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法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商标法论文格式、商标法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商标许可使用中包装装潢法益共享问题研究——以“红罐”案为例

日期:2022年04月04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018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101211151548023 论文字数:22150 所属栏目:商标法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商标的识别作用比包装装潢更重要。如果商品上的商标和包装装潢只保留一个,商品缺少包装装潢,只是增加消费者识别和购买商品的时间;商品如果缺少商标,消费者基本上无法识别商品的生产来源,从而对该商品失去信任。因此,商标的影响力更大,在商品识别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更大。

包装装潢作为商标的附属而存在。“红罐”案中,广药集团认为①商标和包装装潢共同帮助消费者进行识别,其中商标的识别作用更显著,包装装潢的识别性依附于商标存在。尽管包装装潢法益在形成过程中,识别功能不断增强,知名度不断提高,但依附物要发挥价值终究需要依靠其本体,也就是商标。因此包装装潢和商标不应当分开,包装装潢辅助商标完成识别作用。包装装潢作为商标的依附,其权利归属自然应当以商标的归属为主,即包装装潢应归属于商标权人。包装装潢和商标共同存在,才能发挥“1+1>2”的效果,如果两者分离,都会使商品本身的识别功能价值打折,不但会削弱商品本身价值也会引发消费者混淆。

........................



结语

包装装潢法益共享问题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商标权人在今后商标许可使用合同订立时应预见包装装潢的价值,并对其尽早作出约定以避免纠纷,商标被许可人也应清楚认识到经授权使用商标可能付出的代价,在追求商业效率的同时,应注重知识产权培养。诚然,商标被许可人在推广和宣传商品中付出了更多努力,但若不重视包装装潢法益的保护,一旦商标授权终止,自己设计的包装装潢与商标权人共享,自己反而从“李逵”变成了“李鬼”。包装装潢法益共享是对商标被许可人提出的警告。

最高人民法院试图通过共享包装装潢来规避包装装潢的归属问题,事实证明是行不通的。如果“法益共享”仅是让双方都能使用,而不解决归属争议,那么面对第三人的侵权,商标权人和商标被许可人很难保护共享的包装装潢法益。这情况下这无异于将包装装潢直接推入公有领域,对商标权人和商标被许可人来说都不公平,所谓“共享”也没有意义。因此,包装装潢法益共享问题,最终还应回归到包装装潢归属本身。包装装潢法益归属就应当遵循一句老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谁付出了劳动就应该得到收获,商标被许可人应获得包装装潢。

对于已经判决共享包装装潢的经营者,应通过缓冲期机制让混淆回归正常。缓冲期机制既能衔接最高院的判决和现有法律制度,使判决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也能够削弱经营者“船大难掉头”的风险,有利于从根本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