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项目管理论文,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探讨了项目成本的控制与研究。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变化,建筑行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建筑企业的行业管理模式也在发生改变,就目前情形来看,建筑企业要想增强竞争力,首先便要将企业的重点放到成本管理上来。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选题背景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国内建筑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1],大量企业纷纷涌入建筑市场,从而推动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拉动了国民经济[2]。按照国家统计资料分析,2012年-2017年,我国基础设施投资一直维持在两位数增速,但从2018年开始,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急转直下,2019-2021年,基础设施投资维持在低速增长状态,2022年1-8月份,全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3%。随着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可供开发的地段越来越少,且国家对房地产行业政策调控力度逐步加强,导致建筑市场空间不断收缩[3]。
当前,建筑行业市场整体处于过度竞争状态。最直观的现象便是建筑企业数量庞大,规模相当、业务类似的企业数量众多,且竞争手段主要以价格竞争为表现形式[4]。这就预示着一些规模小、资金短缺、管理欠缺的建筑企业将被市场经济洪流所淘汰,大型企业兼并小型企业并不断进行重组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5]。同时,随着房价的逐渐回落以及行业成熟度的不断提高,人们所认为的建筑行业即“暴利行业”的行情已成为过去式,我国的建筑行业将迎来微利时代[6]。建筑企业如何才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如何才能在同类企业中保持竞争优势,这就不得不从根源上思考这一问题。首先要对建筑企业的生存架构有明确认知,其发展能力及盈利能力都与企业成本密不可分。因此,建筑企业只有从根本上查找原因,降低成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7]
那么,在竞争如此严峻的情况下,企业如何采取合理措施来降低企业成本是一件值得深思的问题。要想真正的做到成本控制,企业就必须有整体的大局观,首先前期目标要明确,风险情况要预判,应对策略要充分,过程把控要严格,最终结果要分析总结。就目前而言,以动态成本、目标成本管理为中心的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备受建筑企业推崇[8]。安置房建设是国家解决困难群众的重大战略,为实现群众居有所屋提供了重要保障。
1.2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欧美国家对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研究起步较早,并且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成本管理的研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19世纪末,英国会计学家埃米尔卡克在《工厂会计》中提出将成本核算由帐外转到帐内,这是成本管理上的首次改革[9]。20世纪初,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科学测定人工和材料的消耗标准,作为用工领料的标准[10],为后来标准成本法和责任成本法的发展打下了基石,这是成本管理上的第二次改革。20世纪30年代,欧美国家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市场竞争也日益活跃。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西方国家开始推行职能管理与行为科学管理,责任成本控制方法得以诞生[11]。1947年,麦尔斯提出了“价值工程”的理论,他认为企业的产品设计和生产应该以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为前提,去掉多余的功能,并同时考虑产品的生产成本,使得产品的功能和成本相匹配,以最少的单位成本使得产品功能最大化[12]。1952年,希金斯提出了责任成本会计核算理论,以此来控制项目成本[13]。目前,国内外对项目成本管理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目标成本管理理论、战略成本管理理论、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这几个方面。
(1)目标成本管理理论
1954年,德鲁克提出了“目标管理理论”,他认为在项目实施前,应该调查顾客的需求范围和层次,然后再制定目标成本,以目标成本为控制依据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以此来达到成本控制的效果[14]。Robin Cooper(1997)对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15],到1999年,他根据研究对象提出了相关观点,他认为只有在项目设计阶段就开始进行成本控制,才能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率[16]。Cokins(2002)为了开发出符合顾客需求且令顾客满意的产品,将目标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相结合,在降低产品成本的前提下缩短产品生产时间[17]。Ugo Ibusuki(2007)提出将动态价值工程与目标成本管理理论相结合的方法,以此来达到控制项目成本的目的[18]。Christian Ax(2008)对目标成本在竞争和不确定条件下进行了研究[19]。Joshua Kneifel(2010)提出新的成本管理方法,将目标成本的管理方法融入到新兴建筑产业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中去[20]。Percevic Hrvojc(2015)将目标成本与全生命周期相结合,对其进行了实质性的研究[21]。Samaneh Sharafoddin(2016)在伊朗推行了目标成本法,并得到了一定的应用[22]。
第2章项目成本控制相关理论
2.1项目成本控制概述
2.1.1项目成本的构成
(1)项目成本的概念
项目成本是指项目从启动、计划、实施、控制到交付所耗费的所有费用之和。
(2)项目成本的构成
项目成本主要包括项目决策成本、招标费用、勘察设计成本和项目施工成本,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项目施工成本。虽然招标、勘察设计也会影响项目成本,但相对项目施工成本来说占比较少。就目前而言,项目施工成本大约占总成本的90%。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项目成本管理实际上就是施工成本管理,施工成本就是为了完成项目建安工程所耗费的费用[61]。
2.1.2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
项目成本控制就是企业为了实现期望的目标值而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项目成本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成本最低化原则
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就是通过成本管理的手段来降低施工成本,从而达到最低目标成本的要求。在实施成本最低化原则的时候,要从项目整体出发,权衡利弊,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利用先进技术和科学方法合理压缩成本,以此来实现利润最大化[62]。
(2)全面成本控制原则
项目的全面成本管理包括全员成本控制和全过程成本控制。全员成本控制强调全员参与,所有管理人员应当树立节约成本的意识,各部门相互配合,责任到人,责任到岗,使项目成本时刻处于有效控制之内;全过程成本管理则涉及项目的整个周期,从投标到竣工验收都要进行成本管理,确保每个环节发生的成本都在控制范围内。
2.2项目成本管理理论
2.2.1目标成本管理理论
I、目标成本管理的概念
目标成本管理是指将目标成本进行分解、控制、考核、评价的一系列成本管理工作。目标成本管理主要是对成本进行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分析和考核,它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成本管理体系[63]。
II、目标成本管理的应用
(1)明确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方式
在建筑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首先明确目标成本管理的目的,并对制定的目标成本严格执行,才能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和改进。在实施过程中可将目标成本进行分解,逐步执行,从而达到控制项目成本的目的。
(2)强化建筑企业目标成本管理的全过程控制
目标成本管理可以对项目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一旦实际成本发生偏差,可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改正。
(3)建立健全建筑企业监管机制
目标成本管理能够帮助改善组织结构,使目标成本任务可以责任到岗,考核到人,避免了职责不清,任务不明等问题。目标管理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树立员工自觉控制项目成本的意识。
III、目标成本管理的意义
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可以对项目整个过程起到控制作用,使得项目成本控制管理做到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总结。这有利于项目管理工作责任到岗,考核到人,不仅能够加强全体管理工作人员的成本意识,避免资源浪费,还能控制项目成本的整体投入,把控全局,这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以后企业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第3章P集团H地块征收安置房项目成本控制问题分析......................17
3.1 P集团公司及项目简介...............................17
3.1.1 P集团公司简介...................................17
3.1.2 H地块征收安置房项目简介...............................17
第4章P集团H地块征收安置房项目成本控制方案优化.....................28
4.1 H地块征收安置房项目成本控制体系优化.............................28
4.1.1 H地块征收安置房项目动态成本管理框架....................28
4.1.2 H地块征收安置房项目动态成本管理模式.........................30
第5章P集团H地块征收安置房项目成本控制实施保障及实施效果分析.......42
5.1 P集团H地块征收安置房项目成本控制实施保障...........................42
5.1.1人力资源保障措施.................................42
5.1.2技术保障措施.................................43
第5章P集团H地块征收安置房项目成本控制实施保障及实施效果分析
5.1 P集团H地块征收安置房项目成本控制实施保障
为了保障项目施工的后续阶段能够真正实施第四章所提出的成本控制优化方案,保证项目成本控制能够顺利实施,公司还在人力资源、技术、信息系统方面提供了相应保障措施。
5.1.1人力资源保障措施
项目成本控制的效果和员工的管理水平息息相关,因此,人力资源方面不容小觑,为了更好的推动项目运行,公司在人力资源方面制定了如下措施。
(1)引入高质量人才,优化人员结构体系
为了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