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工职称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政工职称论文格式、政工职称论文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政工干部素养现状分析

日期:2018年01月15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749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编号:lw201309132009043526 论文字数:2800 所属栏目:政工职称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职称论文 Thesis for Title
相关标签:政工干部素质现状

1 .思想政治素质: 总体较高, 但还存在着不适应的问题。广大政工干部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崇高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自觉而模范地执行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表现出了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但是, 在西方推行! 和平演变 战略的新条件下, 在国内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 政工干部思想政治素质要适应国际国内形势, 需进一步提高。有些政工干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淡化了,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膨胀, 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不强, 在日益繁忙的经济工作面前, 不能从政治的高度去分析、处理问题, 有的甚至发生了异化走上犯罪。

2.科学文化知识: 总体水平有所提高,但存在学历偏低、知识内容陈旧、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政工干部科学文化素质变化明显。80 年代后, 对政工干部后继队伍的培养力度加大, 近20 年, 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高等院校已经达到70余所, 培养政工专业人才12000人次。这些具有政工专业知识的人才大部分充实到政工岗位, 使政工干部文化知识水平得到整体提高。据1995年全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评办统计, 在政工干部中,有1062986人次获得大学本科学历, 315868人有大专学历,大专以上学历的占34. 7%。很明显, 政工干部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在逐步提高。但是,政工干部学历与其它专业人员相比, 存在偏低的情况, 且知识陈旧, 结构不合理。一般讲, 政工干部中大多数政治理论知识方面较强, 但对经济研究较少, 经济管理的参与较弱; 而从专业技术转行的部分政工干部则对政工专业知识了解不多, 多数是靠经验和零碎学得的一点知识在进行工作, 存在着“缺腿”的现象。

3 .思想观念: 新观念逐渐形成, 但呈现出相对滞后的情况。20年来, 政工干部在思想观念上实现了一系列的重大转变。这些变化可概括为: 由务虚转向务实; 由封闭转向开放; 由单一转向复合。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新观念: 如科学观念、现代化观念、时间观念、效率观念、信息观念、竞争观念等。但是,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扩大, 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转变。如, 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上, 要从单纯政治型转为政治、经济复合型; 在思想政治工作功能上, 要从仅仅侧重于教育功能转变为教育功能与服务功能相统一; 在思想政治工作价值观上, 要从只注意社会效益转变到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在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机制上, 要从“小循环”、“执行型”转变为“大政工”、“自主型”。而有一部分政工干部对这些转变认识还不够, 思想跟不上形势, 对群众的思想问题不能及时地加以引导, 出现滞后的情况。

4. 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 优势减弱, 急需提高。政工干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上, 从来都是处于优势地位。一方面与政工干部的工作性质有直接联系; 另一方面与政工干部队伍人员组成有关, 政工干部历来都是较多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熏陶并且能够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但是, 这种优势现在已明显减弱, 突出的表现为,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 不能自如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回答重大的现实问题, 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政工干部的形象。缺少政工专业理论知识是又一个突出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 有其自身的规律。如何掌握和运用这些规律, 对广大政工干部来讲, 他们不是掌握得太多, 而是掌握得不够。在政工干部中有一大批是从本行业、本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转到政工岗位的, 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政工专业理论的训练。当前, 改革处于攻坚阶段, 思想政治工作要为深化改革服务, 没有扎实的专业理论指导, 就谈不上方法上的突破, 发挥精神生产力的推动作用。

5.工作方法: 传统工作方法效力减弱,新的方法尚未完全形成和掌握。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一是“面对面”、“手把手”、“ 心交心”的方法; 二是“大规模”、“轰轰烈烈”的方法。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社会人员流动不断增加, 信息需求迅速增大,现代传媒技术飞速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对象都与过去相比大大不同了。过去有效的方法, 现在难以奏效了。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上的创新, 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
思想政治工作离现代高科技太远, 同科技工作、教育工作、企业管理相比较, 政工干部队伍中“科盲”居多, 文化素质相对偏低, 思想观念偏重传统,工作方法偏重经验型, 高新科技成果和知识、手段较少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
6 .年龄结构: 老龄化现象突出, 结构不合理。政工干部年龄出现老化现象是年龄结构中最大的问题。中共乌鲁木齐市供销社委员会在供销社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的调查报告中就反映:“政工人员结构不合理, 年龄老化, 青黄不接的问题仍很严重。有的党支部书记已经到了退休年龄, 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不得不继续工作”。
1995 年全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务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 高级政工师中40 岁以上所占比例为50%, 50岁以上达到20%以上。
政工干部素质上存在问题的成因主要是由社会变革时期所引发的结构上的缺陷造成的。影响政工干部素质的因素当然是多方面的。
经济环境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功, 为政工干部素质提高创造了新的物质条件。但是, 另一方面经济建设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 如经济体制改革引起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 尤其是经济关系的变化所带来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变化, 对政工干部素质建设也有不利的一面。
 经济发展对教育制约的影响。经济是基础, 也是提高素质的重要物质条件。提高素质有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教育。三中全会以来, 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教育的投入还是不足。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中国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更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较。

1997年政府教育投入总量有了增加。但是, 全国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增长仍没有实现 教育法 所规定的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要求。在这种教育投资的情况下,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受限, 九年义务教育尚未在全国普及。政工干部的成长也受国民教育发展有限的制约, 包括接受继续教育、岗位教育的限制。
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在所有制结构方面, 我国已经打破单一的公有制格局, 逐步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制度。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政治工作的多层次性, 也对政工干部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分配体制方面, 大锅饭、平均主义的分配得到改变, 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这种主要方式和个体劳动所得以外, 还出现法律所允许的企业凭债权取得利息, 股东股份分红, 在共同富裕的方针指导下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分配方式的多样化, 引起利益多元化, 从而导致价值观、道德观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