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相关概念界定
一、食品安全早以确在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首次提出“食品安全”问题,在此后的三十多年里,随着社会的发展,食品安全的概念也在不断的变化着,世界卫生组织在1984年的题为《健康与发展,粮食安全的作用》的文件中关于“粮食安全”的定义为:‘性产,加工,储存,分销和食品生产过程,保食品安全和可靠性,健康和适合人类食用,所有必要的条件和措施”’。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加强国家食品安全计划指南》中所解释的粮食安全:“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2。即意味着:食物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对人类健康,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或感染的消费者有危害消费者及其后代的健康风险。3就全球范围来讲食品安全可区分为绝对安全性与相对安全性两种不同的概念‘。绝对安全是指确保某些食品消费不能危害健康或造成伤害的承诺,即食品应绝对没有风险。然而,由于人类食物消费或任何其他行为的客观总是有一些风险,绝对安全或零风险是难以实现的,虽然这是在当代环境威胁加剧条件下消费者的目标。相对安全性是指合理和正常的食物摄入并不会导致健康损害的实际情况的不确定性,任何食物成分,尽管对人体有益或毒性非常低,如果食用过多或不当的食物,在一些条件下,可能导致有毒或有害健康。
二、食品安全监管
资料显示,“食品安全监管”的定义为:“强化国家或地方当局对消费者利益的保护,确保所有食品在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及销售过程中是安全的、健康的、宜于人类消费的一种强制性的规则行为,同时符合安全及质量的要求,以及依照法规所述诚实、准确地予以标注。”’我国所言的食品安全监管,指的是国家相关部门对食品是否安全而进行的监督与管理,强调的是国家作为主体一方为了使市场上的一切食品都处于安全状态而主动对食品的安全性进行监督与管理。综上,笔者把食品安全监管重新定义为它是指政府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性要求,以市场管理失灵为已任,根据法律,对各微观经济各科目进行了一系列的控制和管理活动。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的目的是控制市场失灵,有效、可靠的确保食物安全,其主要手段有:颁布大量法律、法规、规章、命令及裁决8;政府是公共权力的代表,为维护公共利益,食品的安全监管工作必然落在政府的头上,监管的各因素可分为,监管的主体、监.管的对象和监管的手段,主体就是政府设立的各个行政执法部门,各部门各司其职,共同监管;对象就是食品生产的各个企业,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也可看做是监管的对象、客体;手段就是政府出台强制性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措施等,通过这些手段来控制食品生产行为,保障食品安全。
第二章食品安全监管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食品安全监管的经济学理论
理论信息不对称指的是在市场活动中,食品的销售者和消费者所拥有的不对等的信息,一般而言销售者所掌握的信息量远远大于消费者。此时就表现为市场的失灵,也就是是指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偏离了帕累托最优状态’8,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消费者因为对销售者的不信任,而压低价格减低自己的风险。在目前的市场活动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他产生的根源在于人与生俱来的趋利性。由于消费者的出价过低,而导致销售者和生产者降低成本甚至出售低质商品,也就导致了食品事故的频发。
二、成本与收益理论
所谓成本,指的就是生产一种产品所需的全部费用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和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的价值之和;而收益则是指生产者出售产品所获得的收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催生了成本与收益理论。食品市场中的食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在经济学中被称之为经济人,而经济人他是理性的,他的目的只是寻求利益的最大化。由经济人的定义我们得知,食品市场的供给方为了利益的最大化,肯定会节约成本甚至不惜简化必要工序偷工减料、降低产品品质,从而导致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由对成本与收益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之所以屡屡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法律制度不完善,.就是说我国食品的违法成本大大低于违法收益。从而导致了食品提供者穷尽一切办法包括违法行为去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当今政府所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有效的遏制食品违法犯罪行为。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提高食品提供者的违法成本,使其预期收益大大低于违法成本,从而从根本上削弱他们的违法犯罪动机。因此,政府应充分运用成本与收益理论,衡量食品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得失,构建最优的监管模式。
第三章我国食品安全与监管...............................................11
第一节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与..........................................11
一、我国食品安全问题..........................................11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12
第二节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13
第三节食品安全监管的机构..........................................14
第四节食品安全监管的成效与..........................................16
第四章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政府..........................................21
第一节政府是食品安全监管的立..........................................21
一、食品安全监管立法的..........................................21
二、食品安全监管立法的..........................................22
三、食品安全监管立法的..........................................23
第五章政府培育民间组织的..........................................31
一、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若干..........................................33
第一节美国食品安全监管的..........................................33
第二节健全我国食品安全的..........................................34
结论
通过上述对美国食品安全监管组织结构的分析,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改革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第一,科学规划各监管部门的职责权限目前我国各部门在各自实施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中经常会发生多头管理、多重管理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各部门的行政职能划分不科学,没有经过统筹安排,因此有必要依据新的食品安全的各条法律法规,重新明确各部门在监管中的职责权限,在重组监管部门中应注意撤销原监管部门的监管职权,防止产生职权不清的问题,成立一个专门的食品安全监管协调机构,定期整合食品安全监管的资源,使人员配备更合理,食品安全信息在监管部门的传递更畅通,集中优势技术解决一些监管难题,不定期的召开各监管部门会议,针对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使各部门有一个互相沟通的平台,增强凝聚力,降低处理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的成本,从而大大提升监管的效率。对一些行政部门超权限执法行为,还应通过审查部门对其进行审查,通过司法听证等手段明确其职能划分权限,对某些部门的超权限行为坚决予以查处,对那些与上级法律相抵触的规定、决定等坚决予以撤销,并要求其对不按程序执法产生的后果承担全部责任。第二,进一步完善各级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政府把全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划分为多个区,由各个区的政府负责人牵头成立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管理,对本地区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调研,并提出长远的规划,对于本地区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积极组织各监管机构进行处理并对其负全部责任,就比如河北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中石家庄原市长就对事故负全部责任而被迫辞职。从实际情况来看,这样的分区分级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还是卓有成效的。第三,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还停留在分段监管的阶段,没有哪个机构可以从全程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管理,因此我们必须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监管模式,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重在源头的监管,可以大大降低食品的安全风险。我国目前初级农产品的监管职能主要在农业部门,因此,政府应从实际情况出发,给予农业部门更大的执法权力,或者根据全程管理理念,重新设置一个全新的全程跟踪监管机构,并且按照全过程管理的思路来设置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这样可以有效解决食品安全监管的交叉和混乱局面。通过本文的阐述,食品安全问题一个关系到国际民生的大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企业应该自觉守法经营,诚信为本;而作为政府应该认真履行自己的监管职责,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现阶段,政府如何在复杂的食品安全监管环境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扮演正确的角色,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当前,政府工作的重点就在于,优化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构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第三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