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论文栏目提供最新中西医结合论文格式、中西医结合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浅析西药在慢性肾盂肾炎中的作用

日期:2018年01月15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478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1402211456522693 论文字数:26584 所属栏目:中西医结合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前言


慢性肾盂肾炎(CPN)是感染性肾病中占首位的疾病,发病以已婚女性居多。据报道,调查的女性人群中,尿路感染为2.05%,最高感染率在31-40岁这一年龄组。虽然尿路感染的治疗日有进步,抗生素种类不断更新,但是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及复发率并未显著降低,特别是由初始的肾孟、肾盏粘膜受病原菌侵犯引起的炎症性改变,逐渐发展成为不同程度的肾实质及肾功能损害,迁延为慢性肾盂肾炎121。在引起终末期慢性肾衰的各种原因中,CPN占第二位131,故治疗本病己引起中外学者的关注。CPN为复杂尿路感染,极易反复发作,有耐药菌球对西药不敏感,以及毒副作用和过敏反应频繁发生,治疗常不理想


一、祖国医学对劳淋的认识


在治疗方面,治淋方药的记载始于唐代。唐代孙思邀《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均以热立论,并载有多首治淋的方剂。《仁斋直指附遗方论.诸淋方论》明确提出疏、清、利三法:“执剂三法,并用疏行滞气,疏利小便,清解邪热”。张景岳在治疗上以辨证论治为原则,指出“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者宜温补命门”。张锡纯对劳淋的治疗有更深刻的认识:“劳淋之证,……小便不能少忍,便后复欲便,常常作痛,故用滋补真阴之药主之,而少以补气之药佐之,又少加利小便之药作向导。然此证得之劳力而易治,得之劳心而难治,得之房劳者尤难治”。总之,经过古代医家的不断总结和发展,对劳淋的认识,无论是病因病机还是治法方药,以及转归预后等方面都日臻完善,为后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现代医家的研究进展

近代医家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认为劳淋非但和肾与膀胧有关,也和其它脏器有关,也非单纯遇劳即发。隋氏认为慢性肾盂肾炎之所以与内因和外因相关,外因是六淫之邪,细菌感染,内因就是肾气不足,真阳运转无力,气化失职,不能作强技巧,外邪趁虚而袭成本病。肺脾不足,为本病发生创造条件。李氏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于久淋不愈, 湿热耗正气,慢性肾盂肾炎的研究概述或老年多病以及劳累过度,房事不节,导致脾肾气虚,湿热未尽,正气已伤。邱氏则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责之于湿热,湿热贯穿于本病的全过程,不论急性期还是慢性期都是如此,只不过是表现轻重不同而已。郭氏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有四点,l)气阴两虚,湿热留恋是主要病理变化。2)肾与膀肤是主要病位。后期病及肝脾,湿热蕴结于膀肤,久耗肾气,病久则及它脏,而成脾肾,肝肾同病。3)正虚是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病理基础。肾之气血阴阳失衡,卫外防御功能失健,一则邪气可乘虚而入,二则病邪滞留难去,而致病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发作期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4)内外相感,虚实夹杂是发病特点。劳淋病因不外六淫外感、七情不遂、饮食劳倦、房室宿疾、卫生不洁等致使体内湿热之邪缠绵羁留,耗伤正气,因病而虚,病久逐步发展为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和机体防御功能减弱,致使正不胜邪,湿热再侵,因虚而病。周氏认为本病乃脾肾两虚,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停滞,郁久化热成毒,热毒之邪滞留下焦,肾与膀肤气化失司所致。王氏认为劳淋多在邪气未尽,正气已伤基础上复感风寒湿火毒邪蕴结而成。


2.证候研究


中医将CPN分为实证和虚证,实证多见于CPN急性发作期,而虚证则多见于慢性期。


2.1实证


症见寒热往来,午后热甚,心烦欲呕,口干口苦,胁胀,脱腹痞闷,舌红,苔黄,脉弦滑,为肝胆郁热型。米氏认为症见小便不畅,尿色红或夹有血块,尿痛如刺,腰痛固定,舌质暗,有癖点,苔薄黄,脉滑,可辨为气滞血癖证;如症以尿路刺激征为主,兼小腹坠胀,心烦发热,舌红,苔黄,脉滑数,可辨为下焦湿热证。王氏认为症见发热,尿频涩痛,尿色鲜红,腰酸,小腹坠胀,口苦,舌红,苔黄,脉弦细或细数,可辨为热迫下焦伤及血络证。吴氏认为尿路刺激征,伴明显的寒热往来,口苦口干,胁肋胀闷不舒者,则辨为肝经湿热证。赵氏认为CPN急性发作期,可分为毒热证和湿热证两种证侯。戴氏则将本期分为湿热内蕴证与热迫下焦证。


3.实验研究


3.1活血化癖方面的研究

CPN湿热久留,损伤正气,正虚不足,湿热难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久病入络成癖。该病发展到这一阶段,血癖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目前许多医家从微循环辨证分析认为,CPN局部炎症的充血、肿胀、渗出,弥漫性间质侵润,肾血管的硬化,免疫复物的沉积以及晚期肾内纤维化疤痕形成等病理现象,不外是中医理论“癖血”的实质。临床实践证实,采用活血化癖的药物治疗,不仅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而且可以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改善病变部位的微循环障碍和局部营养状况,从而有助于病变的恢复,也是提高本病疗效的重要一环。王氏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癖法治疗CPN29例,按中医辨证属脾肾两虚型9例,肾阴不足型11例,下焦湿热型9例。基本方:生黄茂、全当归、丹参、川芍,并随证加减,2个月为一疗程。结果:痊愈者16例,好转者9例,无效者4例,总有效率86.25%。冯氏1301化癖通淋法治疗CPN18例,基本方:三七、丹参、唬拍(研末冲服)、川牛膝,并随证加减,一个月为一疗程。结果:临床痊愈9例,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3.31%。


文献综述……………………5

一、祖国医学对劳淋的认识……………………5

二、现代医学对慢性肾盂肾炎的认识………16

三、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19

临床观察……………………20

一、临床资料……………………20

二、诊断标准……………………20

三、疗效判断标准……………………21

四、护理措施……………………21

五、治疗方法……………………22

六、治疗结果……………………22


结论

本病的慢性期,以肾虚为发病的关键,经云:“五脏之伤,穷必及肾”肾虚,则机体的抵抗力减弱,外邪容易侵袭或感邪后不易恢复,日久,导致其它脏腑的功能失常或紊乱,由于脏腑所藏不同,气血互有盈亏,或伤气为主,或伤阴为主,出现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甚则阴阳两虚。慢性CPN迁延日久,久病入络,常伴有血癖。血癖的形成与湿热久稽下焦,气虚无力行血密切相关。湿热可造成多种病理损害,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热盛血癖、湿阻气滞,导致血行不畅,血液淤滞;二是热盛伤阴,导致正气不足、气虚,血液运行迟缓而血癖,淤血一旦形成,又易与湿热互结,使湿热之邪更难驱除,这是CPN迁延不愈的又一原因,淤血在CPN病程中,往往不单独出现,常与正虚,湿热兼夹出现,临床上既可见CPN急性发作时,也可见于CPN隐匿时,症以腰痛固定不移,舌质紫暗,脉涩为常见,故在治疗中采取清热利湿兼以补肾活血的方法。因湿热之邪始终贯穿本病的全过程,故在遣方用药时清利湿热往往要注意肾为至阴之脏。


参考文献

1、许乃贵女性尿路感染调查一30,196人调查报告中华肾脏病杂志1986,(3):123

2、黄文政慢性肾盂肾炎中医辨证要点天津中医1991,(5):10-11.

3、黎磊石我国肾脏病临床现状中华内科杂志1987,(5):299

4、薛昌森国外医学.抗生素分册1988,(3):198

5、钱桐荪尿路感染的现状中华内科杂志1985,(8):497

6、叶任高尿路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近况中华肾脏杂志1985,(2):102

7、陈梅芳从尿路感染探讨有关淋证治疗的进展中医杂志1984,(2):72

8、蒙毅劳淋的辨证施治黑龙江中医药1988,(54):54~56

9、隋云平慢性肾盂肾炎的防治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2(2):131

10、李素兰益肾扶劳汤治疗慢性肾盂肾炎60例陕西中医19%,17(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