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问题描述与模型假设........................................... 54
5.2 银行与物流企业单周期合作激励模型................................ 55
第 5 章 保兑仓融资模式下银行与物流企业激励机制
5.1 问题描述与模型假设
银行授信前期通过严格审查和设置担保机制等,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融资风险可控,避免因销售商客观违约而产生损失。在融资业务开展期间,物流企业作为代理方负责货物监管和物流运作等相关工作,能够直接接触销售商,及时获取销售商的产品市场需求信息和交易信息。银行为保证信贷操作的封闭性和安全性,也会委托物流企业对销售商的运营情况进行监管,避免销售商隐瞒自己真实的资金情况,拖欠银行贷款。在保兑仓融资业务中,由于物流企业拥有银行无法得知的与销售商有关的某些信息,且其作为理性人,会选择最有利于自身的决策,故银行需对物流企业的努力予以激励,引导物流企业做出对银行无害甚至有利的行动。另外,在实际的融资业务中,银行为减少寻找成本和降低合作风险,会选择与信誉良好的物流企业进行长期合作。本章假设供应商采取“回购+销售奖惩”激励契约对销售商进行激励,得到银行最优融资利率及期望利润,在此基础上运用委托代理理论研究银行与物流企业短期合作和长期合作下激励机制设计问题,为银行选择激励策略和制定激励契约提供理论指导。
在保兑仓融资业务中,供应商选择“回购+销售奖惩”激励策略对销售商进行激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受银行委托完成两项任务,即对销售商融资购买的货物和销售商运营情况进行监管,其中,融资货物监管(任务 1)包括货物出入库、存储和运输等,销售商运营情况监管(任务 2)包括销售商该批产品市场需求情况、销售资金还款情况、交易真实性及其他业务进展等。由于二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物流企业对货物和销售商的监管力度会影响银行收益,银行为引导物流企业付出较高的努力水平,选择对其进行激励。当物流企业为首次合作企业或银行融资业务有限时,银行选择与其进行单周期合作;当物流企业为信誉良好的合作企业时,银行选择与其进行多周期合作,以减少双方相互寻找花费的成本,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
第 6 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文考虑销售商销售努力水平对市场需求的影响,针对由银行、物流企业、单个销售商和处于供应链主导地位的单个供应商参与的四方保兑仓融资业务,应用 Stackelberg 博弈法和委托代理理论研究了保兑仓融资模式下的激励机制设计问题。首先,通过构建单一回购激励下金融供应链各参与方及系统的利润模型,提出了各参与方的最优决策,确定了供应商的最佳回购模式;然后,针对单一回购激励机制无法协调供应链,且销售努力产生的成本和收益分配不均衡的情况,研究供应商在部分回购契约的基础上,分别引入销售奖惩契约和基于努力成本共担的期权契约对销售商进行激励的激励模型,确定了最佳激励策略;最后,在最佳激励策略的基础上,考虑银行与物流企业合作的实际情况,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别构建了二者单周期合作和多周期合作时的激励模型,得到了不同情况下银行的最优激励契约和物流企业的最优决策,以及多周期合作时的最佳激励模式。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如下:
(1)考虑销售努力水平对产品市场需求的影响,构建单一回购激励下金融供应链各参与方及系统的利润模型,通过对比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下销售商的最优决策指标,发现单一回购契约无法协调供应链,从而得到该情况下的最优回购契约和最优决策。然后,通过数值分析方式探讨了批发价格W 、回购比例 、融资利率r 对模型其他决策指标和利润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无外部激励时,部分回购契约对供应商更有利,而全部回购契约对供应链系统更有利;批发价格W 的增加会抑制销售商的努力积极性,此时为平衡收益和激励销售商,供应商会不断提高回购比例,导致其期望利润先上升后下降;在批发价格一定的条件下,回购比例 的增加会对销售商的行为产生积极影响;银行融资利率 r 的增加会迫使供应商提高回购比例,激励销售商进行该项交易,其他参数和利润指标均与 r 呈负相关。故在现实情况中,供应商应合理制定批发价格,不宜过高或过低,并配合设定回购比例,且供应商有必要分担销售商一定的销售努力成本,解决系统利益冲突,降低双重边际效应,从而获得更多收益。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