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宗教论文格式、宗教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论师陀创作的伦理叙事

日期:2018年01月15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097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1211212311389538 论文字数:50000 所属栏目:宗教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第一章乡土伦理叙事

   第一节源于乡土的爱

     在曰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乡土情谊,这是长期郁结于生命主体主观世界的一种倾情于乡土的心理定势与思维活动,它来源于且高于感性的相恋情感,凝聚着生命主体抽象的、形而上的思考和主体内涵,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历史和哲学意义。”①乡土社会的伦理性是社会发展长期积淀的结果,己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文学的角度来讲,乡土题材是文学的主要内容,在许多创作者的笔下,乡土世界美丽神奇、具有无限魅力,它是真善美的摇篮和圣地,自然田园风光充满勃勃生机,是自由的天堂,给人以无限憧憶和回忆,这体现出一个作家对故土家园的伦理观念。
     海德格尔曾经说过:“诗人的天职是还乡。②”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乡愁文学是永恒主题。而乡愁的承载者——乡土则凝聚着作家最真挚的情感,象征着游子最美好的信念和追求,是作家创作最重要的源泉之一。对乡土的的热爱为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创作提供了情感支撑,使他们创造出大量的优秀作品。师陀就是这些作家中的一个,他对自己的故乡感情深厚,热切地关注着这块土地上的一切事物,与乡土、乡民一起形成了共同的情感和伦理。

一、土地的血缘意义

    自古中国就是个农耕社会,是一个以农业自然经济为主的社会,所以人们对土地有着与生俱来的依赖性,作为师陀家乡的河南杞县也不例外。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时常会受到责罚,但是一受到责罚就想方设法逃进土地矿野,要到入夜,才会悄悄溜进家门。“这中间有时釆集一点自己认为稀奇的野草,有时做一只笛;有时手不安分起来,捉弄捉弄小鱼;有时静静的躺着,望望流云,听听飞鸟;有时也自然融入邻舍家孩子的伙。”故乡是他的生身之地,是他的生命历程启程的地方。生于乡间、长于乡间,师陀与乡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永远都无法割断的,师陀在那里度过了美好的童年,“而这里的黄中微微闪着金星的对于我却大不相同,这里的每一粒沙都留着我的童年,我的青春,我的生命。我曾无数次背了晚风坐着,面向将堕的红红的落日。”②儿时的记忆是一种相当稳固的、内在的心理因素,这对师陀的人生理想和创作活动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

第二章家庭伦理叙事

     家庭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组织形式,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它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共同生活的基本社会组织,家庭是最直接、最现实的伦理实体和伦理关系。“家庭作为人们在社会中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群体和单位,构成了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人类道德生活的一个主要领域。” 中国是一个十分重视家庭的国家,家庭在传统道德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家庭伦常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础和核心。
     中国是一个家国同构的社会,家庭或者家族血缘关系乃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础,而为了保证家长的权力,为了保证财产的继承,能得一男儿,实行着一妻多妾制。诸多的规范造就了中国家庭伦理不同于西方诸国,中华民族的家族、家庭观念根深蒂固,个人在家族中的地位无足轻重,家庭本位成为中国传统社会区别于其他社会的一个重要特色。日本学者稻叶君山就曾经说过,中国的家族制度比中国的万里长城还要牢固坚实,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看来,中国的民族精神就是一种典型的“家庭的精神”,而在中国这种以家族为本位的社会中,一切社会组织都是以家为中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都是以家庭关系作为基点,农业经济(自给自足经济)的组织形式更是保证数千年来东方专制制度最稳固的基础而延续下来。在复杂的家庭关系中包括婚姻伦理关系、代际伦理关系等,这在师陀的创作中就有非常鲜明的体现,于是师陀也借作品中的人物来表达自己的深刻见解。

第一节婚姻伦理

一、夫妻伦理

     在家庭伦理中,最基本的伦理关系是夫妻伦理,夫妻之间的权力与义务,都与社会道德规范有着紧密联系。何谓夫妻? “夫妻是具有为一定社会规范所认可的婚姻关系的男女,男称夫,女称妻。”夫妻关系在一个家庭中处于主体和核心的地位,是产生血缘关系和其他家庭关系的基础,夫妻伦理是家庭最基本的关系,黑格尔说:“婚姻是具有法的意义的伦理性的爱,这样就可以消除爱中一切倏忽即逝的、反复无常的和赤裸裸主观的因素。这就是说,婚姻实质上就是一种伦理关系。.............
...............

第三章生态伦理叙事.......................................................................... 51
  第一节生态关爱与生命及自然................................................... 51
      一、敬畏生命的礼赞...……..............................................51
      二、感恩自然的化育................................................................. 56
    第二节生态反思意识................................................................. 59

结语

      伦理学是探讨善恶、追寻人类幸福的学问。师陀并不是一个纯粹的伦理型作家,他在创作中伦理意识的形成没有摆脱历史文化和现实环境的影响,表现出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或是伦理理念。而在特定的历史、时代和环境中所形成的伦理意识又会通过文本的内容和叙事过程中的叙事策略、叙事视角、叙事话语、人物塑造等方面显现出来,师陀创作表现出来的伦理行为也反映了新旧意识形态转型期的师陀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所能达到的层面。他围绕中原故土写出了他对乡土社会各种人和物的伦理行为,不管是婚姻伦理中毕四奶奶的逆向伦理行为,还是夫妻正常的伦理行为,或者是不同于传统伦理的生态伦理叙事,反映到作品中都是他对伦理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从这个意义上看,师陀可以说是一个伦理感觉比较强烈与细腻的作家,正是由于他能够从伦理的角度来写阶级的压迫、代际的冲突、城乡的对立,所以他的作品往往较之那些以政治意识来观照20世纪中国乡土的各种问题的文学作品,无疑具有更内在、更深厚的文化蕴涵。
     从伦理哲学角度分析,伦理关系的内涵除了情爱关系、父子关系等传统意义上的关系,还包括作家个体和历史存在,作家自身的内在精神特质,以及他们成长的文化环境,在本质意义上构成的也是一种伦理关系。而从伦理学和叙事学角度考察,小说文本是诸种伦理关系以叙事话语形式进行的叙事呈现,是对诸种伦理关系进行的艺术展现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