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项目风险管理论文,本研究通过整理和分析现有的文献、借鉴行业内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贵阳目前轨道交通建设的实践经验和具体的建设环境,对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建设安全管理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贵阳的未来轨道交通线路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
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日益增长,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大中型城市重要的交通出行工具。由于其具有缓解交通拥堵和节约土地资源等优势,因此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的主流方向。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起步于1969年,当年10月1日国内首个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投入运营。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壮大,中国已经建成了全球规模最为庞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截至2023年6月,全国已有51个城市开启了轨道交通服务,总共布设超过270条线路,总运营里程突破9000公里,表1.1中汇总了目前国内轨道交通里程数排在前15的城市。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不仅大幅提升了城市经济的活力,而且有效缓解了城市人口迅速膨胀所造成的交通压力,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贵阳近期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主要包括五条主要线路,其中贯穿市中心的1号线、2号线及3号线旨在缓解城市中心区域的交通压力,而S1线和S2线则着眼于连接贵阳与邻近的贵安新区,促进两地融合发展。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涵盖了众多专业领域,具有建设周期长、专业交叉频繁等特点。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其安全风险管理的复杂度更为显著。在国家已有的规范标准中,虽然概述了轨道交通项目在各个建设阶段所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但将这些标准实际运用于不同城市轨道线路的建设上,并进行安全风险的控制与评估时,其针对性和全面性方面显然是不够充分的。一些较早开展轨道交通建设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依托长期积累下来的建设经验,能够做到不仅遵循国家规范和标准,还能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条例和企业标准,从而在处理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安全风险时,能够进行更为全面和有针对性的管理。但是,贵阳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建立起成熟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这导致在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估及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亟需通过深入研究,建立和完善对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和流程,以提升建设期间的安全管理水平。
在回顾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完工后的建设总结时发现,其总结主要聚焦于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观风险点和采取的应对措施,并未运用科学的管理学方法进行全面客观的安全风险分析来进行安全管理工作。显然,工程建设总结需要采用更为科学和系统的管理方法,全面记录和评估整个工程的安全管理过程,才能更好地帮助完善工程安全风险评价体系,进而为形成更具针对性和全面性的企业安全标准及地方标准提供坚实的依据,更好地为后续线路建设提供指导意见。
第2章相关理论研究
2.1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特点及安全风险管理特点
2.1.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特点
项目建设需要巨额投资且建设周期长,因此在整个工程进程中,参与各方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政府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关必须严格履行职责并相互协作,这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鉴于此类项目通常涉及大量的资金投入、人力和机械设备的投入,因此对于材料的供应、提供施工必要的水和电力等工程保障,也需要得到工程沿线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此外,政府相关的管理部门应承担起有效的组织与协调职能,这对于推动项目顺畅实施至关重要。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面临众多安全风险。城市轨道线路一般敷设在二十到三十米的地底深度,这一区域主要由第四纪的冲积和沉积层组成,或是完全风化或强烈风化的岩石层,其地质结构往往疏松且易受水的影响,即使运用了先进的地质探测技术,工程建设过程中仍难以绕开复杂地质和地下水问题。此外,恶劣的天气条件如暴雨、冰冻和大风等也会给工程带来干扰。此外,由于项目建设的目的是为了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线路经常需要穿越城市中心区域、各类建筑密集处以及现有的交通设施和水、电、气等城市管线,甚至城市河流,这无疑增加了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这就意味着,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必须面对和处理一系列复杂且多变的安全风险。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汇集了超过30个不同的专业领域,并且在这些专业之间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但是每个专业的发展情况参差不齐,部分专业有着很多年的应用经验,而诸如弱电系统等专业发展日新月异、技术革新快,不仅对接口专业的要求不断变化、不断提高,且在建设过程中也会陆续出现新的技术问题。因此项目建设可能会遇到更多的技术难点,协调难度大。
2.2风险管理的概念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安全管理的目的是尽量避免或减少风险的出现,或是将已发生的风险产生的影响最小化。有效的风险管理不仅有助于企业做出合理的决策,还能确保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以牺牲安全生产为代价。因而,对于任何企业来说,正确的项目风险管理策略是项目取得成功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对工程建设中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和评估,可采取对应的措施来减少其发生机率及带来的负面影响,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在我国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中,一般是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的方法来识别和评估风险因素,进而构建起一套合理的风险管理决策体系。其中定量分析主要通过系统化的论证,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数学建模,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各类风险进行量化,以此为基础指导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并提升管理效能。总之,结合针对性的风险预防措施和科学的风险评价方法,能够为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国家、机构以及相关的专家学者在风险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下表2.1中汇总一些专家学者关于风险管理概念的定义。
第3章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建设安全风险识别流程及评价方法...16
3.1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建设安全风险识别流程.............16
3.1.1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建设安全风险识别的原则.....16
3.1.2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建设的特点.................17
第4章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实例研究.........................29
4.1工程概况........................29
4.2工程沿线水文地质条件概况......................30
第5章贵阳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应对措施...........................51
5.1管理因素风险应对措施..........................51
5.2人员因素风险应对措施.....................53
第5章贵阳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应对措施
5.1管理因素风险应对措施
在任何建设工程项目中,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成功的关键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项目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的整体运作,当管理得当时可以确保项目适应变化,及时进行动态调整,有效应对潜在风险。因此,根据安全风险评价结果,贵阳轨道交通建设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在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置方面,具体的应对措施主要有:
(1)施工单位因根据承担的具体施工任务,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同时配置专门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且配置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经过相关的培训,考察合格后持证上岗。
(2)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总工以及安全总监等关键岗位的管理人员必须切实到岗履约,对这些关键岗位的管理人员要严格进行考勤管理。
(3)施工单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报建设单位审批,建设单位根据审批的目标责任定期对施工单位进行考核。
(4)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将生产安全与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经济效益挂钩,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得到落实。
第6章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不仅需要耗费巨大的资金,还涉及长时间的施工周期以及复杂的工程技术问题。此外,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预料之外的安全风险。尤其是对于像贵阳这样较晚开始发展轨道交通的城市而言,由于缺乏足够的经验累积,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成熟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上的问题更加的凸显。本研究通过整理和分析现有的文献、借鉴行业内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贵阳目前轨道交通建设的实践经验和具体的建设环境,对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建设安全管理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贵阳的未来轨道交通线路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进行了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建设的安全风险识别,并得出了具体的风险识别结果。
(2)构建了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建设的安全风险评价体系,并通过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层次分析法等,对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的建设安全风险进行了评价。
(3)明确了贵阳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现状。一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经验不足,在国家规范及标准针对性不强的情况下,没有相应的、有效的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作为补充,二是在既有线路的建设工程总结中,关于安全管理部分的内容主观性强,对后续线路建设安全管理的指导意义不足。
(4)提出了贵阳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建议措施,为后续线路建设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