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职称论文发表,本次研究,通过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安全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结合 HD 露天煤矿安全生产实际,提出了露天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对安全风险源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源监测及预警、风险控制等环节的研究总结与实践,构建了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并从组织、制度、技术、资金、文化等五个方面论述了体系的保障措施。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新时代对煤矿安全生产提出新要求。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仅包括物质文化生活层面,当然也包括生活安全、生产安全、人身安全和职业健康等方面。煤矿生产和其他常规行业相比,属于高危和高风险行业,煤矿行业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承担着必然的义务和重要的责任。
我国露天煤矿开采技术稳步发展。上个世纪,我国煤矿以井工开采为主,露天煤矿产量仅占 5%以下。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投资主体观念转变及开采装备水平的提高,我国露天煤矿产能规模快速增加,产量已居世界第二;工艺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已成为露天采煤强国。目前,我国生产和在建露天煤矿产能已达到 6.5 亿 t,产量达到 5 亿 t 以上;单矿产能最大已达到 35Mt/a。形成了以单斗-卡车间断工艺和半连续工艺为主,连续开采工艺和拉斗铲倒堆工艺协同的综合开采工艺体系和设备组合,综合开采工艺已在大中型露天煤矿普及[2]。
露天煤矿安全管理理念相对落后。比照露天煤矿技术和产量的快速发展,我国露天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相对滞后,通常以行政手段为推动、以经验做法为主,以集中整治方式开展安全管理工作。露天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制度方面存在安全制度不健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管控重点不突出等问题;管理过程中存在隐患排查不彻底、操作程序不清晰、防治措施不得力等问题;安全检查过程中存在检查不严格、检查发现问题整改执行不力等问题;职工培训教育方面存在现场培训不扎实、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等问题。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我国煤炭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确保安全生产是前提。然而,尽管目前我国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较以前年度有了较大提升,但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仍然存在,安全事故不能彻底杜绝,安全风险管控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十九大以来,国家提出了新时代的新的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开展煤炭企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机制的研究,提高煤炭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能力,实现安全风险从事后管理向事前预控转变,达到安全风险隐患从源头治理的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在目前安全风险的事后管理的情况下,构建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将事后安全管控向事前预控转变,并用 HD 露天煤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给出煤矿风险管理向事前转变的思路。
1.2.2 研究意义
开展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是煤炭生产企业新时代发展的趋势。煤炭生产企业认真开展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扎扎实实将安全生产落到实处,是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煤炭生产企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全力打造安全生产治理新格局,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安全生产环境。煤炭生产企业持续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依靠严密的责任体系、严格的法治措施、有效的体制机制、有力的基础保障和完善的系统治理,大力提升安全防范治理能力,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是煤炭生产企业践行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使命[3]。
表 2-2 判断矩阵元素 Cij 的程度数字及含义
........................
第二章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相关理论
2.1 安全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2.1.1 安全风险
安全风险包含安全和风险两个含义。
1. 安全的含义
安全和危险是一对反义词,但是两个词的定性却有较大差别。危险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安全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的安全,只是相对某个时点的情况来说具有一定安全性。安全一般是指一个事物、一个人或者一个系统处在一个相对安定,不受或者少受外界危险的状态。特别针对煤矿的安全而言,特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周围的危险因素对生产中的人员、设备、环境等产生的影响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内。
2. 风险
风险是一个充满相对性的概念,通常指事件发生时超出预想状态,且会带来不确定的损失或者难以承受的后果。风险事件具有发生的不确定性和产生损失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通常用概率来表示,衡量风险的主要方法是风险矩阵法,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产生的损失分别赋值,两者的乘积就是最终的风险量化值[15]。针对煤矿而言,这种风险因素几乎伴随着煤矿开采的各个环节,比如矿井的坍塌、井下的瓦斯爆炸、井内涌水等等,都是较为严重的风险因素。
表 2-1 工作任务法风险源识别表
...........................
2.2 安全风险预控理论
预控就是预防和控制,通常指在事件发生之前采取措施预防发生的一个过程。安全风险预控就是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通过采取识别、评估、监测、预警、控制等措施,提前预计风险发生的概率,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因素的发生[18]。较为常用的安全风险预控理论包括事件链理论、临界性理论等。
2.2.1 事件链理论
事件链理论认为安全事故的发生通常不是某个因素单独引起的,应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的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多种因素形成的互相联系的链条,阻断链条的任意一个环节就可以避免事故发生[19]。同样的,影响安全的因素都是发生事故的起源,这个存在安全隐患的因素没有被识别控制,就会有引发连锁反应的可能,进而导致事故发生。
在露天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过程中,就是按照事件链理论,按照生产工艺流程,从可能引发事故的穿孔(爆破)、采掘、运输、排矸的“穿-采-运-排”四个工序方面开展管控工作。这四个方面不是独立存在的,上一环节的管理漏洞很可能引发下一个环节的安全风险的出现,露天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可以从排除这四个方面的安全风险出发。在露天煤矿的安全风险管理方面,运用事件链理论,阻断这个首先出现隐患的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2.2.2 临界理论
临界理论认为当一个事件的发展趋于该事物的临界状态时,当有一个平时不认为是重要事件发生时,会引发该事件发生质的变化。应用临界理论的意义就是找到这个临界值,作为控制事件发生的界限,能够有助于做出较为合理的措施来配合防控资源,在临界值以内的状态下,可以采用较为通用的控制措施,一旦突破临界值,则需要重新调整控制措施[20]。
在露天煤矿的安全风险预警管理中,依据临界性理论将安全风险警度分为:轻警、低警、中警、重警与巨警五个预警等级,每个等级之间都存在一个临界值,五个等级中存在四个临界值,在临界值以下时可以采用针对这一阶段预警状态的控制措施,突破临界值以上的需要调整为上一阶段预警状态的控制措施[21]。
.......................
第三章 HD 露天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4
3.1 HD 露天煤矿基本情况..........................................14
3.1.1 煤矿简介...............................14
3.1.2 机构设置.......................................14
第四章 HD 露天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构建............................23
4.1 安全风险预控体系...............................23
4.1.1 体系构建原则.......................................... 24
4.1.2 体系运行核心................................... 24
第五章 HD 露天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应用...........................33
5.1 HD 露天煤矿安全风险源识别....................................33
5.1.1 安全风险识别的步骤....................................33
5.1.2 风险源的识别结果..................................34
第六章 HD 露天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保障
6.1 组织保障
组织保障是系统运行的引领和重要保障。HD 露天煤矿通过发挥高效权威的组织作用,并明确管理原则和管理职责,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确保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根据 HD 露天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建立了专门负责安全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通过组织的集中统一管理,及时解决了生产建设中出现的部门之间、环节之间的问题,将安全风险预控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露天煤矿基于生产导向构建的组织结构基础上,将安全职责融入领导层、管理层和生产基层。
1. 成立 HD 露天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委员会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必须有相应的管理委员会做支撑,作为安全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