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旅游管理论文格式、旅游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信阳市茶旅产业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路径思考

日期:2021年10月21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533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110072040448537 论文字数:33636 所属栏目:旅游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相关标签:旅游管理论文

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本文以产业融合为切入点,对信阳市茶旅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剖析,从而得到了以下三点结论:一是本文梳理了国内外与茶旅产业融合发展有关的研究情况,主要包括融合模式、融合意义、评价方法和模型体系等,并结合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成果,进一步分析了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以及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方法。二是建立了适合信阳市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评价体系,并以 W 景区作为案例分析了应该如何推动信阳市茶旅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高质量发展(High Quality Development)一词在 2017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首次提出,标志着中国经济已经开始走从重规模到重质量的革新发展之路。如今,中国仍处于重要发展时期,社会主义体制优势明显,治理效率不断提高,经济长期健康向好发展。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供给侧结构的改革,在如今高速变革的社会环境下,只有积极打破固有格局,才能创造新的活力。

近年来产业融合不断深入推进,也是供给侧改革的良性尝试。其中有关于茶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以下简称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也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较早提出了茶旅一体化发展构想的是贵州省凤冈县。凤冈县在2006 年就抓住国家推进生态旅游景区建设的发展机遇,以茶为基,以该县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为重点,深入挖掘茶叶内涵,在旅游活动中大力宣传当地民俗和茶俗,让游客在“游”中领略,逐步探索出一种以茶叶为特色的综合生态旅游发展模式[1]。

信阳茶产业历史悠久,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信阳就有了种植茶叶的历史记录,信阳毛尖作为信阳的象征和代名词,被中外人士所熟知。近年来,信阳市相关部门一直在寻求茶产业的突破,但收效甚微。茶产业整体创新动力不足,产品种类单一,专业人才储备欠缺,发展停滞不前;同时,作为全国宜居城市的信阳,旅游业的发展也一直不温不火,旅游资源有待深入开发,旅游吸引物有待深入挖掘,旅游服务有待全面提升。面对游客愈发多样化的需求,单纯的自然资源开发已经不足以吸引游客,那么茶产业+旅游业的新型发展模式也就成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2]。将茶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不仅解决了信阳旅游业看山看水看风景的单一游览模式,也给信阳的茶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图 1-1 技术路线图

图 1-1 技术路线图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产业融合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 Rosenfeld(1997)在研究数字信息技术在不同产业中的扩散现象时提出的,是指在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动下,产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但是不同产业之间的边界却在不断的模糊甚至消失,进而形成新产品或新市场的发展趋势[4-5]。而 David B.Yoffie(1997)认为产业融合就是采用一定的数字技术处理后实现原先各自独立的产品之间的相互整合[6]。

国外探究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文献较少,加拿大人 Jolliff(e2007)曾经在中提到茶文化旅游的定义,Jolliffe 认为英国、印度、加拿大、斯里兰卡、中国及日本等具有传统茶产业的国家,均致力提高茶叶的品牌形象,推广茶生产区域的茶叶旅游产业,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有利于提升茶文化旅游的影响力[7]。Jolliffe 认为茶道是茶叶对外输送的纽带,可以通过茶道欣赏沿途国家的风景,感受古茶道厚重的历史文化[8-9]。BemardLane(2004)认为农业旅游活动与乡村生活、自然环境紧密联系,属于小规模休闲旅游活动。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突出地方文化传统,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实现茶旅产业融合健康发展[10-11]。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茶旅产业融合的研究则较为丰富全面,从 2006 年提出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理念以来,国内很多专家学者都在致力于茶旅产业融合方面的研究。李华丽(2019)认为茶叶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茶乡旅游对于农民脱贫的作用不容忽视,着力打造精准旅游扶贫项目,助力农民富足生活[12]。陈清微,杨江帆(2016)等在对福建省的茶旅游资源进行探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升级转型和跨越式发展的建议与对策[13]。易开刚,李解语(2017)在研究茶旅产业融合与互动发展的问题上,提出利用当地资源,科学布局,延长茶旅产业融合服务链,留住游客,推动茶旅产业协同发展[14]。赵俊远,王金献(2019)通过定量分析,得出茶旅产业融合能带动信阳整体经济发展的结论[15]。高佳茹,李翠(2020)在研究武夷山茶旅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之路中提出,要着力提升茶叶品牌和旅游形象,让茶旅产业融合变成新型化、大众化的时尚旅游方式,以此打造创新特色发展之路[16]。熊燕婷,李曼(2020)指出不能忽视文化的力量,只有拥有文化的积淀才能保持长足的发展活力,在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茶文化的开发与利用,提升茶旅产业融合发展高度。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依托茶产业,将茶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必将成为突破发展的新方向[17]。王利君(2020)认为必须加快推进旅游产业与茶产业现代化、市场化发展步伐,适应市场综合化及个性化的新需求,迎合消费市场,才能最终引导茶旅产业融合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18]。

.................................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一)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最早发端于服务业,随即慢慢向农业和制造业渗透融合,逐渐形成了目前的第一、二、三产业的全面融合[19-20]。产业融合带来的是产业边界的模糊甚至消失,也带来了新的商机与消费需求,迫使企业做出迎合市场需求的改变[21]。一方面,产业融合使得企业不得不突破瓶颈,开辟新的发展领域,并在消费市场需求中逐渐改变自己以适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随着产业的融合发展,企业也从不同产业的合作中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原来相对独立的产业边界也在融合中慢慢消失,达到了新的产业平衡点,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但不可否认的是,产业融合的推进也加剧了行业间的竞争,对于无法跟上改革速度的企业也面临着破产与淘汰。在产业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催生出新的产业与服务,最终也形成一个更为综合性、多元化的市场。

(二)茶旅产业融合

关于产业这个名词,新版《辞海》这样解释:“指各种生产的事业”。产业是指由利益相互关联、具有不同分工、由各个相关行业所组成的业态总称[22]。虽然他们所采用的生产经营模式各不相同,且相应产成品的流通环节也各有千秋,但他们的经营对象和经营范围都是围绕着共同的产品而展开的,他们可以在所构成经营形式的各个行业内完成自己的循环。具体到茶产业,一般是指有关茶叶的种植、加工、销售、品牌营销等一系列的产业活动的总称。而关于旅游产业的概念,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消费和功能的界定。旅游产业一般定义为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设施为载体,通过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旅游者各种旅游需求的综合性产业[23]。旅游活动一般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展开,所以旅游产业包含以上六种活动相关联的产业的总和。

茶旅产业融合,是产业间融合升级的典型范例。将茶与旅游紧密融合,寻求茶+旅游的多元化发展策略,是值得深入研究思考的问题[24]。在这种发展模式下,茶园变身旅游景点,茶产品变身旅游产品,实现“以茶促游、以茶带游、茶游互补”的新发展态势[25]。茶旅游一体化发展符合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自身融合发展的特点,提高了茶产业的附加值,而全角度的产业联动也将成为未来新发展趋势[26]。

.................................


二、理论基础回顾与梳理

(一)波特钻石理论

波特钻石理论(Michael Porter Diamond Model)简称 MPDM,这一理论是由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六要素主要指: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产业、产业策略结构竞争、政府、机会[46]。波特认为,前四项具有双向作用,从而形成钻石体系,而后两者存在变数。六个因素的影响可以综合起来决定一个行业的竞争力。

(二)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 AHP,是美国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的 Satie 教授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层次化权重决策分析方法,是将决策中始终与决策相关的要素分解为目标、准则等层次的决策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47]。它可以将复杂的系统简化成一个个层级系统,成对比较矩阵是根据每个矩阵的相互重要性形成的索引得到了相应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该特征向量表示了各因素在某一时刻的优先顺序,按级别通过分析矩阵的一致性指数(CI),由各矩阵的一致性指数计算出矩阵的一致性比(CR),然后对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定量分析。

层次分析法从不同层次进行分析,并通过定量判断进行综合评价,为决策者进行选择和决策提供参考,避免不必要的决策失误[48]。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是: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成对比较矩阵、计算权重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组合权重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49]。

图 3-1 2015—2019 年信阳毛尖产量

图 3-1 2015—2019 年信阳毛尖产量

.....................................


第三章 信阳市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13

一、 信阳市茶产业发展现状..............................13

二、信阳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14

三、信阳市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