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项目风险管理论文,本文的写作和研究都得到实践的风险管理效果反馈。本文的风险分类和风险分析环节的结论在实践工作中能够有效执行,因为是从工作流程视角进行的风险分类和分析。同时,本文的风险级别评估是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风险级别评估结果较为合理。所以,整体上本文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操作性和理论科学性。
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电力供应与国家经济紧密相连,2012 年 7 月的“印度大规模停电事故”造成了印度全国 22 个邦的经济损失,影响了 6 亿多人的日常生活。该事件成为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重大的电力供应事故。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也偶尔发生过电力供应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情况,2000 年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电力供应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会对电力供应的需求也大大增长,国家电网也不断加快电力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十二五”期间构建了全国的“三集五大体制”的大电网机制[1]。从 2018 年开始,我国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国家电网“十三五”计划提出了“智能电网”的改革,传统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成为“十三五”电网改革的重点工作。“互联网+电网”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供应和管理成为智能变电站的重要特点,智能变电站能够大大提升电网的安全供应,降低电网运营的风险,能够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更加稳定的电力。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基础是机电一体化设备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大大加快了变电站的智能化设备更新和技术管理更新,智能化设备方面主要有智能开关、光电式互感器等智能化设备的广泛应用,让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有了技术基础。而互联网技术的大数据管理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又为变电站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方向,从而让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成为电力产业革新的必然选择。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制定的发展规划要求,我国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工程从 2013 年开始实施,呈现每年递增的态势,如图 1.1 所示,2019 年全国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工程市场规模已经达到 112 亿元,比 2018 年增长 11%,到 2020 年,全国智能变电站新建 8000余座,智能变电站覆盖率达到 100%,全国将全面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电力供应和智能化管理。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界对于工程风险管理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法国管理学专家法约尔的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美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的著作《经济学原理》[2],集合了该时期研究的主要成果,也是该领域理论研究的奠基之作。全球化背景下,标准化理念在风险管理领域获得发展。其中标志性事件是,美国保险协会于 1961 年首次开设了“风险管理”课程。随后日本、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先后成立了“风险管理学会”,旨在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的“风险管理”。目前,国际上常用的风险管理体系有以下五种:第一,OHSMS 标准,即现代安全生产管理,该风险体系是指维护工业生产中的设备和员工双重风险管理,该风险体系是以“风险预测”为主,在工业产品生产中尽量降低任何风险的发生。第二,钻石综合风险管理体系,该体系是通过 12 个风险管理制度来实现对工业生产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规避。第三,NOSA五星综合管理系统,该风险管理系统应用和影响最广泛的风险管理系统,该系统由5 大体系 72 元素,从企业的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全面考察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第四,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是建立在职业人员健康基础上的系统安全管理体系,该体系是按照国际标准 ISO9000 系列制定的员工职业安全管理标准,旨在从员工角度构建完善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第五,杜邦公司安全管理基本原则,美国杜邦公司推出的安全管理理念一直被全世界企业广泛学习,杜邦安全管理体系将风险管理与企业管理层的绩效挂钩,以员工的职业健康为基础,采用全面风险管理,该风险管理体系已经被广泛学习和使用[2]。国外关于工程风险管理的研究,可大致分为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两大重点研究领域。
..........................
第 2 章 工程风险管理概念及理论分析
2.1 工程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2.1.1 工程项目风险的概念界定
项目是指整合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一项工作任务,并且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完成。工程项目即需要完成的工程建设任务,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是指变电站改造的工程建设任务[52]。工程项目由于建设项目复杂、涉及的人员广泛,所需资金巨大,所以工程项目的风险很复杂,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风险类型又存在很大差异。总体上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可预期性、不确定性、客观性、复杂性、变化性等[53]。其中,项目风险可以提前预知,但是又具有明确的不确定性,因为只要是工程项目就一定存在客观的风险,由于项目的复杂性,项目风险也具有复杂性和变化性。
简言之,工程项目风险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可以对工程建设带来损害的各种干扰风险因素总和。正是由于风险具有复杂性,所以可以根据不同的依据,将风险进行不同的归类。比如按照风险来源,可以将风险分为自然风险和人为风险。再结合工程建设的情况,可以对自然风险和人为风险进行二级分类。这种思路下,对项目风险识别和评估更加具体。
2.1.2 风险管理的概念界定
风险管理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威廉姆斯和汉斯于 1964 年提出。在《风险管理与保险》,他们界定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衡量和控制的方式让风险损失降低到最低的管理方法[54]。从风险管理的基本定义可知,风险管理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三个核心环节,风险管理理论研究成果虽然越来越丰富,但是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一直没有改变。只是不同学者对风险管理的界定从不同产业或行业有了更多认识。结合工程项目风险的界定,项目风险管理的核心流程也是三个环节,这已经成为风险管理的固定流程模式。
...............................
2.2 工程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2.2.1 风险理论
风险本身的定义就是一种面向未来的“不确定性”的计量。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风险的发生有一定的概率,风险发生之后就会带来各种伤害。风险理论的本质就是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55]。所以,风险主要有可预见性、不确定性、破坏性、发展性等主要特征。第一,风险的可预见性是指风险可以进行提前预判,这为风险管理理论提供了基础,如果风险不能预知,那么就完全失去了管理的必要性,正是由于风险的可预见性,才让风险理论可以不断完善,通过人为的管理和措施达到风险降低的目的。第二,风险的不确定性是指风险的发生概率不确定,或者不同类别风险发生的概况不一样,正是这种不一样导致风险存在不确定性。风险的不确定性也让风险理论研究变得困难,增加了风险理论的难度。第三,风险的破坏性。不同类别风险发生之后,带来的损害都有破坏性,只是这种破坏性有一定的差异,有的风险损害大,有的风险损害小,风险理论的目标就是尽量规避伤害很大的风险的产生。第四,风险的发展性是指风险是处于动态发展当中,需要结合不同环境进行动态研究,这也为风险理论的研究带来了变数。
2.2.2 风险管理理论
2004 年,COSO 委员会发布了《全面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简称 ERM 框架。这是风险管理理论中最权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诞生,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企业的风险目标、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和全面风险管理要素。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就是通过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达到对风险进行科学管理的目的。全面风险管理分为四个方面的含义:全过程风险管理、全部风险管理、全方位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组织措施。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也是基于对风险的分类、识别和评估,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措施,最终实现对风险的全面管理。第一,风险分类,可以依据不同标准对风险进行分类,整体原则是要将所有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同时要做到均衡分类,不同标准会造成不同的风险分类。第二,风险识别,就是对风险进一步认知,主要方法有专家打分法、事故树法、流程图法等,风险识别是风险评估和管控的基础,所以风险识别这一步非常重要,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全面识别。第三,风险评估,是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危害性进行评估,筛选出不同风险的发生概率,以及带来的风险危害性。风险评估主要有层次分析法、蒙特卡罗模拟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第四,风险管控,针对不同风险的发生概率和损害程度进行风险管理,从而实现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减少风险发生带来的损失的目的。
..........................
第3 章 X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风险识别.............................16
3.1 X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概况..........................16
3.1.1 X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简介...........................16
3.1.2 X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风险特征分析............................19
第4 章 X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风险评估.............................24
4.1 X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风险评估特点...............................24
4.2 X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风险评估流程和风险指数说明...............24
4.3 X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风险评估.............................26
第5 章 X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风险管控策略................................. 43
5.1 X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风险管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