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大学生开放性人格的整体特征
通过对开放性人格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在情感开放性维度得分最高,这表明大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比较敏感,能更多地体验到正性和负性情感。通过统计结果还可以看到在行为开放性维度整体得分最低,这表明我国大学生整体并没有那么喜欢尝鲜行为或新鲜事物,还是更喜欢固定的活动。我国大学生的开放性特征主要体现在情感的开放上。和以往研究结果(戴晓阳,吴依泉,2005)相比,我国大学生开放性总分只有极少上升,主要体现在幻想开放性和情感开放性上,其他维度水平似乎十几年来均无增长。
5.1.2 大学生抑郁的整体特征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抑郁平均得分已达到轻度抑郁水平,抑郁检出率已过半,说明大学生群体中可能存在超过半数人都存在一定抑郁症状,可见大学生抑郁情绪的状况是不容忽视的。虽然检出率 64.10%远高于以往研究结果(李彤,2008;杨美荣,王腾宵,李建明,2009)的 27.00%-44.88%,可能是由于取样偏差造成,但已有证据(吴洪辉&廖友国,2013)表明大学生抑郁情况呈逐年上升趋势是确有其事。
................................
第六章 结论、局限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次研究对开放性人格及其子维度与大学生抑郁水平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探讨,以及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分别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综合研究结果得出结论:开放性人格整体和抑郁不相关,但其子维度对抑郁有正向预测作用或负向预测作用。此外,不同的开放性子维度除了对抑郁有直接影响外,更多是通过不同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对抑郁有间接影响。
具体来讲,幻想开放性通过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部分中介作用正向预测抑郁,情感开放性通过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完全中介作用正向预测抑郁,行为开放性通过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积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完全中介作用负向预测抑郁,思辨开放性通过积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完全中介作用负向预测抑郁,价值观开放性通过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完全中介作用负向预测抑郁。验证了本文的部分假设,并完全支持了本文的主要观点——以往大多研究中开放性人格和抑郁不存在显著相关或相关方向存在争议,是因为开放性人格对抑郁有双刃剑作用,应从开放性人格的子维度水平考察其和抑郁的关系。
首先,开放性人格是大五人格中探索较少的人格维度,开放性人格的本土化研究更少,本研究对上海大学生的开放性人格及其子维度进行深入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丰富了开放性人格的本土化研究内容;其次,大多关于开放性人格的已有研究仅考察了开放性人格总分与抑郁的关系,其结果相互矛盾,存在争议,本研究从子维度水平探索了开放性人格与抑郁的关系,证实开放性人格各子维度对抑郁情绪具有双刃剑作用;最后,开放性人格是很具有认知特点的人格维度,但关于开放性人格及其子维度与认知应对关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探索了开放性人格各子维度与认知应对即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以及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开放性人格各子维度对抑郁的影响过程中所起的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