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通过学习《药品 GMP 指南-质量管理体系》分册了解到:“质量是指为符合预定用途所具有的一系列固有特性的程度。依此,药品质量是指为了满足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要求,产品所具有的成分、含量、纯度等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特性的程度。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为了达到质量目标所进行的有组织、有 计 划 的 活 动 。 药 品 生 产 质 量 管 理 规 范 (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forPharmaceuticals ,GMP)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是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旨在最大限度的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药品”。药品生产企业的组织架构图组成是行政各部门、质量部、生产部、工程部、物料管理等,除了行政部门,其余几个部门的工作纳入质量部的监控范围。所有与药品的采购、生产加工、检验、仓储、成品放行等工作相关的所有工作,都属于 GMP 监管的范畴。每个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保证部的工作就是监督所有属于 GMP 管辖范围内的部门工作。每一个部门的工作做的好坏都跟将对产品最终质量产生影响。质量管理的水平高度取决于公司内部制定的对应的管理程序是否完善及与时俱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一百零二条关于药品的定义: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且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药品在保护人们身体健康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药品质量事关国际名声和全民生命健康,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和欧美国家的经济合作日益频繁。但是在药品生产和质量监管方面,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药品质量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国内的贪污腐败问题,药品生产企业造假的问题,因为国内很多药品生产企业的问题因为被一些贪官污吏受贿而被包庇,导致近几年来出现了比如毒胶囊事件、假疫苗事件、贿赂门事件等,众多的不合法不合规的行为。此前报道说美国 FDA 在中国检查时发现造假问题,直接被检查官否绝通过检查。国家局在公告中表示:“申请人自查发现临床试验数据存在不真实、不完整等问题的,可以在 2015 年 8 月 25 日前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出撤回注册申请”。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以作者曾经就职过的一家药品生产企业 SJZ 药业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风险管理的工具对目前公司在质量管理中经常出现问题的几个管理程序,比如变更管理程序、偏差管理程序、人员培训管理程序、供应商管理程序等几个管理程序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风险分析,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找出关键影响因素,找到影响这些问题的根源,并对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到符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的解决对策,如改善变更管理流程;加强偏差管理的根源分析及纠偏措施的落实和最后纠偏措施的效果评估,从而有效地降低偏差发生率;建立稳定有效的人员培训管理制度来减少偏差,降低损失,提高成品收率;加强供应商管理,降低原辅料包材的质量问题,减少客户投诉,提高产品质量,节约时间和资金;根据实施效果的总结,得出本文的研究成果。
1.2.2 研究的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是以风险管理的思路结合具体案列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以该药业公司现有的质量管理状况为基础,结合日常工作中统计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再借鉴欧盟、WHO 和美国等在各方面的相关的成熟的管理理论和研究成果,利用质量管理体系中各项工作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联性,找出其中存在的根本原因,并提出改进本公司质量管理方面的新思路。
.......................
2 理论综述
2.1 药品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
2.1.1 药品质量管理方面的几个相关的概念
药品质量管理是在药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即原辅料采购、检验、生产制造、存储、发货销售等进行质量管控,以保证生产的药品符合预定治疗用途且和注册文件中的产品质量标准一致。质量的概念:质量是指产品和服务所具有的,能用以鉴别其是否合乎规定要求的特性和特征的总和(参考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对质量的定义)。质量管理的概念: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手段来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质量管理过程中经常发生偏差、变更等,偏差就是指偏离已批准的程序(指导文件)或者既定的标准的任何情况。发生了偏差应进行记录和调查,找出发生偏差的根本原因,再根据根本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和预防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变更控制的概念:一个正式的体系中。具有资质的代表根据适当的原则对提议或实际已发生的、可能影响设施、系统、设备或工艺的验证状态的变更进行评价,目的是决定是否采取行动,以保证和记录系统仍维持在一个有效的验证状态。
2.1.2 药品质量管理经历的几个阶段
药品质量管理的研究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质量检验阶段,就是通过将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检查,将不合格品从中进行分离,剔除不合格品,以保证产品质量。第二个阶段是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就是根据统计学原理来对现场的生产的产品进行在线监测,如果发现异常及时调整工艺参数,保证生产合格的产品。第二个阶段能明显比第一个阶段更早一步监测产品的质量,从产品控制发展到生产过程控制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的意思是从产品的研发设计就开始进行风险分析,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现有工艺设备条件因素考虑可能得产品质量影响因素,并采用前瞻性的预防措施,并且对关键影响因素在生产过程的可控范围要进行验证,所有的关键工艺控制参数都建立在充分的验证的基础之上,日后的运行保持在验证范围内进行,充分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可靠。
.......................
2.2 药品质量管理国内外研究情况
我国药品质量管理的研究最早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了推行药品生产行业实施 GMP,开始是一个行业组织中国医药工业公司根据国外的经验起草了一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稿,后来国家组织人员调研学习,以 WHO 为基础起草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草案,并于 1988 年 3 月 17 日颁布,后续又修订过几次,最新版的是 2010 版 GMP 法规,在 2011 年 3 月 1 日正式实施。此法规分通则部分和附录,通则部分包括总则、质量管理、机构与人员、厂房与设施、设备、物料与产品、确认与验证、文件管理、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委托生产与委托检验、产品发运与召回、自检、附则,共十四部分组成。附录有无菌药品、原料药、生物制品、血液制品、中药制剂、中药饮片、医用氧、取样、确认与验证、计算机化系统、生物制剂等。
在此过程中,不断有学者发表关于药品质量管理的文章,比如田云在《美国药品生产科学及对我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启示》一文中提到中国应建立更加合理的、科学的 GMP,形成更开放的质量体系并且重视药品的生产过程。陈云在《浅谈企业产品生产质量管理》一文中提到产品质量应从产品设计开始,另外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管理,还提到了验证的重要性。崔艳玲、张建和杨晓宇在提到要加强医药化工生产质量管理时提到了两点,一个是大家本身的专业素质低,生产设备落后,另一个是外部监管不严,导致总体水平上升遇阻。梁毅在《浅析欧盟 GMP》一文中讲述了欧盟 GMP 法规的结构特点,分析了一下中国 GMP 和欧盟 GMP 在实际认证检查及条款内涵上的区别,另外强调欧盟注重 QP 的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广泛应用,这个正是我国目前所缺乏的,所以我在本文中主要应用风险管理的工具对本公司质量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风险分析,找到问题的关键部分,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去解决问题,以提高公司的质量管理水平。在官方认证检查方面,毕军、周毅在《中美药品 GMP 检查体系对比分析》一文中提到了美国检查官的队伍培养,提出我国应该借鉴他们的优点,培养和壮大检查组成员的专业素质,以加强对工厂的监督;偏差管理方面,廖秀凤、梁毅、刘知音、赵红菊等人提到了偏差与 OOS 的处理原则,以及在实际过程中二者的处理程序,对大家在实际处理偏差和 OOS 是一个良好的典范。但是他们只是说了偏差如何处理,那么影响偏差处理的因素他们没有进行分析,这正是本文所要进行分析的内容。变更管理方面,丁静、胡廷熹在《药品生产中的变更》中提到要在 QA 部门成立变更小组。另外提到了变更的管理,但是内容很简单,可供参考的内容有限,其实国内外有大量的变更指南可供参考。对于供应商管理方面,这个各行各业都涉及这方面,所以这方面的研究资料比较多,比如王霖的《A 公司供应商管理体系的建立和优化研究》、文海波的《E 公司供应商质量管理优化策略的研究》、陈陶然的《KL 公司的供应商管理研究》和张翊的《派克公司间接物料供应商管理方法的研究》等文献资料都研究的比较透彻。对于药品行业的供应商管理,可以结合药品的特殊性适当地借鉴其他行业成熟的管理经验。人员培训方面,郭冬岩、赵真玉、胡月亭、杨锟等人提到了影响培训效果的几个关键因素。但是每个企业的情况不一样,所以我需要根据我们公司的情况,制定增加培训效果的方案。
.......................
3 SJZ 药业公司药品质量管理现状及其问题 .............14
3.1 SJZ 药业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14
3.2 SJZ 药业公司药品质量管理现状 ..................14
4 SJZ 药业公司药品质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