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地方政府未来债务负担........................28
第四章 审计监督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实证研究..........................41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41
4.1.1 政府审计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督作用分析....................41
4.1.2 审计监督力度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关系研究............................41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51
5.1 研究结论..........................51
5.2 对策及建议..........................52
第四章 审计监督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实证研究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1.1 政府审计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督作用分析
政府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的作用(刘家义,2012)[28]。目前,政府审计主要利用监督方式对地方债务审计,针对个地方的债务情况与行政人员进行监督,尤其是财政审计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后,将更好推动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尽管审计机关并不属于债务风险管理的主要机构但是能够通过甄别与预警两个方面在债务风险的管理中发挥作用,具体有两个方面的效果。
①是债务审计甄别信息能力。由于政府债务问题所具有的敏感性故政府的债务数据等信息在不同的统计中所填列的也不一致,外部使用者很难借助该数据分析掌握具体债务情况,通过审计部门的专项债务审计首先将划分标准统一,彻底全面的从政府债务的结构、流向等方面分析问题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清晰的数据信息。其次,根据债务数据对债务情况从定性与定量两个角度剖析,审计机关通过对比发现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最后,审计机关将最终获取的准确信息反馈给上级政府部门,由其选择向社会公布公开。
②是通过审计监督提高风险预警的作用。通过审计的监督可以从风险的识别、评估以及报告三个方面有效识别应对。首先审计机关获取的债务真实的债务数据有利于审计人员正确界定债务风险并分析相关风险的成因以及种类;其次审计人员会根据形影的指标建立风险模型进行评估;最后政府审计机关具有定期向上级汇报的义务,会定期、真实、及时的将被审计单位的当前的债务风险大小登记本债务情况上报,让信息公开,也为被审计单位敲响警钟,加强风险管理与应对措施,提高风险预警机制。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
5.1 研究结论
本文以验证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监督效果为出发点,依托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等三大理论的相关基础知识,以中国 30 个省份的 2012—2016 年直接披露于《中国审计年鉴》上的年度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地方审计机关监管力度对降低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影响,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深入分析了审计投入力度、审计问责力度与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关系,从政府审计对债务风险角度,分析了政府审计对地方政府债务监督效果,并结合审计署 2018 年前三季度全国地方性债务审计进行分析,主要从债务现状、债务风险、债务审计取得的效果以及债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具体有以下研究结论:
(1)国家审计投入力度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呈负相关关系。审计投入的力度越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就会减小。由于我国的法律制度明确限制了各地区通过发债进行融资举债,地方政府的行为受到极大的约束但面对地区加剧增长的财政支出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不得不选择通过变相方式举借外债。其中常见的表现为借用下属的融资平台进行对外借款形成的隐形债务、为第三方提供担保、抵押土地等多种违反法规的方式获得资金,而这种违规举债方式的透明度低、管理混乱不仅加大了对现有存量债务、新增借款的统计难度,模糊了政府的债务数据,更严重威胁到地区的经济安全与债务安全并且也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政府审计机关肩负对国家经济负责、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利用专项审计项目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增强审计人员的投入力度,扩大审计审查范围,从宏观层面发现和揭示地方政府性债务存在的问题越多,审计的效果越好,越能降低债务风险。
(2)国家审计问责力度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呈负相关关系。审计问责力度越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越小。通过审计机关加大对有问题债务数据的审查力度,用审计发现金额量来度量审计的揭示功能,对涉及个别地方政府仍选择通过借用融资平台等方式变相举债的违规行为,也就是所谓的政府隐性债务,要严格整改。对于存量债务,稳妥化解。通过提高审计问责力度,增加各地政府财政预算编制与执行的透明度,将债务规模控制在合理的标准内从而化解债务风险。综合来说,审计监督化解债务风险的效果较好,通过不断加强审计工作、发挥审计职能从而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保证各地政府财政的稳健性。随着我国现阶段三大攻坚战的推进,要求各地方政府更应该重视风险,需要加强依法规范管控的能力,增强化解高风险地区债务的能力,促进国家各项重大政策落地生根、发挥实效,致力于不断加强和改善民生,维护经济平稳增长、社会健康运行,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