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物流管理论文,本文考虑社区生鲜零售终端销售生鲜产品库存量对变质率的影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通过模型构建和算例分析分别研究了到家型和到店型社区生鲜零售终端的库存策略。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鲜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高,质量要求也日益提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2502-2008,生鲜产品定义为“通过种植、养殖、采收、捕捞等产生,未经加工或经初级加工,供人食用的新鲜农产品,包括蔬菜(包含食用菌)、水果、禽畜肉、水产品、鲜蛋等”。作为居民日常生活消费的必需品,生鲜产品交易市场规模逐年增大。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及2019年国内生鲜市场交易规模分别为1.79万亿元、1.91万亿元和2.04万亿元,呈现持续且稳定的增长,如图1-11。可见生鲜产品作为居民生活消费的刚性需求,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图 1-1 2013-2017 年国内生鲜市场交易规模及增长
............................
1.2 文献综述
1.2.1 社区生鲜电商研究现状
2015年,社区生鲜电商开始大规模兴起与扩张,属于一种新型的生鲜产品零售业态。目前,社区生鲜领域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业态模式研究和配送网络研究两方面。
(1)社区生鲜业态模式研究
社区生鲜作为一种相对新兴的业态,其业务模式具有一定的演变和发展的历程。杨慧莲,霍学喜(2014)分析了生鲜农产品社区直销模式的形成条件,对车载市场、直销连锁店、网络直销体系以及社区支持型农业四种生鲜农产品社区直销模式的特点及优劣势进行了探讨,并对政府、企业、农场在这一模式中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建议[1]。
同时,社区生鲜的发展开始积极引入O2O模式。艾维娜,杨坚争,王林(2016)从平台经济、动态能力和市场机会三个维度构建了生鲜O2O商业模式的分析框架,通过厨易时代的企业案例分析了实际运营中存在的品控难度大、冷链成本高等问题,并提出了运营能力综合整合等发展措施[2]。赵趁(2018)分析了社区生鲜运营的社区直营、配送中心和平台合作三种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O2O模式下顾客线上消费习惯的培养提出了建议[3]。张旭梅,梁晓云,但斌(2018)从消费者便利性需求的角度,提出了由生鲜电商平台、集成化供应商、分布式销售点以及消费者构成的 “互联网+”FSC-O2O商业模式,并从价值主张、核心资源、关键流程以及盈利模式四个角度对该模式进行了分析[4]。
(2)社区生鲜业态配送体系研究
对社区生鲜模式配送网络的研究主要包括选址和配送两大问题,较早的研究是对社区物流配送网络的研究。张健(2013)针对社区物流构建了二级社区配送网络结构,以配送半径和车载限制为约束条件,采用两阶段K-means算法,对社区服务门店进行了聚类分析,从而确定各配送中心对应的区域,并以此构建配送中心选址模型;并基于聚类分析的结果,实现了生鲜品、快递包裹在同一个模型中的统一求解[5]。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生鲜农产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2502-2008《超市销售生鲜农产品基本要求》中对生鲜农产品的定义,生鲜农产品是指“通过种植、养殖、采收、捕捞等产生,未经加工或经初级加工,供人食用的新鲜农产品,包括蔬菜(含食用菌)、水果、畜禽肉、水产品、鲜蛋等”。因此,在社区生鲜零售终端中,散装销售的蔬菜、水果、鲜蛋,以及经过清洗、切配和简单包装的净菜、果盘、肉类、水产等,均属于生鲜农产品的范畴。考虑水果是目前的社区生鲜零售中最为主要的品类,本文以水果为生鲜农产品研究的主要对象。
区别于其他零售产品,生鲜农产品具有以下特点。
(1) 市场需求量大且相对稳定
生鲜农产品是快速消费品,即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消耗,需要消费者重复购买以维持使用的产品。同时,生鲜农产品是居民日常食品的重要来源,是居民生活必需品。因此,生鲜农产品的市场总体需求量大且相对稳定,即便在市场经济波动、物价上升的情况下,生鲜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也不会有明显的缩减。
(2) 品类繁多,缺少统一的标准
生鲜农产品涵盖了蔬菜、水果、肉类、水产、鲜蛋等多种产品,品种繁多,以水果为例,便包括浆果、柑橘、瓜果、硬果、核果等多个品类,每个品类下又包含多个品种。因此,目前社区生鲜零售终端销售的生鲜农产品SKU数量少则数百个,多则数千个,库存管理难度较大。
此外,生鲜农产品基本都是非标准产品,行业或国家对生鲜农产品加工与包装缺少统一的管理标准。因此,在社区生鲜零售终端,线上销售和部分线下销售的生鲜农产品以简易的小包装出售,而大多数线下销售的生鲜农产品都是没有包装、散装销售。由于缺少统一标准,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品质的评价更具主观性,缺少对生鲜农产品的品牌认知,导致生鲜农产品可替代性强,社区生鲜零售终端需要严格管理生鲜农产品的数量与质量,减少因缺货或产品品质不好造成的客户流失,进一步加大了零售终端库存管理的难度。
..........................
2.2 易变质产品库存控制理论
图 2-4 易变质产品库存变化
消费者需求 在不同的研究模型下可分为确定性需求和随机性需求。在确定性需求中,消费者需求 可表达为一个固定的常数,或者表达为时间、销售价格、库存水平等的函数,其中需求为时间函数通常应用于消费者需求随时间有明显变化的季节性、周期性商品,需求为价格函数常用于联合定价问题、多渠道或替代品的库存问题,库存函数则多用于短缺、挤压或易变质品等需求受库存水平影响明显的情况。而在随机性需求中,消费者需求 通常服从一个已知的或任意的概率分布,大多数随机性需求的研究中一般假设其服从 Poisson 分布,用于更好地实际市场需求的波动性。
............................
3 社区生鲜零售终端运营模式与库存影响因素分析 .......................22
3.1 社区生鲜零售终端运营模式.........................22
3.1.1 到家型社区生鲜模式...........................22
3.1.2 到店型社区生鲜模式.............................24
4 考虑存货量影响变质率的社区生鲜零售终端库存模型 ........................33
4.1 问题描述.............................33
4.2 模型假设与符号说明...............................34
5 算例及参数灵敏度分析 ....................59
5.1 算例描述及数据整理....................59
5.1.1 算例描述.............................59
5.1.2 算例数据.........................60
5 算例及参数灵敏度分析
5.1 算例描述及数据整理
5.1.1 算例描述
本文算例分析对象为国内某家社区生鲜电商平台,该平台作为目前知名度最高、用户规模最大的社区生鲜电商平台,以“深耕全球优质供应链”为主旨,经营生鲜产品共计 3000 多款,覆盖水果、蔬菜、肉类、蛋奶、水产、熟食、粮油、零食等全生鲜品类。该平台主要采取到家型的前置仓模式,在全国 10 大核心城市、20 个主要城市建立了“城市分选中心+社区配送中心”的物流体系,在华东、华北和华南地区均建立了大仓,在社区周边采取外包形式建立前置仓式零售终端。社区零售终端的服务半径为 3-5 公里,由城市分选中心提前将产品送至社区零售终端,并在消费者下单后即时配送到家,为消费者提供生鲜产品“会员 1 小时极速达,非会员 2 小时达”服务,提高配送效率和服务体验。该平台目前正进一步扩展其服务范围,全力推进“百城万仓亿户计划”,即全方位覆盖 100 个城市,建立 10000 个社区前置仓零售终端,为亿万家庭提供便捷的生鲜产品服务。
目前,该社区生鲜电商平台大多数社区零售终端维持盈利或盈亏平衡状态,部分终端存在亏损,整体尚未进入大规模盈利。由于平台主打中高端市场,提供优质生鲜产品,产品采购、仓储等成本相对较高,且社区生鲜尚属新兴业态,市场仍处于拓展阶段,平台采取免运费等方式吸引消费者购买,承担一定的配送成本,造成了社区生鲜电商运营成本高、盈利水平低的情况。另一方面,随着社区生鲜零售业态的投资热潮过去,众多社区生鲜零售企业开始面临资金链断裂等一系列问题,该社区生鲜电商企业也不例外,因此也亟需合理管理库存,控制成本,保证并扩大盈利,以维持企业的长期发展。
..............................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社区生鲜零售业态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盈利问题成为目前大多数社区生鲜零售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企业保证其不被竞争市场淘汰的关键。而在社区生鲜零售企业的盈利问题中,与产品库存相关的成本是极其重要的一项。本文考虑社区生鲜零售终端销售生鲜产品库存量对变质率的影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通过模型构建和算例分析分别研究了到家型和到店型社区生鲜零售终端的库存策略。本文的主要工作与研究结论如下。
(1)社区生鲜零售终端目前主要存在到家型和到店型两种主要运营模式,两者在经营面积、产品种类以及产品送达消费者的方式上有一定差异,但共同存在库存成本高、销售利润低等问题。社区生鲜零售终端应综合考虑市场需求、产品变质率、各项经营成本以及消费者渠道选择概率等因素,对不同产品在不同销售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