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论文栏目提供最新金融市场论文格式、金融市场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农行必须树立市场意识,努力挖掘农村金融服务市场的潜力

日期:2018年01月15日 编辑: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411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编号:lw201111032053108343 论文字数:5554 所属栏目:金融市场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职称论文 Thesis for Title

农行必须树立市场意识,努力挖掘农村金融服务市场的潜力
关键词:农业银行;开拓;金融服务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稳步发展,我国农村已形成一个极具潜力的金融服务需求市场,农业银行尤其是县级农业银行在抓好城市金融服务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市场的开拓。把农村作为重点市场,既是由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基本职责决定的,同时也是推动自身商业化经营的客观要求。强化市场意识农业银行开拓农村市场,首先必须在思想上对面向市场的重要性、迫切性以及农村金融服务市场的特点、供需趋势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农村具有旺盛的金融服务需求。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了新的走势和格局,农民的生产领域日益扩大,收人渠道逐步拓宽,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需求相应增长的同时,各种服务需求尤其是对金融的服务需求也日渐强烈,不仅存贷、结算等常规服务需求比较旺盛,而且理财、投资、信息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也有广阔市场;不仅现实需求较多,而且潜在需求巨大。特别是近年来,农村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兴起,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农业产业化逐步向深层发展,改制后的乡镇企业也在酝酿“第二次创业”,使金融服务需求日趋多样化,从某种程度上说,现有的农村金融服务格局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要求。这就要求农业银行认真研究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趋势,并积极开发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产品,满足农村金融服务的需要。启动农村金融服务市场,是农业银行义不容辞的职责。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村政策金融、商业金融和合作金融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邮政储蓄、合作基金会、民间借贷也逐步规范,农村金融服务市场已初具规模,它一方面加速了农村资金的流转,提高了农村资金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又优化了农村资金资源的配置,发挥出了金融的调控作用。但从总体上看,农村金融服务市场还是一个初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存贷总量虽大但结构不合理;供需脱节,金融产品与社会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市场秩序不规范,金融非理性竞争仍然存在;市场的吸纳能力微弱,潜在需求遭到抑制等等。这就使农村金融服务市场的运转出现了错位和脱节:一方面农村金融部门(包括农业银行在内)吸存难、放贷难,另一方面,广大企业和农民的存贷需求又得不到充分满足。一方面传统业务竟争激烈,另一方面新兴业务又有很多空缺。实践证明,金融是农村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农村要启动市场,扩大内需,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活跃农村金融服务市场。农业银行发展的一大战略就是要拓展农村金融服务市场。资料表明,农业银行的涉农企业贷款占全部信贷的60%以上,80%以上的客户在县及村镇中,这种状况在今后较长时间内不会有大的改变。继续拓展农村金融服务市场,是农业银行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市场定位,特别是县级农业银行立足农村,更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农村。要破除“面向农村就是低水平经营”的观念,以及“农村市场难开拓”的思想,看到农村金融服务市场是一个广阔的市场,虽然目前农民收人增长缓慢,货币化程度较低,农村金融服务的市场难以活跃,但农村市场的发展是与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紧密相连的。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农村市场的潜在能量将逐步释放出来,占领和开发了这块市场,农业银行在农村就有了新的生存发展空间,忽视了这块市场,农业银行在农村的金融地位就会动摇。因此,县级农行必须树立市场意识,积极研究市场、开拓市场,努力挖掘农村金融服务市场的潜力,使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选择适宜的目标市场农村的金融服务需求十分广泛,农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选准主攻点和突破口。实践中,以下目标市场值得关注:

 

1.从农村基础设施及小城镇建设中寻求市场。近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逐步摆脱计划经济的运行模式,引进了市场机制,政府投资、社会融资、农民出资、招商引资、银行借资等多种融资方式并存,经营管理也进人了“借资—运作—增值—还资”的良性运作轨道。这就为农业银行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可能条件。农村电网、水网建设,排灌设施、公路、桥梁建设都可以由农业银行先行融资,再由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从专项建设基金及预期收益中逐步偿还。对小城镇建设,农业银行更应该积极支持。小城镇是农村资源流动中心,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是我国农村城市化的一大战略。新型小城镇建设能带动房地产业、各类市场、工业小区、商业小区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收人,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消除经济的二元结构,拉动整个农村经济发展,从而给农业银行带来无限商机。农业银行应善于从农村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中寻求契人点,将服务向房地产开发、配套设施建设、市场建设等领域延伸,通过积极提供金融服务,获得地方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的“双赢”效果。

 

2.在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寻求市场。个体私营经济经营领域广泛,经营方式灵活,经营规模多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具有多元性、层次性、经常性。但现实中,农业银行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支持还停留在较低水平,限于提供一些存款、结算等服务,信贷投人条件苛刻,程序复杂,占比例极低,个体、私营企业的资金需求大部分依赖于合作基金会和民间高息借贷。因此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个体营经济的服务市场是农业银行必须考虑的课题。实践证明:很多个体私营经济实力强,信誉好,还贷能力强,资金需求量较大,农业银行应将个体私营经济作为主攻的目标市场,并根据个体经济特点,制定恰当的服务策略,提供适宜的服务品种,从而将个体私营经济尽快纳人服务范畴。

 

3.在农民的生产和消费领域寻求市场。开拓农村金融服务市场,不能千方百计琢磨如何去掏农民的“腰包”而是要落脚到如何支持农民致富、农村发展上。而目前农业银行对农民的服务,品种设计、服务方式基本以自我为中心,农民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影响了农民接受服务的积极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产、消费必将进人一个崭新的领域,越来越离不开金融部门的服务与引导,农业银行要有长远眼光,把开拓农村金融服务市场同提高农民收人结合起来,同帮助农民发展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体系结合起来,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结合起来,同国家宏观调控农村经济的各项政策结合起来。

 

4.在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中寻求市场。农业产业化经营涵盖了产加销、贸工农的各个环节,涉及到各种行业、多个企业,体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因而金融服务需求也比较超前、广泛。农业银行实力雄厚,应将支持农业产业化作为重点的目标市场。理想模式是农业银行先支持农户的农副产品生产,再注资支持龙头企业收购、加工,并从龙头企业支付给农户的收购款中收回农户贷款;龙头企业对产品深加工并销出后,货款回笼再收回企业贷款,这样就能形成农行、龙头企业、农户紧密依存,存、贷、结算业务紧密结合、同步兴旺的局面。因此农业银行不能仅着眼于龙头企业,忽略了千家万户,也不能只顾吸存,不愿放贷,而应将支持农业产业化作为一个整体工程,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金融服务链条来培储源争市场。

 

5.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寻求市场。随着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逐步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必将得到更快发展,这就为农村金融部门的业务拓展提供了广阔幅域。农业银行可以支持的社会服务体系很多:一是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组织,如经营种子、农药、肥料的各类经济实体,以及农机、农电、农水、植保等部门;二是社区服务组织,如医院、各种职业技术学校、广播电视、商业部门等。由于各类服务组织承担的职能、组织形式不尽相同,运作模式也千差万别,需要农业银行因地制宜,实施灵活的金融服务方式。对一些承担政府管理职能、具有事业单位性质的服务组织,主要争取存款、结算、基金管理等服务;对面向市场、具有稳定收益的服务组织,可以以贷引存、以贷养存,从而使社会化服务体系成为农业银行日益壮大的业务增长源。

 

构建面向市场的经营机制农业银行开拓农村金融服务市场,必须要有机制保证,即构建一个面向市场的运作机制,这也是农业银行多年来商业化改革的核心所在。当前县级农行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以下机制:

 

1.权责结合的自主经营机制。市场是动态变化的,基层农行尤其是农村行必须拥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才能对市场变化作出灵敏反应。但一些地方,由于片面强调集约经营,层层集中权力,下放责任,基层农行有责无权,导致基层农行偏重任务观念,淡视市场观念,经营不是由市场拉动,而是靠行政推动。可以说,县及县以下基层农行市场经营机制难以建立的深层原因,就在于管理体制不顺,层层束缚了基层手脚。因此,要开拓好农村金融服务市场,就必须“简政放权”,赋予县以下基层行一定的经营自主权,如人事用工权、费用支出权、产品开发权等。同时县级农行要统筹布局好服务网点,并将资源配置、权力配置适当向大集镇倾斜,巩固好农村金融服务市场的这块战略要地。

 

2.立足“双优”的客户选择机制。农业银行不同于农村合作金融和政策金融,在开拓农村金融服务市场上,需遵循效益原则,重点为优势企业和优良客户服务。具体到农村,就是要打破思想禁锢,重点支持种养大户、个体私营业户,支持业绩优良的乡镇企业以及其他具有效益的市场主体,确保在拓展市场中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有利发展的财务核算机制。农业银行是一级法人、多级管理体制,对财务实行费

用指标控制,实质上说,它还是一种专业银行模式下的“大一统”、“大锅饭”体制。上级行处于管理层,权力比较集中,费用也比较宽裕,基层行尤其是农村行,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