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本研究在查阅智慧旅游、智慧景区等相关文案的基础上,从游客和景区的视角构建景区智慧化发展水平测度体系,对我国智慧 3A 级及以上智慧景区的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并对不同经营性质、旅游资源类型、不同等级的景区智慧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对其中的差距和原因进行初步探析,结合景区和游客对智慧景区的诉求结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经验,提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智慧景区发展建议。
本文主要的创新点有三个:其一是从景区的供需双方——景区和游客双视角进行景区智慧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提出供需视角下智慧景区框架体系和智慧景区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为之后智慧景区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视角;其二是研究范围的创新,国内智慧景区发展水平研究多以单个景区为主,本文以全国的景区智慧化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且数据较为全面;最后一个创新点是基于景区和游客的供给和需求的对比发现,如今智慧景区建设中存在的供需不匹配等现实问题。
本文的研究发现主要有:一是当前智慧景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当前智慧景区建设中存在“噱头”、供需不匹配和缺少技术人员的问题,未来智慧景区的建设重点是面向游客的智能服务设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二是国内景区智慧化发展水平,国内智慧景区建设整体达到中等水平,其中面向游客的服务质量发展水平较低,尤其是游客对于景区体验感知较差。景区智慧化发展水平与景区特征有关,5A 级景区智慧化发展水平明显高于 3A 级和 4A 级景区,国有投资和国有控制的景区总体智慧化水平相对较高;自然风光型和主体游乐型景区的评分最高;我国中西部地区智慧化发展水平总得分相差不大,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评分最高,西部地区地区基础设施评分最低,而中部地区的智慧景区建设的整体规模评分最低。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