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项目风险管理论文,本文主要从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分析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中的风险因素,建立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的风险评估模型,对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风险进行评估。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分析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的风险因素。以分析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现状入手,阐述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和城市公共安全之间的紧密联系,挖掘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的风险影响要素,为构建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的风险评估模型做好理论基础。2)建立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的风险评估模型。依据当前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现行行业标准,定制了所选指标的量化标准值,并通过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权重计算分配,建立了一套以模糊评价为基础的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的评估模型。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当前城市公共安全治理面临公共安全事故频发的严峻形势,各专家学者对此高度关注。重大的城市突发事件,如果不能及时正确的处理,往往演化成大型的综合性公共危机,甚至演化成灾难,带来严重不良后果。因此,众多专家学者将管理工程学、法学、政治学等学科进行整合,并且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进行系统研究。
我国城市环境复杂多样,城市人口高度集中,使得城市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增高,危害系数增大,救援过程复杂。不仅传统的,例如:自然灾害、环境污染、重大疫情、社会治安事件、社会生产事故等突发事件多发[1]。而且新型的,例如:金融危机、电信诈骗、网络病毒、个人信息泄露等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也频繁出现。这些城市不良事件严重影响社会安定、人民财产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
根据以往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在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经济水平快速增长,各类突发事件也会连锁发生,城市进入高风险期,成为“脆弱”之地。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与居民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产息息相关,是社会经济秩序和国家安全的基础。因此对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进行评估,优化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模式具有现实意义,有助于城市管理者正确、有效的应对各类影响城市公共安全的事件,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避免经济损失,使城市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乌尔里希·贝克认为风险带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可以说是当前各国城市社会面临的最关键的考验,由于风险具有“飞去来器效应”,使其成为世界性的难题[4]。吉登斯认为,“风险迫使我们寻找不同的方式来处理这种不确定性”[5]。拉什认为,随着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的风险也不断暴露,而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的前提是公众能够对风险进行识别并实施较为有效的控制[6]。
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第一任局长约翰·麦茜认为,围绕城市突发事件开展的城市公共安全治理过程应该是从准备-预警-应对-恢复的全过程。自“9·11 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意识到城市公共安全除自然灾害外,还应加入恐怖主义的主题。乌里尔·罗森塔尔在《危机应对:灾害、暴乱和恐怖主义管理》中分析了应对自然灾害、暴乱和恐怖主义等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的可行方案[7]。
卡罗认为,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是政府应急治理能力的一面镜子,能够反映出政府的效力。行政人员在灾难发生后的应急反应能力对救援成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其应该时刻准备以便及时做出应急决策[8]。雷恩认为,我们之所以要重视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的风险,是因为我们要为下一代负责。必须考虑当前政策可能对未来产生的影响,并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避免不利的影响[9]。
国外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体系的研究强调社会主体的参与。很多学者将多元主体纳入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中。奥斯特罗姆的多中心理论在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中得到较多应用,《美国地方政府》通过对洛杉矶在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中采取的创新理论与实际行动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释[10]。克里姆斯基等认为,应鼓励公众参与风险应对,力图构建一个广泛参与的共同体来阐述和感知城市风险[11]。
.........................
第 2 章 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2.1 城市公共安全概述
2.1.1 城市公共安全概念
城市公共安全是由政府或非政府组织等主体提供的一种基础保障,目的是预防事故、灾害的发生;防止事故、灾害的蔓延;减少事故、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保障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19]。城市公共安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城市公共安全仅仅局限于城市自身的治安安全;广义的城市公共安全不仅包括城市的治安安全,还包括居民自身和所处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安全,即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以及社会生活环境的安全。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囊括了城市管理问题和城市运行问题,是二者的耦合[19]。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是一种复杂的系统性问题。由于城市社会资源聚集,城市人口众多,使得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影响范围广泛、社会敏感度高。
2.1.2 城市公共安全结构
1)城市自然环境安全
重大自然灾害是对城市自然环境安全造成重大影响的首要因素。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洪水、暴雪、台风等极端天气灾害等,对城市的公共安全带来大范围的沉重打击[20]。城市需要有针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政府和社会相关部门需要有处置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以保障城市经济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
2)城市经济环境安全
经济基础受制于上层建筑,政治和文化的发展需要经济的推动。稳定的经济秩序和经济环境是城市形成的土壤。城市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经济的稳定与繁荣。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其安全隐患在所难免,政府和社会需要明确责任和义务,引导行为各方规范经营,消除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以期形成安全的经济环境,使由经济不稳引发事故的频率不是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升高,而是逐步降低[21]。为城市公共安全的良性发展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撑。
......................
2.2 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概述
2.2.1 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概念
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治理理论在西方国家开始兴起,打破了政府全能的形象,要求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城市公共安全的治理中来,寻求多方互助的可能性。因此,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主体开始有政府为主导向多元治理主体的转变,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应运而生。不同的学者对于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定义也不一样,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一是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是指政府组织通过利用行政力量,对城市中所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进行控制和处理,以达到避免或减少危害的效果;二是扩大了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主体,不局限于政府组织,而是扩大到非政府组织,甚至是家庭或者个人在城市公共安全事件发生后所釆取的一系列减少损失的措施。
总的来说,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就是以政府为主导,引导其他非政府组织及公民公同建立相互合作的关系,运用法律、行政、教育、宣传等多重手段,为了实现维护城市公共安全稳定、消除城市公共威胁的一系列行为,以保障城市公民人身安全与身体健康、财产安全为目标的一种治理活动。
.............................
第 3 章 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及风险评估指标分析....................15
3.1 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15
3.1.1 治理主体.........................15
3.1.2 治理过程.....................19
第 4 章 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及实例验证........................29
4.1 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29
4.1.1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介绍............................29
4.1.2 指标权重确定过程...................................31
第 5 章 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的优化措施...............................44
5.1 构建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的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模式......................44
5.1.1 政府合理分权与放权..................................44
5.1.2 社会组织、企业与个人积极参与..........................45
第 5 章 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的优化措施
5.1 构建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的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模式
社会整合强调个体与社会的融合,即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门需要进行有机整合。城市公共安全治理需要整合政府和社会的资源来应对公共安全突发状况,化解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中的各种风险。
5.1.1 政府合理分权与放权
唐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良好,在河北省名列前茅,在全国也榜上有名。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使得唐山市政府在进行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时,不仅要具有组织、指挥的能力,还要具有协调和控制能力来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公共事务。在新公共管理理念的影响下,法律明确规定了政府的职责,限制了政府的权力。唐山市政府对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行为理应受到法律的制约。单一的以政府为治理主体的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已经不能够最大限度的整合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各方力量。主体多元化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是唐山市未来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发展的新趋势。
唐山市政府可以向辖区内公共安全治理相关部门合理地放权与分权。政府在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中扮演的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变化。需要对唐山市政府管理体制进行适当改革,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充分释放公共安全治理效能。市政府在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工作中应以监管和指挥为中心,还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