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旅游管理论文格式、旅游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政策演进探讨

日期:2021年12月25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513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112081505151775 论文字数:33563 所属栏目:旅游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相关标签:旅游管理论文

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本次研究通过对在改革开放以来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段中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政策的发展、演化历程进行罗列,旨在通过梳理、总结、归纳原有的政策制定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下一步文化旅游产业如何依托政策,更好的达到保护文化资源,更合理地进行产业布局,更多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演进方向。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根据 WTO(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目前通用的旅游定义,旅游就是为了休闲娱乐、商务活动或者为了其他的目的,进而主动离开自身惯常的环境,以到达某些地方,同时停留在当地,但是持续的时间不会大于一年的活动。人们离开日常生活定居地外出旅游的主要目标包括了以下几个大类:休闲度假、娱乐活动、商务活动、走亲访友、宗教朝拜、医疗养生、学术访问等。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来看,旅游的主要目的是让人们通过旅游活动,在有限的时间、空间中,获得无限的精神升华。而根据目前较为主流的相关学说,文化旅游在当前主流的定义中是指,通过旅游这一活动来满足旅游者对于感知异地文化、体会异地文化、了解异地文化的具体内容的一个行为过程。现如今在旅游之中去寻求文化的享受已经成为旅游的一种风潮。我国在 2011 年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发布的《决定》,其中明确强调了关于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发展,促进两者之间的融合发展的一系列要求。

在我国,1949 年新中国成立至今,经过 70 余年的发展,旅游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从旅游政策出台的时间上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我国旅游业相关的政策的制定、出台,最早可以追溯到 1950 年 11 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负责颁布和施行的《外国侨民旅行暂行办法》和《外国侨民出境暂行办法》这两部文件。鉴于当时新中国成立伊始,由于内、外部各种制约因素,在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旅游业还不能归类为一种经济产业,当时受制于社会的发展水平,中国的旅游业所承担的是政治接待这一主要任务,旅游业存在的重要基础是政治需要,而不是民众需求①。

中国旅游业正式起步发展始于 1978 年的改革开放,1978 年起到 1979 年这一年的时间中,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旅游业的改革和发展,他先后进行了 5 次专门的讲话。在讲话中,他重点提出了大力发展旅游业的目标。在这之中最为关键的是 1979 年 7 月邓小平同志在黄山开展视察工作时,所发表的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的黄山讲话。《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谈话集中总结了他的旅游经济思想,为中国旅游事业发展腾飞起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以黄山的风景、人文发展为切入点,打出黄山牌,振兴旅游业的指导思想,为后来的文旅融合指明了方向。现如今,在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已然成为了,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带动消费增长、释放消费潜力的重要产业。


1.2 相关文献综述

从概念定义来看,旅游和旅游业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果按照旅游的定义中指出的,旅游就是指是人们为了休闲娱乐、商务走访、健康养生或者为了达到其需求而离开日常生活的环境,前往其他地域,并停留在那里,但是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年的行为。那么在人们进行旅游的时候就必然需要各种服务以及资源,而提供这些就可以统归为旅游业③。

政策的定义,在当前的主流说法中,主要是指掌握了国家权力的执政机关、政党以及其他的政治性组织,根据达到自身所代表的群体的利益与意志为目标,通过以国家权力的手段,系统化地在一个时期,明确国家所应该达到的努力方向、国家所需要遵循的活动规则、国家所将要实行的路径方法、国家所要求完成的计划目标以及为了达成这些所需要采取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④。具体细分到一个产业相关的政策上,广义上可以包括国家、党政组织制定并公布施行的关于该产业的法律、法规以及方针政策。

法律,按照主流定义,是指国家机器的一种衍生品。是这个国家的执政群体,为了实现对这个国家的统治和管理,在通过一定的法律制定的程序后,在国家范围内颁布实施的文件。其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基本法律以及普通法律;法规,根据当前的主流定义来看,主要是指执政机构制定的包括了法令意见、政策规章、条例措施以及规则框架等法文件的总称;方针,按照主流定义是指为了事业和工作的顺利、有序推进所制定的前进方向和目标。

由此可知,中国的旅游业在短短 40 年的时间里做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强到优的跨越式发展,一方面离不开自身本就拥有的丰富的旅游资源,另一方面,离不开一个适应时代的、可操作的、稳定的政策体系,从国内外的各个已知实例中可以知道,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可以对其产生极其显著的正、反两方面作用。


第二章 旅游产业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旅游产业

2.1.1 旅游概念

根据 WTO(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目前通用的旅游定义,旅游就是为了休闲娱乐、商务活动或者为了其他的目的,进而主动离开自身惯常的环境,以到达某些地方,同时停留在当地,但是持续的时间不会大于一年的活动。人们离开日常生活的环境开展旅游活动的主要目的包括了以下几个大类:休闲度假、娱乐出行、商务活动、走亲访友、宗教朝拜、医疗养生、学术访问等。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来看,旅游的主要目的是让人们通过旅游活动,在有限的时间、空间中,获得无限的精神升华。

2.1.2 文化旅游概念

在本文中,立足于文化着一概念的模糊性以及在各类政策文件中“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的文件精神,将文化旅游进行扩大化解释。即文化旅游是当下的新兴产业之一,是文化和旅游相融合的产物,其涵盖内容极其广泛,可以说只要涉及文化这一个内涵的旅游部门在本文中都可以归纳至文化旅游,相较其他学科部门,文化旅游具有一种独特的综合性。

文化旅游的概念最早是在 1988 年出版的《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的。在该书提出文化旅游这一词汇之后,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一步的探索,经过多次研究、补充和完善,目前国内外“文化旅游”这一概念在通常情况下是指,人们通过外出旅游的方式,来实现感知文化、体察文化、了解文化的一个活动过程⑭。“文化旅游”这一词汇,在当前绝大部分的语境中具体表现为除了以观光异国、异地所具有的独特的传统文化;探究历史文化、各类遗址、历史名人的踪迹;参加旅居地所举办的各种具有本地相关的独特的文化活动的旅游等。同时随着近年来生态文明的提出,在旅游中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的生态旅游,进一步扩展了文化旅游这一概念的范围⑮。由此可知,由于文化这一概念的模糊性以及其极大的扩展性,为文、旅融合提供了 理论基础。可以说相对于传统旅游业,文化旅游就是时下旅游业向未来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综上所述,文化旅游是一种游客通过观赏、休闲等主要途径,获得日常生活中所没有的,富有精神深度以及文化内涵的一种旅游活动,其重点一方面在于游客自身的文化感受,另一方面在于旅游资源提供的一方,如何让旅游者在文化旅游对过程中,感受到旅游者想要获得的相应的人文情怀以及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就像世界旅游组织对文化旅游这一词汇所作出的定义一样:人们在生活中为了达到自身所需要的一种精神上的文化需求驱动下,成单位的前往在日常活动区域或者日常生活区域之外的区域感受文化景观,以此所进行的一系列非营利性的活动。

旅游管理论文参考

2.2 我国旅游相关政策

2.2.1 文旅融合

关于我国的现行的文、旅融合大政策背景,在早期的相关研究论述可以追溯至,1940 年 1 月毛泽东在延安召开的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所作出的关于“一定的文化(被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同时又给予作用和伟大影响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在这之中经济是基础,而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22这一论述。而明确的政策文件则始于 2009 年颁布实施的《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文件于 2009 年 8 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联合制定出台。文件中创造性的提出了以文化为魂,以旅游为体的关键论断,该论断为下一步如何更加切实有效推进社会主义背景下的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并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所带来的日益增长的文化产品消费需求,同时大力打造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有机统一指明了前进方向。文件颁布之后经过近 9 年的改革转型、发展转轨、升级提高,最终在 2018 年 3 月迎来了,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阶段性成果。《方案》中明确提出,“将原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的相关职责进行整合,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23。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将文化和旅游产业进行深度融合、有机统一、协调发展是未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通过各方面文件材料的梳理可以看到,文、旅融合在当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其一,内涵的模糊。时至今日对于文化和旅游的界定仍然极其复杂。关于“文化”这一个词汇的内涵,根据《文化的概念》(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鲁克洪著)这一书中对从 1871 年起到 1951 年止的时间阶段所进行的调研统计。在近 80年的时间中世界上前后诞生有近 160 种关于“文化”的各种相关解释、定义、内涵。而法国的人类学家摩尔经过一系列统计,更是得出了全球文化的各种相关定义超过了 250 种的结论。而梳理近代旅游相关的研究,在不同的学说、派系之下,人们给旅游作出了上百种定义。总体而言二者均为一种人类社会的现象,但是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相较于旅游更为丰富,在某些语境下,如“人类社会中的旅游文化”,文化可以将旅游内化其中。

其二,外延的复杂。在文化、旅游各自内涵模糊的情况下,关于文化、旅游的外延,也有多种流派、学说并无权威论断。就以文化为例,“洋葱论”相关学说的研究表明文化包含了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