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 配制溶液
(1)供试品溶液:精密称取节茎石仙桃根、茎、叶、花、果实各约 0.2 g,置于消解罐中,分别依次加 5 mL HNO3(69%)和 3 mL H2O2 (30%)密封浸泡。每个样品重复三次。加热程序分两个步骤进行(表 3-2),结束后将容器冷却至室温(20 min)。设置赶酸仪的温度为 160℃,加热赶酸 2~3 h,至消解液剩余 1~2 mL,取出冷却,再用 2% HNO3溶液冲洗,一起转移至 50 mL 容量瓶中,定容,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2)空白溶液:重复上述步骤,制备了空白溶液。(3)标准溶液:用 2% HNO3溶液逐级稀释混合标准液,得质量浓度分别为 0.10、0.50、1.00、2.50、5.00 mg/L 的多元素混合标准溶液。所配制的溶液均通过 0.45 μm 尼龙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储存在 10 mL 清洁的塑料管中,备用。
第四章 毛兰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4.3 结果与讨论
根据以上综述,2006-2020 年间,研究者从毛兰属植物中共分离并鉴定了 49个化合物,其中菲类、甾体类、联苄类和三萜类化合物是毛兰属植物的主要和特征性成分。虽然我国毛兰属植物的种类仅次于印度(53 种),但国内对毛兰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还不充分,仅陈业高团队和我们团队分别对竹叶毛兰和禾叶毛兰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而且我们团队研究还发现毛兰属植物和石仙桃属植物有很多结构相似的化合物,有些成分相同,如 coelonin、erianthridin、flavanthrin、flavidin、batatasin III 和 gigantol 等。另外,目前对毛兰属植物的药理活性研究主要集中于不同组织器官的不同极性部位的粗提物中。因此,我们有必要丰富毛兰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为充分开发利用云南的毛兰属植物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