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爽剧”的透视可以发现,青年群体渴望在花样年华中施展抱负,渴求成长。青年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对待青年群体,“要坚持关心厚爱和严格要求相统一、尊重规律和积极引领相统一,教育引导青年正确认识世界,全面了解国情,把握时代大势。既要理解青年所思所想,为他们驰骋思想打开浩瀚天空,也要积极教育引导青年,推动他们脚踏实地走上大有作为的广阔舞台。”[85]青年于国家于社会意义重大,青年群体的精神健康亦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关怀。
一、重视青年群体的价值实现欲求
通过对“爽剧”的系列研究发现,青年群体对自我实现有着较高的期待。研究数据验证了这一结论,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对 2019 年中国青年价值观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实现梦想”、“干得开心”、“解决社会问题”是当代青年评价“好工作”的三个重要指标,“事少”和“短期内获利”最不受到青年人的认可。从中可以看到,青年群体既希望满足利己价值观上的自我实现,也希望投身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这一欲求在现实生活中却遇到了阻碍,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有 50.5%的受访者认同“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有 66.1%的受访者认同“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青年群体有积极向上的奋斗心态,却又存在着自我实现的方向和路径方面的迷茫、困惑。
结语
受众观看“爽剧”的过程如同一场一个人的旅途,独自走进“爽剧”,在虚拟情景中与虚拟人物互动,释放压力。精神生活的空虚单一和日益个体化成为了转型社会中青年群体的重要特征[99]。据统计,2018 年就有超过 7700 万独居状态的“空巢青年”,预计 2021年,“空巢青年”数据会上升到 9200 万。[100]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在一次谈话中称,相较于上一代人,现在年轻人物质世界丰富了,精神上遇到的困难和痛苦多了。大众文化成为青年们填补精神空虚、排解压力的重要选择。“爽剧”通过制造白日梦,为青年群体提供了场域,挥洒热血,实现抱负。尼采说:“梦是白天失去的快乐和美感的补偿”,沉迷“爽剧”固然能缓解焦虑,获得快感,但这终究仅仅只是一种精神抚慰,南柯一梦,无法解决现实问题,甚至可能延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并且反套路运用多了便会变成新的套路,新的套路持续运用便会面临着新的审美疲劳。若受众的神经长时间处于亢奋状态,快感阈值会升高,快乐反而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爽剧”本身表现出的反深刻、反权威、强调个人感受的文化特征是一种后现代的文化表现,后现代主义的影视作品不重视文化作品的历史感,推崇内容的平面化、受众的视觉体验和及时满足。资本制造出来的种种后现代奇观使人们渐失理性思考,迷失了自己的真正需求,被动地接收着奇观制造者提供的生活内容和模式。正如鲍德里亚的“虚拟幻想说”所阐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幻想的后现代社会,无法分清真实和虚假、现实生活和虚拟幻像。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