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农业管理论文,本研究结合因子障碍诊断模型,对辽宁省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指标因子障碍诊断,发现海洋渔业经济发展产出水平在很多年份都是辽宁省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不同年份有一定差异,但是海洋渔业产出水平的提升,对辽宁省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为推进社会进步与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与海洋相关的政策、规定,如“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使海洋经济发展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了现代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辽宁省作为北方沿海城市,其海洋经济的发展对辽宁省经济发展以及海洋渔业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2-8]。在此背景下,海洋渔业经济的发展应打破传统发展模式,打造高质量发展体系产业,形成与新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战略规划。
为了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坚持陆海统筹战略,强化海洋强国建设。辽宁省的海洋渔业资源较为丰富,对其进行统筹开发对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辽宁省政府为推进海洋渔业经济发展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如《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颁布,为辽宁省海洋渔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辽宁省海洋渔业经济的发展应打破传统限制,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质量发展创新道路[9]。从辽宁省海洋渔业经济的发展现状看,其依然延续粗放式开发的模式,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辽宁省海洋渔业应解决资源衰退、生态破坏等问题,削弱海洋渔业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10-12]。在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明确了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为了实现“海洋强省”的发展目标,优化海洋渔业产业机构,转变海洋渔业传统生产方式,通过新动能促进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了地方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3]。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进展
国内学者对海洋渔业发展给予了关注,很多学者在研究中思考了海洋渔业发展的重要性、面临的挑战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根据了解将现有研究总结如下。 有关海洋渔业经济发展重要性的研究。海洋渔业经济对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因此,很多学者在研究中肯定了海洋渔业经济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如付雨(2023)指出海洋渔业经济发展有助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1]。季辉(2023)研究发现海洋渔业经济发展有助于推进农业产业转型,提升地方经济发展水平[2]。由于海洋渔业经济发展不仅与本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其还关系着国家、社会的发展,如范成龙(2024)在综合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渔业经济发展对推进我国食品产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对蓝色粮仓建设有不容忽视的作用[3]。乐家华、俞益坚(2021)从世界海洋渔业发展角度入手,指出海洋渔业经济的发展对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满足地方海洋水产品需求有重要的意义[4]。韩嘉麟、安姜涛(2024)研究提出海洋渔业的发展有助于发挥海洋资源优势,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5]。温秋怡、李小进(2024)研究指出影响海洋渔业发展的因素包括发展规划、资源现状等,在海洋渔业发展中,应充分分析影响因素,合理进行发展规划,以提升自身的知名度与影响力[6]。狄乾斌、田晓晴(2024)研究指出海洋渔业发展可以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7]。胡求光、邵科(2024)研究指出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其合理发展海洋渔业,不仅有助于地方经济发展,还有助于地方对现有资源的开发与合理应用[8]。金芙蓉、徐军田(2024)提出海洋渔业发展对建设海洋强国有重要的意义,其有助于保障国家食品安全,维护海洋权益[9]。梁铄、韩立民(2023)从国际环境等因素入手分析,指出海洋渔业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国家食品安全,改善国民膳食结构,并指出海洋渔业的发展,对海洋资源丰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10]。综上所述,海洋渔业经济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国家食品安全、改善过敏膳食结构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海洋经济
2003年国务院发布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将海洋经济定义为: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称。其是建立在海洋资源开发的基础上,通过海洋空间开展的各种生产活动,具体包括直接、间接对海洋资源以及空间开发的产业活动。从行业经济的发展情况看,其不仅包括对海洋的直接开发与利用,还包括在对海洋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相关产业,因此其范围较为广泛,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以及滨海旅游行业等。
根据《2023年中国海洋发展指数报告》,2022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为9.5万亿元,与上一年相比表现为增长,涨幅达到1.9%;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7.9%,且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与调整,其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在海洋经济高速发展下,海洋渔民的人均纯收入也达到了3.2万元之多。整体而言,海洋经济在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现代社会发展中都有重要的意义。
2.1.2 海洋渔业
海洋渔业是指从事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水生生物,并据此获得水产品的一类生产活动。海洋捕捞主要是从海水中进行采集,是采集性工业;海水养殖是对各类海洋生物的养殖,如鱼虾类的养殖、贝类养殖以及藻类养殖等。海洋渔业包括很多种类以及内容,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海洋渔业的分类也有较大的差异。根据距离海岸线的远近,可以将其分为近海渔业、海外渔业以及远洋渔业。从广义层面,海洋渔业包括海洋捕捞以及海水养殖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像渔船、渔具制造等,将与海洋渔业发展相关的各环节都纳入海洋渔业的范畴。本研究针对的海洋渔业经济,从广义层面入手,研究不仅局限于海洋渔业捕捞、养殖,还包括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相关的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如渔船、渔具的制造,海洋渔业发展延伸的旅游融合等方面。
2.2 相关理论基础
理论是研究的重要指引,在对辽宁海洋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应用了以下理论,下面对研究涉及的理论进行详细阐释。
2.2.1 陆海统筹理论
该理论通过将陆地与海洋作为独立的系统分析,对各自的经济、生态以及社会功能分析与应用,结合物流、能流、信息流的应用,针对区域实际情况进行的发展规划。坚持政策规定的指引,为资源顺畅、流动提供支持,在陆地与海洋资源互补的基础上,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该理论认为,陆地与海洋的发展,关键是要明确两个系统的联系,疏通二者资源交换通道,为二者优势资源互补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设计,为海域以及陆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辽宁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也应对海域与陆域资源的互补给予重视,充分发挥二者的资源优势,在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基础上,推进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2.2.2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其是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的过程,其对实现产业结构和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状态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产业结构优化,达到促进产业协调能力以及关联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构建与优化,应对其合理性给予重视,重视产业内部关系,形成产业之间的相互协调。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应重视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在技术发展下,促进产业结构整体素质以及效率的提升。实际上,合理地产业结构应是经济效益最大化、能源消耗最少,低投入、高回报的发展模式。
3 辽宁海洋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 .......................... 14
3.1 辽宁省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现状 ............................. 14
3.1.1 经济规模与渔民收入 ........................... 14
3.1.2 产量情况 ..................... 14
4 辽宁省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 32
4.1 辽宁省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指标因子障碍诊断测算 ................ 32
4.2 辽宁省海洋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 34
5 辽宁省海洋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 37
5.1 持续提升海洋渔业经济发展产出水平 .......................... 37
5.1.1 重视已有资源开发利用提升海水养殖产出能力 .................. 37
5.1.2 加速产业融合发展 .............................. 37
5 辽宁省海洋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5.1 持续提升海洋渔业经济发展产出水平
海洋渔业经济发展产出水平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综合考虑辽宁省的实际情况,建议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持续提升海洋渔业经济发展产出水平。
5.1.1 重视已有资源开发利用提升海水养殖产出能力
辽宁省海洋渔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海洋渔业资源,合理规划、开发现有海洋资源,扩大海水养殖范围、增加海水养殖水产品产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拓展海水养殖面积。同时,加速海水养殖新技术的引入,提升海产品人均产量,实现有限的海水养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带动辽宁省海洋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这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调查、分析当地现有海洋资源,并能结合实际情况细化海水养殖方案,形成科学的海水养殖方案,以充分发挥海水养殖对海洋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辽宁省可以在当前考虑不同城市海洋渔业发展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不同城市的海洋渔业发展优势、特点等情况,合理开发与各地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海水养殖产业链。可以通过鼓励企业、养殖户发展海水养殖产业,为进行海水养殖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