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的大学生大都缺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意识,在他们的生活中,水电资源浪费和追求时尚消费造成的浪费普遍存在。我国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高校必须从现在开始,切实帮写教育论文加强大学生节约意识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厉行节约的校园环境;加强基本国情教育,强化大学生的节约意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有效杜绝校园浪费现象;建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性机制,保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为节约型社会建设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大学生;节约意识;培养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当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正成为全国有识之士的共识,并将逐渐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在这一伟大的时代呼唤中,担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大批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重任的社会主义高校,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应发挥什么作用?笔者认为,首要的是要加强对大学生节约意识的培养,努力培育出大批勤勉、节俭、肯吃苦、能奋斗的“四有”新人,为节约型社会建设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撑。
一、大学生消费现状及成因
当今的大学生是!"世纪#"年代以后出生的,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享受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物质文明成果成长起来的,物质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使他们未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因而普遍缺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意识,再加上社会上一些超越客观条件,没有实际效用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一些大款富豪们摆阔斗富、挥金如土的奢侈浪费行为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崇尚、追求时尚消费,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
(一)水电资源浪费。开着水龙头泡着衣服而人却不知去向,洗涮完后不关水龙头和洗完澡离开时不关淋浴喷头现象比比皆是。整座教学楼灯火通明却有很多室内无人,宿舍内灯火很晚不熄,电脑长期空运转等等。很多学生对这些现象熟视无睹,举手之劳的节约善举竟很少有人去做,浪费了大量的水电资源。
(二)日常生活浪费。吃不完的剩菜剩饭随意倒掉,甚至整根油条、整个馒头扔掉的也屡见不鲜。而正常衣食住行之外的开支在整个消费支出中占了很大比重,如一些学生双休日逛街、买零食、泡网吧、去歌房k歌、老乡或室友聚餐等等。存在着不小的浪费。
(三)时尚消费造成的浪费。据有关机构公布的《2004年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态研究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大学生每年的平均消费额约为一万元,超过我国人均年度可支配收入。在大学生的消费中,除了正常的学费支出外,还包括了情感支出、培训支出、旅游支出、网络通讯支出、数码支出、化妆品支出等多个种类。很多学生拥有手机,有的还紧跟潮流不断更换新款;有不少学生还同时拥有电脑;有的学生经常上网、聊天、打游戏;有的学生穿衣服要买名牌、化妆品要买高档;有的女学生染发、烫发、美容;有的男学生谈恋爱讲潇洒,大把花钱讨取女友的欢心等等。
从以上不难看出,作为没有收入的纯消费者,当今大学生的消费支出已远远超出生活必须,陷入高消费的误区。究其原因:
一是富裕阶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从小就已享受到的汽车接送、酒楼吃喝、锦衣绣裹以及生活上的有求必应,对这些人正在形成的世界观早早打上了高消费的烙印,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他人。
二是社会浪费现象的影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节约意识逐渐淡化,浪费现象司空见惯,不胜枚举。在这种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推崇能挣会花,追求时尚消费,不屑勤俭节约就是很自然的了。
三是基础教育的失误。青少年学生所受的教育一直是讲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在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的同时,也干扰了他们对我国基本国情的正确认识,致使他们对我国人口基数大,基础底子薄,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资源、能源严重短缺的状况缺乏正确认识,没有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
四是节俭教育的缺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勤俭节约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对青少年的节俭教育也日益淡化、弱化、消化,以致被青少年们当成祖辈、父辈的老古董而束之高阁,敬而远之。加上中国的父母们一贯奉行的“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思想观念,勒紧腰带也要供孩子们花费,也助长了当今大学生高消费现象。
大学生的高消费虽说属于生活小节,算不上什么重大原则问题,但也不可小看,它在浪费国家资源、能源的同时也助长了学生的大手大脚习惯和享乐主义思想,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首先,高消费导致大学生一些不良心理、行为的发生。一些家境宽裕的学生穿名牌用高档,大吃大喝,大手大脚,虽是自家经济条件所允许,但却引发了大学生的高消费现象,并在客观上伤害了家境困难学生的自尊,容易引发一些心理问题。一些虚荣心较强的学生,盲目攀比仿效,不顾实际条件地潇洒消费,全然不顾父母的艰辛,甚至不惜以各种借口从父母手中骗取钱财。这些做法,严重干扰了当代大学生敬老、感恩和诚信品格的养成,影响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其次,高消费还造成大学生责任感的缺乏。现在的大学生就是未来的建设者,他们担负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四化”大业的历史重任,能否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以国家民族的全局利益和长远目标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标准,努力成长为“四有”新人,对祖国的发展和前途关系重大。脱离国情,不顾实际条件盲目追求高消费,必然导致他们追求安逸生活,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缺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很少考虑祖国的需要和人民的期盼。当前中、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和基层单位急需人才而引不进人才、留不住人才就是这种结果的必然反映。
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节约意识的培养,教育、引导他们走出高消费误区,学习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以适应建设节约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是社会主义高校履行育人职责,为节约型社会建设打牢人才基础的重要任务。
二、对大学生节约意识的培养要多措并举
(一)营造良好的厉行节约的校园环境。环境和氛围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有效纠正大学生中的各种浪费现象,必须开展强大的厉行节约的宣传攻势,营造浓厚的“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舆论氛围。利用展板、提示牌、海报、标语等形式,宣传我国的基本国情和资源形势,宣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意义,帮助学生认识高消费、高浪费不符合中国国情,厉行节约不只是个人节约开支,而是节约地球资源和节约社会财富问题。通过评论、征文、演讲、辩论等方式查摆、抨击校园浪费现象,倡导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学习继承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为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坚持正当消费、文明消费,共同反对失当的高消费和盲目消费,在日常生活中厉行节约,杜绝浪费。通过校报、广播、网络等传媒宣传勤俭节约的先进典型、先进事迹,努力倡导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校园新风尚。通过系列宣传活动,形成以节约为美德的主流校园文化,引导学生人人争当适应建设和谐社会要求的节约型人才。
(二)加强基本国情教育,强化学生的节约意识。一要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就将我国的基本国情教育、资源形势教育和勤俭节约教育纳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通过党课、团课等形式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让学生知道国家民族能否振兴,现在是一个战略关键期,充分认识我们面临的资源全面短缺的严竣现实,懂得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党、全民的共同任务,必须认识一致,步调一致,才能达到目标。二要将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纳入思想品德修养课教学体系,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对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的追求应以国家民族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为标准,自觉抵制、克服与此相悖的不健康消费观念,消除超越现实条件的畸形消费。引导教育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从思想认识和日常生活的结合上做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打牢做建设节约型社会有用之才的思想基础,为营造全民节约的良好社会风尚发挥应有作用。
(三)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有效杜绝校园浪费现象。要切实唤醒大学生的节约意识,有效杜绝校园浪费现象,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用严格的制度去规范、约束学生。要从学生的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方面,从用水、用电、爱护公物方面,从通讯工具、日用电器和电脑的购置使用方面,从学生的消费种类和消费结构等等方面,制定一些守则和规定,建立一些规章制度,明确提出要求什么、反对什么,讲明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使学生在日常消费上有所遵循,有所约束,努力把自己的消费限定在正当、科学的范围内,逐步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四)建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性机制。要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全校师生员工都来关心、参与大学生节约意识的培养。要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步入节约轨道,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和全体教职工都要争当节约的模范,让学生从学校管理各方面处处感受到节约的气息,使勤俭节约教育不仅停留在说理灌输上,还要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上处处体验到。要建立各级领导、辅导员、学生干部责任制,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责任,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建立由学生自愿参加的校园浪费现象纠察队,进行巡查、检查和评比,以完善的奖惩措施奖励先进http://www.51lunwen.org/education/,鞭策后进。要完善学生的操行评价等体系,将学生的节约与否、高消费及浪费行为纳入操行评价内容,与评定奖学金、助学金和评先评优结合起来,形成倡导节约、反对浪费的正确导向。
我们坚信,只要全校动员,全员参与,人人都做大学生节约意识培养工作,就一定能促进学生节约意识的增强和节约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