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政治学论文格式、政治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一带一路”倡议下里海国家能源竞合关系思考

日期:2024年04月03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257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403271228589638 论文字数:27445 所属栏目:政治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于历史因素和地缘政治的影响,除了俄罗斯外的其他里海沿岸国家能源出口通道狭窄、市场导向单一,均面临较为严重的能源出口依赖。而伊朗和俄罗斯受制于西方国家的制裁,能源市场不确定性强,能源出口通道也受到威胁。为此,里海国家纷纷制定能源出口多元化的能源战略,并以此为目标积极开展能源外交,以维护本国的能源安全,降低单一国家的出口依赖。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其能源安全的含义在于获得持续、稳定、不中断的供应,以及保持在低位的能源价格。1993年起,中国从石油出口国变成石油净进口国,中国的能源安全要求建立上下游结合、资源供应与市场需求连接、基础设施贯通的合作机制,在各领域突出强调市场需求对资源开发的制约。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创造性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其中强调要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的安全与利益都紧密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摒弃零和博弈的能源竞争思维,加强国际范围内的能源合作,才能实现中国的能源安全。

政治学论文参考


结语

苏联解体至今的三十多年中,里海始终是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的重点区域。长期以来,俄罗斯凭借其传统影响力,控制着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的能源生产和出口方向。由于美伊关系的不确定性,伊朗能源开发和销售面临巨大挑战。随着世界大国对里海能源的重视,外部力量逐步参与到地区能源事务中。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使得中国很快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能源供给的高度依赖是中国能源安全乃至经济安全的巨大威胁。地缘优势和能源互补性使得中亚-里海地区成为中国能源进口多样化的途径之一。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与里海国家的能源合作不断深入,对各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双边和多边等不同层次的互动中,里海国家之间的能源竞争与合作关系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首先,中国与里海国家的能源合作加速了地区能源权力结构的变化。过去,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能源出口市场单一,外售通道受制于俄罗斯与伊朗,相对能源权力较弱。通过与中国的能源合作,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油气管道建设和出口摆脱了对俄依赖,逐渐多元化,间接平衡了俄罗斯的能源权力。同时,里海国家与中国及亚太市场的联通缓解了各国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冲击了美欧国家在这一地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其次,中国政府通过双边和多边的合作,协同中俄关系,互利共赢,为里海国家能源合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及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亚-里海各国提供了美、俄之外的第三选择。中国与里海国家间多条油气运输管道的修建推动了区域性油气管道网络的建立,密切了地区国家间的能源互动,也推动了能源利益共同体的生成,改变了以往选边站队和排斥性的能源互动模式。

最后,中国在合作中始终秉持亲诚惠容的理念,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打消了地区国家的戒备与警惕,增强了彼此的信任,推动着双边关系进一步走深、走宽。中国始终在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原则的基础上开展务实合作,考虑各国共同的能源安全需要和共同利益,这在很大程度上构建了一种互利共赢的合作观念,受到里海国家的欢迎。目前,中国与里海沿岸国家的能源合作紧密,双边政治互信、经济融合程度高。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各国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合作理念,维护开放、包容的能源市场,搭建务实的合作平台,探索建设环里海的能源合作机制,最大程度推动里海能源合作进一步走深、走宽。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