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项目风险管理论文,本文将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方法引入到广电行业项目当中,并通过Z市实时播出系统的高清改造这一具体项目验证了风险管理相关方法的科学性及实用性。通过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及监控对项目进行了具体分析,不仅降低了项目的风险,也增强了参与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新型媒体开始涌入人们视野,新媒体的出现给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严重的冲击,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出现了很大程度的转变,对广播电视的关注度越来越低。现阶段广播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逐年下降,节目播出的质量有待提升,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相关软、硬件设施的升级。广播电视业广播电视行业必须跟随时代的潮流向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唯有此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媒体行业赢得一席之地。过去传统的磁带参与节目制作、播出过程的形式由于观众体验感较差已经无法继续使用,基于视音频服务器的数字播出系统正在取代传统的自动播出系统。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正逐渐迈入了信息化高清化时代,这已经成为广电行业新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另外,伴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强大,期待更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更个性化的需求服务来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高清的节目质量是保证高质量产出的基础。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全程高清转播,到如今几乎全部省级卫视台实现了高标清同播,国家广电总局也在2009年以后下发了许多关于高清电视发展的文件,如《广电总局关于促进高清电视发展的通知》、《广电总局关于电视台高标清同播节目制作、播出技术要求的若干意见》、《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促进和规范高清电视发展的通知》等。高清信号的普及已经是广播电视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风险管理的思想最早引入到企业管理中是源自于法国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在1916年发表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之后,在1931年美国保险管理协会倡导并开始研究风险管理。1962年,美国管理协会出版了《风险管理之崛起》成为第一本关于风险管理的专著。后于1983年在其年会上,通过了“101条风险管理准则”成为各国风险管理的一般准则。1986年,欧洲11个国家联合成立了“欧洲风险研究会”,至此,风险管理研究在国际范围内得到普遍重视[3][4]。各国学者对风险管理的研究也越来越多。20世纪70年代,萨蒂Thomas L.Saaty提出层次分析法,将经验判断进行量化,被广泛应用于复杂决策问题的分析[5]。2009年德谷昌勇作为亚洲风险管理的先行者,其所著的《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系统研究了日本风险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之后塔尔Tal和卡尔Carr在合著的《建设供应的项目风险知识管理框架》一文中指出如今项目风险管理各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风险管理的四个步骤,分别是风险的识别、评估分析、风险管理、最后是进行实施和监督[6]。弗洛里塞尔Floricel和米勒Miller在《为大规模工程进展制定风险战略》中,建立了项目策略系统的要领框架,预测了项目风险,提高了治理能力[7]。埃文Aven在其《论利用风险和决策分析来支持决策制定》中指出风险分析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切实可行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在风险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8]。易卜拉希姆·贾德Ebrahimne.jad基于模糊集等数学方法创建模型对PPP项目的风险因素的比重顺序以及项目的风险水平进行了评价后指出在非发达国家基础设施项目抵抗风险的水平偏低[9]。
第二章相关概念及理论
2.1项目风险管理相关概述
2.1.1项目风险管理简介
(1)风险的含义
风险作为一种抽象的概念,指在某一特定环境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或者可以说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里,人们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与实际出现的结果不一致的现象[19]。风险的含义主要指出现的损失或未能达到指定预期。其具有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普遍性等特征。风险由风险因素、风险损失及事故组成。可将风险具化为函数,如下:
R=f(P,C),其中R表示风险,P表示概率,C表示后果。
(2)项目风险管理
项目风险管理是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对预期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提出应对风险的措施并对风险进行监控,以规避、减轻风险带来的不良后果,使项目顺利完成并达标的管理方法[20]。由于构成项目的风险互相影响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因此可以按照系统工程理论的思想将项目进行分解,确定可能出现的风险,然后进行风险分析,并给出应对及监控措施[21]。
2.2相关理论描述
本文主要用到的关键技术有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ANP网络层次分析法以及灰色聚类法。
2.2.1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也叫智力激励法,是1939年由美国创造学家AlexF.Osborn奥斯本提出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主要是通过会议的形式创建自由轻松的参会氛围,让所有参与者通过畅所欲言的形式进行信息交流,每人提出自己的想法,让各种思想自由碰撞,引起思维共振,产生创造性思维,犹如掀起一场头脑风暴,通过这种方式增加提出想法的数量来加大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头脑风暴法比个人单独思考能够多产生44%的观点[27]。
(1)头脑风暴法的原则
①禁止评论性的判断。对提出想法的评论要在以后进行。之所以要规定这项原则主要是为了避免过早评判对创造性思维的阻碍,充分保护参与者大胆想象的环境,保证会议气氛良好自由。
②鼓励自由想象。这项原则的核心是求新、求异。让参会者抛开传统思维,克服心理惯性的影响,自由想象,从一种不假思索的状态中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不必担心自己的表达的想法是否正确、或不切实际,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给了人们足够的想象空间,从而灵感大量涌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③追求数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头脑风暴掀起时,人们的思维逐渐活跃起来,参与者在良好自由的环境下,观点会如洪水般涌现出来,观点越多,越有可能找到最有价值的解决方法。最后通过记录综合整理,获得质量好、价值高的问题解决方案。
④探索研究组合与改进设想。在头脑风暴的过程中由于时间有限,许多参会者提出的观点或者想法并不成熟,因此,头脑风暴的参会者除了本人提出设想之外,还要对其他人的建议进行改进,或者综合几个设想提出新设想,来解决问题。
第三章Z市高清改造项目风险识别............................20
3.1 Z市高清改造项目概况....................................20
3.1.1 Z市高清改造项目背景....................................20
3.1.2实时播出系统简介........................................21
第四章Z市高清改造项目风险评估.........................30
4.1构建基于ANP-灰色聚类评价的风险评估模型.........................30
4.1.1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30
4.1.2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30
第五章Z市高清改造项目风险应对及监控..............................4
75.1项目风险应对.......................................47
5.1.1技术风险应对....................................48
5.1.2实施风险应对..................................49
第五章Z市高清改造项目风险应对及监控
5.1项目风险应对
项目风险应对是继风险评估后风险管理重要的一步,是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对项目的顺利进行具有重大意义。风险应对措施有风险规避、风险减轻、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风险类型的不同决定了应对措施的不同,只有针对不同风险制定差异性的风险防控措施,才能达到风险管理的目的,对项目风险进行有效管理[50]。结合前文的分析由项目相关领导牵头组织风险管理专家对重要风险相关风险讨论研究,提出相应措施,及时解决Z市高清改造项目的各类风险。具体如表5-1所示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本文将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方法引入到广电行业项目当中,并通过Z市实时播出系统的高清改造这一具体项目验证了风险管理相关方法的科学性及实用性。通过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及监控对项目进行了具体分析,不仅降低了项目的风险,也增强了参与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行。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1、在风险识别阶段对Z市实时播出系统高清改造项目的风险进行分析,整理得出5项一级风险指标20项二级风险指标,一级风险指标有组织管理风险、政策风险、环境风险、技术风险及实施风险。二级风险指标如系统稳定性风险、操作风险、系统安全性风险、需求风险风险等。
2、风险评估阶段通过专家打分法将风险因素进行量化,构建ANP-灰色聚类法风险评价模型,运用Super Decision软件计算出一级二级风险指标的权重作为灰色聚类法评价的定权系数,得出各项风险指标的风险等级及项目整体风险处于中等风险水平。说明项目可行并为后续项目风险应对与监控提供参考依据。
3、根据风险指标的风险等级及权重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并对风险进行监控,结合实践证明了相关策略的有效性,保障了Z市实时播出系统高清改造项目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