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药学论文格式、药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补阳还五汤抗早孕、细胞呼吸抑制及溶血谱毒学研究

日期:2018年01月15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158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1401132051066024 论文字数:25468 所属栏目:药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引言


中药复方不但是中医治病的物质基础,而且是中医药基本理论的物质载体。中药复方产生的疗效是建立在单味中药的基础上,按照中医药基础理论依法遣药组方治病的结果,也就是各单味中药有效成分群相互配伍,多靶点和多层次进行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若阐明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必须要建立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群作用的研究方法。根据统计,很多研究人员进行了中药复方量效关系研究,目前已经超过600付方剂从药理,药效和生物化学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探讨,并且在化学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方药作用在人体内的过程探索其量效关系规律。但是这些研究方法多采用的是化学药物研究的模式,例如运用中药拆方、药味的加减[2]、血清药理学151等研究的方法,由于中药方剂自身特点使其量效关系有别于其他化学药物,所以若完全运用于化学药无的量效关系研究方法,得出的量效关系结论必将不能全面系统地展现方剂中各个成分群的量效关系,进而也很难用以指导中医的临床用药,提高临床疗效,同时现有的单纯文献、临床研究模式也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
由此可知中药复方量效关系的研究面临成熟模式缺乏的困,因此探索适合中医药特点的研究模式就有其必要性。本室在前期建立了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数学模型并应用其对补阳还五汤进行了研究⑷(贺福元博士学位论文,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并建立了中药复方有效性的数学模型及对补阳还五汤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81073142 )中,本室系统地探讨了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数学模型理论和对中药指纹图谱的数据分析方法,同时为了应对中药复方多成分的特点而进行的总量统计矩研究方法。这些实验结论启示我们建立适合中药复方多成分体系的通用数学模型并且在这个基础上,与中药药性、中药药效学、计算机信息科学等联合运用,创立一个中药复方药物研究的新方法。
补阳还五汤在清朝中医大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中首录,本方由生黄芪、当归尾、芍药、川芎、桃仁、红花、地龙七味中药材组成[5],具有抗血栓、抗衰老、抗血脂及调节免疫功能等多方面的作用。本实验预以补阳还五汤为模型药物,把中药复方指纹图谱和固定剂量、固定时间的药物效应联系起来的基础上,再依据药物量-效关系,建立起多成分单靶点的量效数学模型,再对其进行叠加从而构成多成分多靶点的量-效数学模型,再运用统计学中的多元统计回归方法处理从而得到中药多成分量效关系的相关系数,再对多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最后采用相应的实验进行验证该模型,期望最终能阐明中药复方成分与作用革巴点的相关作用。

第一章中药复方毒研究概况与谱毒学数学模型的提出

1.1补阳还五汤毒性和谱毒学研究概况
中药谱毒关系的研究是将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和中药毒性研究结合单独的化学成分研究与毒性研究都能够完全阐明药材或复方中药的作用物质基础。通过化学成分研究结合药物效应研究,能够讲清起效化学成分的整体效应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把中药指纹图谱质和量的特征和毒效研究结果联系起来,建立两者关联的数学表达式,即中药谱毒学[9]。相对于补阳还五汤疗效全面细致的研究,对补阳还五汤毒效的研究就少得多,文献资料稀缺。补阳还五汤口服安全,临床上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该方中单味黄芙、当归、赤芬口服也未见异常,但是方中桃仁中含有苦杏仁奋,桃仁的毒性与其中的有效成分苦各仁苷有密切关系。川考和红花有抗早孕作用,而地龙中的划激酶潜在溶血的风险。

第三章补阳还五汤谱毒学实验给药时长确定及补阳还五汤毒性...........10
3.1试药、动物与仪器...........10
3.2不同极性溶剂配制试药...........11
3.3动物实验...........12
3.4样品检测...........14
3.5有效性实验...........15
第四章补阳还五汤谱毒学研究...........17
4.1试药、动物与仪器...........17
4.2动物实验均匀设计...........21
4.3药物溶液指纹图谱测定...........23
4.4阳性药物的制备...........25
4.5动物实验...........27

论文结论
本文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补阳还五汤抗脑缺血症神经细胞损伤的谱效学研究(体外指纹图谱与药效学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到补阳还五汤体内指纹图谱与毒性多革巴点药效学关联,同时以种阳还五汤水提醇沉液为模型药物,以量效方程为基础,联合数学统计分析原理建立孙阳还五汤谱毒学数学模型,为中药复方补阳还五汤的全面研究提供新的思维、方法和实验依据。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采用建立的中药复方谱毒学数学模型,结合补阳还五汤水提醇沉液的HPLC指纹图谱和毒性效应革巴点,通过多元回归统计和SPSS软件的数据处理,得到了一系列的补阳还五汤谱毒学参数,初步一险证了建立的数学模型。将体外图谱各主成分对各生理指标的作用系数分别乘以各试药组主成分分析中的成份系数,得到体外图谱各个单独的成分与大鼠效应指标之间的作用关系,这都能够说明中药复方作用于不同的把点产生效应具有差异性,为中药复方多成分多把点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基础。本文为中药复方研究思路进行了一次尝试,中药由复杂的多成分构成,势必造就了中药复方复杂的代,这就对中药复方的研究造成了障碍。本文采用独特的数学统计思维,用数据的统计与中药复方的微观组成呼应,用主成分的分析与中药复方的法观效果契合。为深入的研究中药复方提供经验和实验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丽杰,刘丽娟,齐凤琴,等,中药谱效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0,27 ( 11 ); 971-975
[2]顾英,冯抬,李玉敏,指纹图谱在中药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J],中成药,2007,29 (7): 1048-1051.
[3]赵强,李营,等.桃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 28 ( 3 ) : 56-57
[4]赵杰等。氰化氢复合中毒对大鼠血中氰离子和细胞色素氧化醇活力的影响。中国毒理学杂志,2006,3 ( 20 ): 174
[5]马保华,赵伟,等.复方红花对地鼠的抗早孕作用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凝集素受体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生殖与避孕,2001.21 ( 8 ):236-237
[6]王国云等。白血病抑制因子在小鼠早孕期子宫内膜表达规律及调节的研究。现代妇产科进展,2002,,1(4): 260
[7]廉瑞责,禹舟,等.中药红花对白血病抑制因子在小鼠早孕子宫内膜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2007,45 ( 1 ):94-95
[8]量玉春.戌谈西红花的药理研究概况[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0,19 (6):53-55.
[9]高其铭.中药红花的药理研究概况[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4 (12); 758.
[10]刘增权。川考秦对大鼠肝细胞调亡的影响[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