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语文教学论文格式、语文教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基于文本层次理论的鲁迅作品教学探讨——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为例

日期:2021年10月29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540
论文价格:30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110112253308586 论文字数:26589 所属栏目:语文教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相关标签:语文教学论文

本文是一篇语文教学论文,本研究以文本层次理论与鲁迅作品教学相结合的角度进行研究,在文本层次理论的支撑下,分析鲁迅作品的层次,最终得出鲁迅作品是由语言层、再现层、情感层、形式层构成,并结合初中鲁迅教学现状,最终总结出将文本层次理论应用在鲁迅作品教学的方法,提出了四条教学策略,品味语词,感知韵律;理解文本,补充想象;追寻思想,感悟内涵;读写结合,师法鲁迅。


一、文本层次理论


(一)文本层次理论的核心概念

想要探讨何谓文本层次理论这个问题,首先要对“文本层次”这个概念作以认识与界定。要明确何为“文本层次”,先要将其拆分成两个概念即“文本”和“层次”。文本一词来自英文“text”,在西方是有原文、正文之意,具体来说,文本是指书面语言的表现形式,从文学角度说,通常是指有完整系统含义的一个句子或多个句子的组合。因此,文本可以是简短的一句话、一个段落或者完整的一个篇章。“层次”一词是指(说话、作文)内容的次序①。表现在文学作品上指的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是作者思维过程的具体体现。“层”字在《说文》中的解释为;“重屋也。” 其意是指屋顶分两层的房屋,而文学作品就像一栋房屋,外观虽为一个整体,但内部由不同层面组成,层层叠起,虽然层次分明,但层与层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9]。因此,分析文学作品不能仅将其看做一个囫囵的整体,好的文学作品其层次是隐性的、内在的,读者需对作品内容进行理解与分析,通过思考来划分。将“文本”与“层次”两词的意思相整合,“文本层次”即指:通过对文学作品结构进行划分,揭示并分析作品各结构间的意义与其内在联系。

要阐述何为文本层次理论,第一要明确文学作品并非一个独立且单一的结构,而是一种立体的多层次的结构。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构建的主要特征之一表现在它是由几个不同类型的层次构成的统一体①。”尽管不同的文学作品在体裁和题材上有所差异,但都有一定数量的层次。因此,文本层次理论是一种文学作品文本结构认识论。在文本层次理论的关照下,文学作品是多层次、多结构的整体系统。想要系统地解读文学作品,必须先分析其层次结构,做到层次分明、层层深入,才能寻找到潜藏在作品中深层意蕴。

.................................


(二)文本层次理论的诞生与发展

文本层次理论从萌芽到成熟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概念最早源于中世纪教会,当时提出的主要目的是为宗教神学服务,之后的几个世纪陆续有学者对该理论进行修正与补充,使其不断趋于成熟,且逐渐发展壮大。

1.雏形期

“文本层次”的概念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最早由中世纪的基督教会首次提出。教会为了达成传播宗教教义的宗旨,宣扬《圣经》中包含着三种层面的意义:“字面意义”、“讽喻意义”、“道德意义”。其最终目的仅仅是为了传播圣书,为教会效劳,而真正把文本层次应用于文学中的是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但丁在其所著散文《飨宴》中,就曾说明文学作品有四个层次。他认为:“一切作品可以且应用四种意义来解释”,诗歌包涵四种意义:字面意义、譬喻意义、道德意义与奥秘意义。字面意义是指诗歌文字表面上的意义,譬喻意义是指以寓言的方式隐藏在文字中的意义,道德意义是指在文本文字背后所蕴藏的道德上的意义,奥秘意义是指从精神层面上加以阐明的神圣意义。综上,他把文学作品分化为两个不同维度,即字面层和由字面意义表达的“寓意”层。“寓意”层就包含了譬喻意义、道德意义与奥秘意义。同时,但丁认为应将字面层置于首位,如若作品离开了字面意义,其他的意义都会无法理解。在中世纪,由于宗教神学的统治和神秘主义的盛行,当时人们对文学作品的基本要求就是必须带有象征性或寓言性。可以说,寓言或象征是中世纪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原则。但丁的“四义”说,必定受到这样一种特定的历史语境和文学背景的熏陶。它对后代文学的最大影响是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文学作品的意义,不是简单的,而是复杂的,需在字面意义这一浅层次下传达出更多样、更深层的蕴意,使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寓言性,这便触及到了文学作品意义上的结构层次的问题。

...............................


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介绍


(一)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选文及分类

1.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选文

部编版初中语文中共收录鲁迅作品 7篇,具体如下: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选文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选文

此外,在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还收录了一篇与鲁迅相关的选文,即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

根据统计,首先从数量上来看,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所编选的鲁迅作品共 7篇,约占课文总量的 6%左右,且在每一册教材中都均有涉猎,可见鲁迅作品仍然是现当代作品进入初中语文教材最常见的作品。

.............................


(二)部编版初中语文鲁迅作品的研究价值

鲁迅的作品曾多次被列入各式语文教材之中,成为语文教育的“宠儿”。时至今日,即使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随着时代的要求不断革新,鲁迅作品还是一次次地经受住了改革的浪潮,依旧万古长青。从这个侧面足以见鲁迅作品于中学语文的重要性。接下来本节将从工具性、人文性以及独特性三方面对部编版初中语文鲁迅作品的价值进行阐述。

1.人文性与工具性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①。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所编选的鲁迅作品无论是从工具性方面还是人文性方面都极具研究价值。

(1)工具性

从工具性方面看,语文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部编版初中语文所选的鲁迅作品有利于提高个人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其作品中白描手法的运用、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富有特色的语言文字描绘都有利于提升个人语言写作能力。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有散文、小说、杂文等三种文体,而不同体裁的作品,不仅能够增加文体意识,区分不同文体的基本特征还可以提高对鲁迅创作风格的了解。所选的鲁迅散文作品是集叙事抒情于一体,其中既有生动的叙事又包含深情的抒发,例如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不但叙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相知的过往而且描绘了其对阿长的思念。教材所编选的小说既有对人物形象的细致刻画又有故事结构的精巧设计。如在课文《孔乙己》中写道:“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长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这短短数十字,却精准描绘了孔乙己的特点:他年龄较大精神颓靡、穷困潦倒、营养不良,且经常偷东西被人打伤。此外,鲁迅作品中的语言文字运用也值得学习与借鉴。鲁迅善用白描手法叙事写人,例如在《藤野先生》中,先生出场时对其外貌描写仅仅几笔,就将一个严谨教学的学者形象刻画出来。

表 4-1初中生对教材中鲁迅作品的兴趣度

表 4-1初中生对教材中鲁迅作品的兴趣度

................................


三、鲁迅作品的层次分析.............20

(一)文本层次理论在鲁迅作品教学中的适切性研究................20

1.有利于鲁迅作品的深层次教学................20

2.有助于改进鲁迅作品的教学策略.....................21

四、文本层次理论在鲁迅作品教学中的应用与实施......................24

(一)文本层次理论在鲁迅作品教学中的应用分析.....................24

1.文本层次理论在初中鲁迅作品教学中的应用现状.......................25

2.文本层次理论在初中鲁迅作品教学中的应用问题......................28

五、结语.......................37


四、文本层次理论在鲁迅作品教学中的应用与实施


(一)文本层次理论在鲁迅作品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在围绕对部编版初中语文鲁迅作品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三条原则,分别为具体性原则、现实性原则与体验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生语文知识的不断积累以及对文章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仅仅从文章中获得浅层的知识将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而此时应当引导学生对蕴藏于文字之内的深层意义进行探索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脉络、思想意识象征等等。除此之外,还应当依照学生个体的实际理解能力与语文学习水平,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式,真正促进学生深层体会鲁迅作品的内涵。当前许多人只是宽泛的认可鲁迅是一名伟大的作家,然而为何鲁迅能得到如此荣誉?他的作品究竟好在哪里呢?更加的无从得知。在鲁迅作品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活动脱离了文本解读,偏离了文章所表述的真正含义,例如《背影》之中表达了朱自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的感叹,但是在一些浅层乏味的理解下,却将其解读成了“父亲不遵守交通法规”,这些浅表层解读和过分解读让语文教学备受争议。通过理论的融合,教师能够以更加高效高效的方式提升自身的教学效果,协助学生加深对鲁迅作品的理解。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中规定,在初中阶段,学生应当具备通读课文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础梳理文章的思路,且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作出分析与理解,对重点词句在语境之中的作用加以分析。此外,还应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对思考的结果进行自主地表达,能够通过文学作品获得个性化的感知与理解,能够感受文学的美感,并有能力通过文学作品获得观念性的启示。另外,当作品中出现动人的情节时,能够自主表达自身的感受,而对于作品中具有表达力的语言,有能力惊醒理解与体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个性化原则,在课程中应当尽可能激发学生的自主理解与思考,并激励学生表达出自身通过文学作品所获得的感知与体会,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升华思想,提升文学审美力。因此,在对部编版初中语文中缩编选的鲁迅作品教学时,应遵守《语文课程标准》(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