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G 公司储能产品研发项目的风险评估 ..................................... 26
4.1 建立风险评价模型 ............................................. 26
4.1.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 26
4.1.2 构建 AHP 评估模型 ................................ 27
5 G 公司储能产品研发项目风险应对方法 ................................. 35
5.1 风险应对措施 ............................... 35
5.1.1 管理风险应对措施 ...................................... 37
5.1.2 技术风险应对措施 ...................... 37
5 G 公司储能产品研发项目风险应对方法
5.1 风险应对措施
管理风险是机柜式储能产品研发项目中除技术风险之外的另一重要因素,如果说技术风险应对措施能够落到实处,关键还要依靠管理的能力,因此管理风险应对和技术风险应对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管理风险应对中质量管理和计划管理处于核心位置。
5.1.1 管理风险应对措施
(1) 跟不上市场变化风险应对措施
新产品对确保企业的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确保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同时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建立定期的市场调研机制,充分把握市场脉搏,建立新产品研发体系及制定正确的技术路线,并能根据市场变化情况适时调整技术路线及产品定位,是规避市场变化风险的有力措施。新产品的研发体系包括企业产品研发战略的制定、产品的设计与规划、产品的量产等三个阶段。一是产品研发战略的制定,其中包含了产品的市场定位与需求、产品的属性和功能、项目及其附属品形成的系列产品组的定义;二是产品的设计与规划,其中包含了产品的架构、产品的系统型号、产品的市场目标、确定设计;三是量产阶段,量产阶段包含了产品设计及造型完成、产品机械、电气系统验证完成、产品工艺文件编制、产品批量生产、产品定价、产品推广、产品最终报告完成等几个环节。
(2) 质量无法满足风险应对措施
产品质量风险控制的关键是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来识别并控制风险的类型。G 公司可以通过加强质量流程管理实现对产品开展全流程、全体系的识别并控制,并且风险的控制不要局限在公司的新研制产品,更要包含公司现有的所有产品,通过全体系的质量控制提升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
储能产品的是光储发电系统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要通过设立科学的研发流程,确保这一项目的顺利完工。首先要通过引入 V 模型研发流程,按照整体性、系统性、全面性的原则规划项目的各个子系统。V 模型研发流程主要强调要从两个方面同步开展流程的管理。一个方面是要对需求和设计的规范和管理,另一个要单项测试到系统测试验收的校验管理,V 型结构的两条路线并行的方式能够将研发和测试对应起来,对于两个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
...................................
结论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压力增加、绿色生产理念兴起,储能设备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日益显著,市场需求、市场规模日益凸显,G 公司业务规模也不断扩大。然而在储能产品研发过程中,风险管理问题频现,给研发项目带来较大影响。因此,亟需建立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项目风险管理体系。
鉴于此,本文立足 G 公司储能产品研发项目,系统梳理研发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和研究现状,通过实践对研发项目风险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借鉴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策略的做法。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
(1) 通过鱼骨分析法,对储能产品研发项目进行风险初步识别,归纳提出了组织管理风险、技术不成熟、费用预算不准确等 32 个风险因素。从风险发生可能性、影响重要性两个维度对储能产品研发项目风险因素进行初步评估,得到了跟不上市场变化、质量无法满足等 20 个风险因素。
(2) 利用 AHP 构建了储能产品研发项目风险因素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重要性调查表,通过专家打分形成对比矩阵,借助 MATLAB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储能产品研发项目风险因素等级排序和重要性区分,明确了管理类风险因素、技术类风险因素为重点监控风险。
(3) 根据储能产品研发项目风险识别、评价的结果,确定了重点风险和一般风险应对措施,并制定每个风险的应对策略:风险规避、风险遏制、风险分散、风险补偿。
(4) 明确储能产品研发项目风险监控内容、确定监控组织、制定风险监控方案,确保储能产品研发项目日常风险监控有效。
本文虽然对储能产品研发项目的风险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但是由于储能产品本身具有的技术新颖、系统复杂、开发难度大的特点,对于产品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透彻,这也造成了在研究中对于风险与管理的论述还不够深入细致。要更加注重风险处理系统的协调性、规范性、源头性和综合性,这也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