政府在近年来从制度上以及财政上对这种类型的社会组织进行支持,一些社会组织也扩大了自己的服务范围,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用于服务城乡结合部的留守儿童。社会各界人士也在密切关注着城乡结合部的留守儿童,他们或者通过参加志愿活动帮助这些留守儿童,或者通过捐献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从实际的效果来看,这些社会主体所采取的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留守儿童问题仍然很严峻,并且这种社会问题进一步深化,很多城乡结合部的留守儿童存在的并不是经济上的问题,他们存在的一般是精神上的问题。要进一步解决城乡结合部的留守儿童问题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关注他们的社会组织,而要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