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国际贸易论文格式、国际贸易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发展中国家对华保障措施对中国出口贸易三元边际影响思考

日期:2022年03月20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522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203051646312953 论文字数:38999 所属栏目:国际贸易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笔者认为中国对发展中国家贸易顺差的增长是发展中国家对华实施保障措施的重要原因,其他发展中国家与我国贸易交往中存在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且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发展相对滞后,保障措施涉及的相关行业部门关乎国计民生,发展中国家对华实施保障措施属于挽救国内经济利益的无奈之举。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978 年以来,中国坚持对外贸易深化改革。2001 年中国成功加入 WTO,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促成我国 2013 年一举成为世界第一的贸易大国,2014 年-2020 年 10 月,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分别为 2.3%、-7.0%、-0.9%、14%、1%、3.4%、0.7%;2019 年上半年,中国进出口总值 146675.4 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 79520.6 亿元,同比增长 6.1%;贸易顺差 12365.7 亿元,同比增长 41.6%,2020 年全球经济受疫情影响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中国对外贸易整体呈现波动增长态势。中国从贸易大国逐步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无疑会对世界其他国家造成竞争压力、产生贸易摩擦,尤其是对于贸易发展处于相同阶段的其他发展中国家,保障措施成为发展中国家保护本国贸易利益的武器。早在 1996 年,以巴西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就对中国出口玩具实施第一起保障措施调查。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让世界经济遭受重创,世界经济至今未彻底走出经济危机的阴霾,各国为转嫁经济危机,更加频繁的使用贸易救济措施。

保障措施与反倾销、反补贴同为 WTO 所允许的贸易救济措施,但保障措施具有区别于反倾销、反补贴的显著特点:保障措施实施条件更严苛,其针对正常贸易竞争行为,对所有国家进口产品非歧视性对待,不要求进口水平的绝对降低,对我国实施保障措施的主力军是发展中国家,所涉及的行业都关乎国计民生[1-4]。保障措施被称为“自由贸易安全阀”,以期各国慎用。近年以来,保障措施被使用频率显著增长。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显示,2017 年-2020 年中国出口遭受保障措施、反倾销、反补贴的案件数量年平均变化率分别为:64%、62%、17%,可见在三大贸易救济措施中,中国遭受保障措施案件数量年平均增速最快。但是从案件数量来看,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我国共遭受保障措施案件 363 件、反倾销 1533 件、反补贴 189 件,保障措施案件数量仅为反倾销的23.67%,出现这种差别背后的原因值得探讨。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保障措施相关的国内外研究

(1)国外对保障措施的相关研究

国外学者对保障措施的研究开始重点在法律方面,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虽然保障措施是 1947 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重要内容,但保障措施早在关贸总协定生效的前50 多年就被各成员国所采用。保障措施最早在 1942 年美国与墨西哥签订的互惠贸易协定中提出,并在当时对保障措施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做了初步规定(Hudec,1993[5];Bhala和 Raj,2001[6])。保障措施在国际贸易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的部分,欧共体法律体系中的保障措施在贸易实际中的使用标准和 WTO 中的有关规定存在不相容的部分,特别是在保障措施调查启动时同时实施临时保障措施、区域保障措施等方面,增加各国贸易协商成本(Ma,2006[7])。为了解决保障措施运用的不合理问题,Kim(2008)从保障措施实施程序规范化角度出发,提出按规范程序利用保障措施并对出口国在其他领域提供贸易自由化补偿,可以减少区域贸易协定各方的贸易损失[8]。

近年来国外学者也开始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保障措施。Bown(2014)通过对多米尼加共和国与五个贸易伙伴在 WTO 诉讼中所产生的保障措施纠纷进行案例分析,确定优惠贸易区内与保障有关的规定所产生的约束,如何影响一国使用保障措施的频率以及保障措施税率幅度[9]。Nedumpara(2015)从发展中国家角度对保障措施实施的相关经济学依据进行全面剖析,并提出在面对国家贸易摩擦时,产业政策和法律政策可以并举的观点[10]。Kuenzel 和 David(2018)利用 1996-2014 年期间 30 个 WTO 成员国的详细行业数据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关税积压和保障措施是相互替代的,证明了现有关税承诺作为替代保障措施的关键决定因素的重要性[11]。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保障措施

(1)保障措施的定义

保障措施是常见的“两反一保”(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三大贸易救济措施之一,由于各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面临的进出口竞争状况不同,运用保障措施的目的不尽相同,各国对保障措施的认识也不同,导致至今对于保障措施概念没有形成明确的定义。曾任关贸总协定的总干事 Kennedy(1987)认为保障措施包含两种相反的目的,一种目的是各贸易伙伴降低贸易限制的许诺,另一个目的是为贸易伙伴在国内经济受到威胁时,有机会采取限制性措施保护国内产业[35]。保障措施的实质是缔约方在紧急情况下减轻甚至免除其本应承担的基本义务的一种手段。

一般而言,对于保障措施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

广义的保障措施内容非常广泛,包含反倾销、反补贴、紧急保护、一般例外和关税重判等各种贸易救济措施,即只要在不对 WTO 协定进行违背的情况下,双边或多边贸易国为了保护本国重要的利益,在诸多合情合理的情形下,采取各种手段、方法和措施,减少或停止履行缔约协议所规定义务的行为都可以视作在实施保障措施行为[36]。

狭义的保障措施指在双边或多边贸易中,缔约方暂时放弃协议规定的承诺以减轻因履行协议承诺所带来的经济发展压力[37]。即在特定时期由于某种产品进口相对数量或绝对数量的急剧增加导致进口国同类或相似产品遭到严重损害或威胁时,进口国可在非歧视原则下对该项进口产品进行进口数量限制、进口配额限制、提高进口关税等措施来为本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38, 39]。学术研究中,学者通常采用狭义的保障措施的定义。

2.2 保障措施对出口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

2.2.1 相关理论基础

从经济学理论角度分析,保障措施是基于保护贸易理论产生的一种保护本国贸易利益的一种贸易救济政策手段,与保障措施相关的保护贸易理论主要涉及以下三种⑥:

(1)幼稚产业保护论

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系统阐述了幼稚产业保护论:当一个国家已经跨越了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具有转变为工业国的经济基础的同时,面临一个比本国实力强的同行业竞争国家对本国出口贸易多,该国为了保护处于成长初期、具有强大生命力且未来发展前景被看好的本国幼稚产业,可以采取保障措施等保护贸易政策达到限制他国同行业或竞争行业的出口、为本国幼稚产业提供宽松的国际贸易环境、保护本国幼稚产业健康发展的目的[63, 64]。幼稚产业保护论的具体措施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温和政策到严格政策阶段,此阶段是扶持幼稚产业成长的阶段,需要随着引进资本、人力、物力的发展,逐步提高竞争行业的进口关税,抑制所有贸易合作方相关竞争行业产品的出口贸易;第二个阶段是严格政策到温和政策阶段,在此阶段幼稚产业成长的足够强大,足以抵御外来竞争者,应逐步取消对行业的特殊保护,此阶段不再实施保护贸易政策,对贸易合作方的出口贸易抑制作用消失[65, 66]。

(2)新重商主义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 1936 年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提出的新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理论,之所以被称为新重商主义,因为该理论批判了自由贸易理论,继承了重商主义中认为本国对外的贸易顺差有助于国内经济发展的核心观点[67]。但是新重商主义与重商主义贸易保护出发点和措施实施具体方法存在区别:新重商主义着眼于全球经济稳定发展,并非局限于本国贸易经济发展。抵制出口贸易的恶意竞争,着眼于全球经济长足发展,只有当本国经济处于萧条阶段,才鼓励实施合理的、临时的贸易保护政策,抑制贸易合作方的产品出口,并非永久保护[68-70]。新重商主义的实施方法是通过合理贸易利益倾斜,实现国内国际收支顺差、刺激总需求、扩大货币供应量并使利率水平降低,从而实现经济的发展[71]。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

第三章  发展中国家对华保障措施及中国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 22

3.1 发展中国家对华保障措施的现状分析 .................................. 22

3.1.1 发展中国家对华保障措施的时间变化分析 ............................. 22

3.1.2 发展中国家对华保障措施的国别与行业分析 .............. 23

第四章  实证分析 .......................... 29

4.1 中国涉案产品出口贸易三元边际的测算 ............................... 29

4.1.1 计算方法 ............................... 29

4.1.2 计算结果分析 ........................ 32

第五章  研究结论、对策建议与展望 ............................. 58

5.1 主要结论 ..................................... 58

5.2 对策建议 ........................... 59

第四章  实证分析

4.1 中国涉案产品出口贸易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