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区域经济论文格式、区域经济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知识溢出对中国区域经济俱乐部现象的影响研究

日期:2020年03月28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128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003262101299372 论文字数:35585 所属栏目:区域经济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区域经济论文研究,本文以俱乐部现象为着力点、以知识溢出为线索、以区域经济增长为研究对象,对相关理论和概念进行界定和综述,利用 GeoDa 和 ArcGIS 做出空间权重矩阵,在检验空间自相关的基础上,将空间因素纳入到区域经济俱乐部收敛的面板模型中,并且测度了知识溢出对三大区域经济俱乐部现象的效应,建立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分析,同时与使用 GMM 估计方法的普通动态面板进行回归结果的比对,更加深入的对知识溢出在区域经济俱乐部现象中的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1)通过实证检验得出的结果,可以清晰的看出之前预设的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俱乐部现象明显,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聚敛效率较高,而中部则相对较低。在考虑了空间相互作用后,更加证明了我国三大区域的经济发展差距,并且在区域内相邻省份之间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也就是说一个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空间距离相邻的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强的相似性或受其影响较大。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

我国的经济发展从改革开放以来总体上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分区域来看,我国传统意义上的三大经济区域,也就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特征是持续增长。但不可否认的是,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一直存在,具体表现在我国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不合理发展。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初始条件和经济基础相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来说一直较好,就 2017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说,东部地区 11 省市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总量的 57.6%,中部地区 8 省市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总量的 25.3%,西部地区 12 省市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加和占全国 31 省市 GDP 总量的 17.1%。从省域经济来看,经济增长位于东部地区前列的广东省和江苏省,2017 年的 GDP 分别是 89705.23 亿元和 85869 亿元,如果和西部地区的青海省相比较,广东省的国民生产总值是青海的 34 倍,江苏省的 GDP 则是它的 32 倍。区域间逐渐扩大的经济差距会直接导致地区收入分配的差距,资源不能合理配置,经济发展陷入恶性循环,导致经济发展失去平衡,最终降低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降低我国经济增长效率,制约我国整体经济的和谐发展和持续增长能力,同时也会给政治稳定带来影响。在上世纪 90 年代,我国出于协调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目的,接连出台了很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就目前来看,实施成效还不是非常显著,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和改变。

俱乐部收敛是指初期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的经济体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发展水平出现收敛的特征,换句话说,是指经济基础较差的区域内部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内部各自都存在这种条件收敛,但是两个区域之间却不存在收敛的特征(Galor,1996)。俱乐部收敛基于时间演变,为欠发达国家和落后区域如何缩小与发达国家和先进区域的经济差距提供了理论参考,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中外学者的关注和讨论,许多学者对此做了许多实证上的分析,给政策制定者进行区域协调发展调控贡献了经验上的支撑。

..........................


第二节   选题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在新增长理论中,知识溢出受到了学者们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可是许多文献在研究和分析缺少与空间因素的结合,忽略了区域空间相互作用的特征,故本文站在巨人肩膀上,尝试着研究空间知识溢出对区域经济俱乐部收敛的影响效应,作为新增长理论的一种实证拓展。

有关知识溢出的文献中包含了多种研究方法,知识生产函数作为主流研究方法具有优良的拓展性及涉猎广泛的优点。本文从知识溢出角度出发,估算对我国区域经济俱乐部现象的影响效应,从理论上说也是对此方法的一种扩展和应用。

二、实践意义

本文根据实证估计的结果提出有助于我国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可以为欠发达区域提供填补与发达区域经济差距的一些思路和想法,从落后区域自身建设出发,应该将发展的重点集中在模仿和学习吸收发达区域的技术溢出,借助溢出效应提高本区域技术水平,趁机缩小与发达地区经济水平的距离,寻找自身比较优势,在创建和谐社会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俱乐部收敛的影响因素研究

俱乐部收敛的研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理论依据,越来越收到学者们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俱乐部收敛不仅能够从整体上解释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特征,还能解释局部区域内经济的增长收敛趋势。目前为止,对经济增长俱乐部收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假说的实证检验,对俱乐部收敛概念的探讨和分析机制的阶段(Fischer and stirbock,2006),对于俱乐部收敛的因素分析和研究现在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所以研究俱乐部收敛的影响因素方面的文献不是很多。

俱乐部收敛是指初期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的经济体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发展水平出现收敛的特征,也就是说经济基础较差的区域内部和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内部各自都存在着条件收敛,但是两个区域之间却不存在收敛的特征(Galor,1996)。由于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会存在比较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依赖性的特征,所以在解释区域经济俱乐部收敛的过程中需要加入空间地理效应的考虑(Baumont et al.,2003),如果仅仅依靠一般 OLS 收敛模型进行估计,那么估计结果将会出现偏误(Laurini,et al.,2005)。如果采用转移概率矩阵,使用马尔可夫链可以检验区域经济俱乐部收敛,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到出现了贫穷和富裕两个极端的“双峰”(Quah,1993,1993a,1996b)。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均收入相应增加,对于两者来说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Baumont et al.发现某个特定区域的人均 GDP 增长率会受到其邻近区域同样变量的影响,这是他在对 138 个欧洲区域进行经济增长研究中发现的结果,在 1980 年到 1995 年间,欧洲区域内存在两个不同的俱乐部,南部和北部发生了不同类型的收敛过程(Baumont et al.,2003)。另外,使用非线性方法进行检验是非常灵活的,一方面可以判断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是否为线性关系,如果不是线性的关系,那么结果还可以显示非线性关系的具体形式(Miltonon,2001)。Ho-Chuan Huang 在用初始 GDP 对数等形式的指标进行对全国 GDP 进行解释的过程中加入了时间这个虚拟变量,估计结果显示了变量间存在着非线性的关系,证明了俱乐部收敛的存在(Ho-Chuan Huang,2005)。BenDavid 假设生存消费会对区域经济增长和收敛有影响作用,因此他在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分析,回归得到了和前人研究相似的结果,在研究俱乐部收敛的研究中又向前迈进一步  (BenDavid,1998)。Deardorff 将国际贸易专业化作为一个因素,尝试着研究俱乐部收敛的发生机制(Deardorff,2001)。Galor 认为造成俱乐部收敛的原因是区域劳动要素禀赋的差距,之后在他的 2009 发表的文章中再次运用 UGT 进行研究,进一步解释了俱乐部收敛的原因是因为内生因素造成的,比如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都会引起俱乐部收敛(Galor,1996,2009)。Jian,Sachs,Warner 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样本,收集了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的数据进行政策和区域经济收敛关系的研究,结果发现中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在农村进行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对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有显著的影响作用,而且越是受国际贸易影响大,该区域的收敛特征越为明显(Jian,Sachs,Warner,1996)。

..........................


第二节   知识溢出和区域经济增长收敛

在现有的研究俱乐部收敛的分析和研究中,以技术和资本的角度出发的研究较多,在知识溢出方面的文献中,用知识溢出解释区域经济增长原因的文献居多,直接来解释俱乐部收敛的研究比较小众,因此本文关于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相关文献的整理,主要以区域经济增长作为别解释变量为主,结合技术或知识存量对俱乐部收敛影响的文献进行梳理和整合。 

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围绕着 R&D 为基础的技术知识及知识溢出展开。Jan Fagerberg 认为区域总产出水平和技术水平存在比较显著的正相关,技术水平会促进经济的增长,如果区域间的技术水平有明显的差距,那么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也会存在明显的差距(Jan Fagerberg,1987)。通过对比技术水平完全相同的各区域间俱乐部收敛情况发现,区域内技术收敛对俱乐部收敛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Francesco Pigliaru,2003)。技术扩散决定(或部分决定)了区域内部的经济收敛(Solow,1956;Krugman,1987)。假如后进国家可以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国家的科技 为 自 己 所 用 , 那 么 技 术 扩 散 可 以 提 高 后 进 国 家 的 经 济 发 展 水 平(Abramovitz,1986)。假如通过技术扩散,落后经济体通过效仿和学习实现技术上的赶超,此时区域经济收敛就会发生(Lucas,1988;Romer,1986)。技术扩散模型的估计结果发现,越是开放程度高,欠发达地区越能通过较低的成本来效仿和学习 发 达 地 区 的 技 术 知 识 , 促 进 了 区 域 内 经 济 的 收 敛 程 度 ( Barro,Sala-i-Martin,1997)。Razin 和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