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 政治的中国特色建设
6.1.2 教育的创新意识与国际意识
6.1.3 文学的多元共融趋势
6.1.4 伦理价值观的全球化视野
6.2 2000-至今外国文学史教材
6.2.1 重点各异的外国文学史教材
6.2.2 不断再版的外国文学史经典
6.2.3 新世纪至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评价
6.3 2001-至今:现代化进程中的外国文学史类教材编写反思
第七章 结语
7.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7.2 对当代与未来外国文学史教材编写的启示
7.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教学论文范文三: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及其实效性对比研究——以“南邮”和“南航”为例
本研究首先回顾了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以问卷和结构性访谈的方式对选定的两所理工类院校(“南邮”和“南航”)英语专业相关师生,围绕三个问题展开研究:一、英语专业指导性文件从《大纲2000》到《国标》,为英语专业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何种启示?二、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现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现状如何?三、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开设的校本课程实施效果怎样?
教学论文范文写作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本研究文献回顾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课程
2.1.2 课程设置
2.1.3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
2.1.4 校本课程实效性
2.2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综述
2.2.1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现状
2.2.2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内容
2.2.3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趋势
2.3 国内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综述
2.3.1 国内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现状
2.3.2 国内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内容
2.3.3 国内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趋势
2.4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2.5 相关理论基础
2.5.1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2.5.2 斯基尔贝克校本课程开发理论
2.5.3 CIPP评估理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的要素分析
3.1 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境分析
3.1.1 物理环境分析
3.1.2 心理环境分析
3.2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设置
3.2.1 英语专业培养目标
3.2.2 校本课程定位分析
3.2.3 校本课程课程设置
3.2.4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
3.3 校本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
3.4 校本课程实施策略与手段
3.5 校本课程的评估
3.6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发展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现状研究
4.1总体现状
4.2 南航英语专业校本课程现状
4.2.1 南航英语(民航业务)专业发展概况
4.2.2 南航英语专业校本课程设置的特点分析
4.3 南邮英语专业校本课程现状
4.3.1 南邮英语专业发展概况
4.3.2 南邮英语专业校本课程设置的特点分析
4.4 南航与南邮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对比分析
4.4.1 英语专业校本特色课程培养目标对比
4.4.2 英语专业课程结构对比
4.4.3 英语专业校本特色人才培养侧重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实效性研究
5.1 研究设计
5.1.1 调查问题
5.1.2 调查对象
5.1.3 研究工具
5.1.4 研究过程
5.2 数据收集与分析
5.2.1 问卷的信度检验
5.2.2 问卷的效度检验
5.2.3 问卷的结构效度检验与路径分析
5.3 研究结果与讨论
5.3.1 校本课程开设及其意义
5.3.2 校本课程目标和内容
5.3.3 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过程
5.3.4 校本课程实施效果与改进意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的问题与建议
6.1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6.1.1 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实施理念不明确
6.1.2 英语专业校本课程体系未形成
6.1.3 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实施手段单一
6.1.4 英语专业校本课程评估体系不完善
6.1.5 英语专业教师跨学科素养待提高
6.2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的建议
6.2.1 革新英语专业校本课程教学理念
6.2.2 构建英语专业理工特色校本课程体系
6.2.3 寻求校本课程多样化教学模式
6.2.4 建立动态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6.2.5 整合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师资队伍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7.2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7.3 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教学论文范文四:中国高校英语学习者花园路径句视译的眼动对比及其课堂教学设计
本研究在回顾国内外花园路径句、语言学眼动研究、翻译教学研究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眼动追踪技术,实验对象选取大学英语一年级、英语/翻译专业一年级和英语翻译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各35名,采用3(被试的英语水平:低、中、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