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格式、思想政治教育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教育策略思考——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

日期:2022年02月06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496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201231804132819 论文字数:55866 所属栏目: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相关标签: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本文是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论文在梳理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修订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量表》和访谈提纲,以大连理工大学本硕博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角色认知”、“责任规范认知”、“责任结果认知”、“社会责任态度”、“社会责任意志”、“责任践行倾向”、“责任践行方式”和“责任践行能力”八个题项调查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得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总体积极向上,但也存在社会责任规范认知不足、社会责任认同功利化和社会责任知行脱节的问题。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是青年中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的优秀群体,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情况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之一。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既是新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提出的新要求,关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命运;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具有深厚的德育价值;更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体现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

1.1.1 研究背景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已经成为时代课题。2014 年 5 月 4 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大学生“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指出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②,可见国家对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 年)》明确指出,“引导广大青年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③。这一规划诠释了青年责任感担当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意义所在,也指明了青年责任感的培养目标。青年有社会责任感、有使命、有担当,国家才有未来和希望,青年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将青春融入时代发展的浪潮中,牢记时代使命,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虽然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成就,但是国内外仍然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交汇期是机遇期也是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需要我们青年大学生有强烈而正确的社会责任感,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和使命,持续推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从这个角度看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培养、塑造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重大问题。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众多素质中的首要素质,社会责任感一旦形成就会使个人拥有更加健全的人格并使得通过践行责任实现社会价值。为此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变得刻不容缓,大学生只有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才有可能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

社会责任感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2008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就明确提出,“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①,将社会责任感作为了素质教育的第一个重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指出要“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②,这些都体现了国家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国家要培养的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参考

以“社会责任感”为关键词,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 系统进行高级检索,从发文的数量上来看,其中中文核心、CSSCI 文章 592 篇,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为关键词进行精准检索,中文核心、CSSCI 文章有 187 篇,相关的硕博论文有 120 篇。从文章发表的时间看,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相关的研究从 2006 年开始起步,2012 年达到一个小高峰,发文量有 14 篇,2015 年研究达到高潮,年发文量 33 篇,随后相关研究没有间断。从资源类型来看,相关文章主要来源于期刊论文和硕士论文。从现有成果的梳理来看,学术界主要集中于对大学生责任感相关概念的研究及测量、社会责任感的内容、现状、缺失原因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等几个方面。


2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相关问题概述


2.1 相关概念研究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首先应该探讨与本文相关的基本概念,即责任、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只有明晰这几个概念,才能为本文奠定科学的基础。

2.1.1 责任

(1)责任的汉语释义

“责任”一词由来已久,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并不断发展。古汉语中,“责”和“任”是分开进行表述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写道“責,求也”①,有两层含义。一是索取的意思,可以引申为要求他人负责,承担责任;二是同“债”,因为古代没有债字,所以“责”字又有欠他人钱财或物品的含义,隐含对他人负责的意思。“任”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任,符也”②,是委任状的意思。《辞海》中“责”有①责任,职责②责问,责备③责罚④索取,责求四种意思③,“任”有担当、任用、信任和责任的意思,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古代通常用“责”来表示“责任”,“责”字的含义与现代汉语下的“责任”更为相近。通过查阅《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等相关资料,现代汉语中,责任的含义大体包含三种:使人担当起某种职务和职责;分内应做的事;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应承担的过失。

(2)责任的外语释义

在英文中,“责任”一词的对应词有许多,比如 duty、liability、obligation、responsibility。通过查阅《汉字英释大辞典》,duty 虽然一定程度上由法律关系赋予,但更多强调的是基于道德或者伦理方面的主体的自觉性;liability 指在法律上负责;obligation 强调在法律关系中履行责任。Responsibility 指因为角色、法律、职位等要求而应承担的责任,并且特别强调对后果负责,可以看出,Responsibility 是责任最全面也是最常用的表达④。Responsibility 来源于拉丁文 Respondo,意思为回应、应答、承诺返还,可以引申为对某人某事负责。“负责任的”(responsible)与“可回答的”(answerable)是一致的,意味着可以承担并有能力履行义务①。


2.2 相关理论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古今中外有关责任的思想和理论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涉及到的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关于责任的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责任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2.2.1 马克思主义关于责任的思想

(1)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责任的思想

①责任的来源:人的本质理论

承担责任是人的本质理论的客观要求。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揭示了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没有了社会关系,人的本质也就无法实现。马克思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①。这里的“规定”、“使命”、“任务”就是个体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与现实社会发生联系,人类社会发展首先就是生产满足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资料,但是因为人的需要的多样性,不可能自己生产全部所需的生活资料,这就需要与社会中的他人产生利益联系,为了更好的满足自身和社会的需要,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承担社会责任就成为了必要。

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是社会化过程对个体的现实要求。人是有意识的存在,个体在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认识、遵照社会规范,接受、认同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并用它指导社会行为,承担与其社会角色相适应的社会责任,才能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社会成员应该正确认识人的本质,形成社会责任感并转化为自觉的社会责任行为,将自身利益和发展与社会融为一体。

②责任的实现形式:社会实践

责任形成于社会实践,又体现在社会实践中。马克思认为主体在参与社会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根据自身的需要与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责任由此而产生。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协调人与自然、人类社会的价值取向,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人们的实践活动范围越广,对责任的认识就越明确。马克思认为, 实践的本质是主体与客体互为对象化的活动,社会责任的履行过程正是主体与客观世界、人类社会发生物质交换的过程。实践是人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方式,个体履行社会责任是一种体现人的社会性和自由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主体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活动中,不仅是责任主体,也是承担责任后果的责任客体,社会责任活动也只有通过实践的形式才会获得实际价值,对社会产生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怎么写


3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设计及实施......................... 29

3.1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设计.............................29

3.1.1 访谈调查设计........................................29

3.1.2 调查问卷设计......................................30

4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50

4.1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主要问题................................50

4.1.1 社会责任规范认知不足...........................50

4.1.2 社会责任认同功利化倾向..............................51

5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对策........................... 77

5.1 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77

5.1.1 学校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77

5.1.2 家庭加强对子女的责任教育..............................79


5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对策


5.1 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

5.1.1 学校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

(1)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筑牢理想信念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