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语言学论文,本文期望通过对《当代汉语学习词典》心理动词及其配例的相关研究,为心理动词配例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第一章《当代汉语学习词典》心理动词概说
第一节心理动词的界定
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学者对于心理动词的确定都有不同的标准,历来对于心理动词的确定就没有一套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和界定。传统语法学倾向于用意义标准去给词进行分类,例如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统一名称的称为名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词称为动词等等。早期学者对于心理动词的界定也不例外,他们认为只要是涉及人心理活动的动词都是心理动词,而不考虑语法和意义标准,但心理动词的边界又很广泛,所以导致心理动词的概念一直含混不清。此外,由于心理动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体现在它的概念界定很模糊,有些心理动词由于有多个义项,因此分类也不是很清楚,加之其与普通动词的边界也不是很清晰,因此不同学者对于心理动词的界定也不尽相同。
马建忠是发现心理动词的第一人,他在《马氏文通》卷五中指出:“凡动字记内情所发之引者,如‘恐’‘惧’‘敢’‘怒’‘愿’‘欲’之类,则后有散动以承之者,常也。”21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认为“记内情所发”是心理动词所依据的语义标准。但马氏并没有明确地将心理动词单独列出来,以示与其他动词的不同。
继马建忠之后,吕叔湘对他的观点进行了继承与发展,他在《中国文法要略》中,正式提出“心理动词”这个概念,22他主张将动词分为“活动动词、心理活动动词、不很活动的活动动词、简直算不上活动的动词”四类,其中指出“想、忆、爱、恨、怨、感激、害怕”等均是心理动词。吕叔湘依据词义标准划分出了心理动词,但没有对其语法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
第二节心理动词的分类
本文依据心理动词的语法和语义标准,把心理动词大致分为三类,即认知类、情感类和意志类。
一、认知类心理动词
语义框架:表示人们对事物的总体或部分的观点及看法或者认识外部事物的过程.是一种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的活动,也就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主要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功能框架:NP(人)+V(心理)+VP/Clause
从《当代汉语学习词典》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认知类心理动词有“认为、懂、感到、理解、了解、明白、觉醒”等35个。
二、情感类心理动词
语义框架:主要体现人们对其他人事物的一种或正面或负面的情绪感受,主观性较强,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是人们对外界事物刺激作出积极肯定或者消极否定等心理反应状态的心理动词。主要分为高兴类、喜欢类、回忆类、隐忍类、厌恶类、爱护类、悲伤类、愤怒类、激动类和害怕类等十大类,共200个词。
功能框架:NP(人)+(很/有点)V(心理)+NP/VP/AP/Clause
高兴类心理动词一般指人和事物符合自己的心意,内心感到愉快和兴奋。符合的心理动词有“乐、高兴、开心、乐意、喜、满意、满足”等10个词。
喜欢类心理动词一般指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表示喜欢或爱惜人或某种事物。符合的心理动词有“爱、爱好、爱护、宠、好、热爱、疼、疼爱、心疼”等20个词。
回忆类心理动词一般指回想过去的人和事情,体现出久久不能忘怀的感情。符合的心理动词有“挂、挂念、怀念、回顾、回想、回忆、纪念、留念、念、思、思念、想念”等18个词。
第二章《当代汉语学习词典》心理动词配例形式和内容分析
第一节心理动词配例形式分析
《当代汉语学习词典》是一部内向型兼外向型语文学习词典,本词典收录的词语大多数都是常用词,收词量也不算太多。本文的考察对象是所有心理动词的配例,为了尽可能准确全面地考察《当代汉语学习词典》心理动词配例的情况,我们对其配例进行了完全统计,主要针对配例的类型、长度、数量和结构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与归纳概括。
一、配例类型
一般认为学习词典配例的类型有词例、短语例和句子例这三种,关于这三种类型,不同的学习词典使用情况不同。本文根据配例的结构关系、构成和意义,将配例分为词例。短语例和句子例三种类型。其中有些心理动词的配例为单一型配例,单一型配例,即只有一种类型的配例,而有些心理动词的配例为综合性配例,综合性配例,即有两种以上类型的配例。下面重点考察《当代汉语学习词典》心理动词配例的类型,
(一)单一型配例
1.词例
词例,顾名思义,也就是配例为词的例子。例如:
此条目的这些配例均为复合词。
【推】动②尊崇;重视:②~崇|~重|~许。
此条目中的这些配例也都是复合词。
单音节心理动词的配例多用词例。这是因为单音节心理动词几乎不能单独使用。因此经常和其他词或语素组合成词来使用。
第二节心理动词配例内容分析
本节主要对《当代汉语学习词典》心理动词的配例的内容作出详细和全面的分析,主要包括心理动词配例所传达的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文化信息三大部分,通过对这三部分信息的描写与分析,进而全面细致地考察《当代汉语学习词典》心理动词配例的情况。
一、配例提示语法信息
一般认为,在任何一本学习型词典中,配例最基本的功能是释义功能,即辅助解释词义,但其最重要的功能其实是语法功能。由于《当代汉语学习词典》面向的学习对象不仅有母语者,还有非母语者,因此可以说它是一部内向兼外向型学习词典,因此配例的设置更要充分体现被释词的典型语法特征,为学习者提供示例作用,从而帮助学习者更好更快地掌握被释词的常用用法和典型搭配。心理动词在句子中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作谓语和谓语中心语,可以带宾语、状语、定语和补语,还可以带时体助词,可以重叠,这些都是其与普通动词相同的语法功能,其区别于普通动词最大的语法功能在于心理动词,尤其是情感类心理动词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
(一)心理动词单独作谓语
1.前接名词性主语
【崩溃】动彻底垮掉;完全破坏:河堤~|精神~。“崩溃”一词涉及2个配例,均为主谓短语,其中名词性主语“河堤”和“精神”在两个配例中分别作主语,“反思”和“讲究”单独作谓语。
2.前接动词性主语
【留念】动临别前通过拍照或赠送礼品等方式作为纪念:签名~|合影~。
此条目涉及2个配例,均为偏正短语例,其中动词“签名”和“合影”在两个配例中分别作主语,“留念”单独作谓语。
第三章《当代汉语学习词典》心理动词配例的优缺点及修订建议...............54
第一节配例的优点..........................54
一、配例取材广泛,贴近日常生活..................54
二、配例类型多样,便于学习者学习.....................54
结语..........................62
第三章《当代汉语学习词典》心理动词配例的优缺点及修订建议
第一节配例的优点
近年来关于词典配例的研究,广泛受到学者的关注与重视。配例作为词典释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可以补充释义、还可以强化和区别释义,其自身价值越来越彰显了出来,日益成为大家重点的研究对象,与之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在不断增多。《当代汉语学习词典》是一部不同于之前语文学习词典的一部全新型的语文学习词典。其更加注重配例研究,注重选取人民学习词典生活的一些内容作为配例的内容,配例内容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
一、配例取材广泛,贴近日常生活
从《当代汉语学习词典》的责任编辑白冰“创新探索思考—《当代汉语学习词典》编纂出版工作总结”一文中提到的配例来源可以看到,学习词典汉语学习词典是在学习词典鲜活语料库的基础上编写的,突出了学习词典性,这部词典还关注到了鲜活的学习词典语言生活,不局限于某一个封闭语料,广泛使用网上的语料,同时充分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搜集鲜活的语料。因此《当代汉语学习词典》心理动词的配例既有引例也有自编例证,没有全部选用引例是因为引例虽然权威性很高,但却比较晦涩难懂,难以体现出时代性的特点,而自编例证有许多优点,内容简明易懂,更加贴近真实生活,也更容易为学习者所理解和接受,并且词典编纂者还有很大的自主创作空间,这样自编例证可以体现时代性,反映学习词典社会人们的最新观念和思想,这些例子可以同时传达一些文化信息,成为学习者学习的模板。《当代汉语学习词典》在配例设置上还注意选取和学习者日常生活交际相关的内容,这样有助于学习者达到更好的和别人交际的目的。以心理动词“爱好”的配例为例,“a)~京剧|~油画|~文学|~园艺|她特别~文艺|他对音乐~得很|我母亲对书画艺术一直都很~。b)~唱歌|~读书|~下棋|~踢足球|~打太极拳|父亲一辈子~集邮|老年人普遍~唱老歌|他~听戏到了入迷的地步”。从这些配例我们发现,《当代汉语学习词典》为其设置的配例涉及国粹、传统文化、音乐、运动、兴趣爱好等生活化内容,取材非常广泛,也贴近群众日常生活。
结语
《当代汉语学习词典》是一部新型的汉语学习型词典,词典性质是一部内向型词典兼顾外向型词典,所面向的学习对象范围也很广,既有母语者,也有非母语者,词典不同于之前的汉语学习型词典,突破了传统范式,并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创新,其在配例方面,配例十分丰富,注重语境配例,在鲜活的语料库中选取能够反映人们学习词典生活和思想观念的配例,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心理动词是动词中一个特殊的小类,之前对此研究的成果还比较少,对心理动词配例的相关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期望通过对《当代汉语学习词典》心理动词及其配例的相关研究,为心理动词配例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本文在绪论部分首先提出了本文的选题缘由与研究价值,接着概括总结了前人学者关于心理动词和词典配例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包括词典配例的类型、来源、功能、原则等,还有关于《当代汉语学习词典》的相关研究。最后总结了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一章对心理动词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并对心理动词进行了分类,共分为三大类:认知类、情感类和意志类,并且心理动词的句法功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接着第二章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