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本次对收治的126例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别予以了不同的护理方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致伤原因中车祸、高空坠落与钝器打击分别为51、62、13例。两组以上各项表述经对比发现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到本院治疗的126例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急救阶段护理方式差异分组,其中62例急救期予以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设为对照组,本组男、女性例数分别为40、22例,年龄范围在9~51岁,平均年龄(44.2±2.8)岁。其余64例急救期予以临床护理路径,设为观察组,本组男、女性例数分别为43、21例,年龄范围在8~49岁,平均年龄(42.3±2.5)岁。所有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颅脑外伤史,且入院后均及时进行头颅CT检查。本次对救治前死亡、肝肾功能严重受阻者予以排除。两组中均为硬膜外血肿。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送达急救室后立即通知医生,按照医生要求进行给氧处理与进行呼吸道的常规处理,迅速建立静脉路,给予患者心电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协助麻醉处理,若需即刻手术应做好备皮与备血等相关处理后,再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如无此需要,则协助患者办理入院手续并护送其入病室。
1.2.2 观察组
(1)急救品的预备。准备好急救时必需的急救用品与药物等,以及急救科室需要配置的通讯工具。患者病情复杂而危重需急救时,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并告知急救成员以及相关科室抓好应急准备。
(2)急救现场与转运。发现患者存在窒息、大出血、心搏骤停等紧急状况,应立即予以现场处理。若需转运,应即刻告知其家人并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若患者在转运途中发生意外情况,应采用就近救治的原则。救护车内快速为患者输送氧气和与处理伤口,以及对其呼吸道进行清理与确保畅通,快速打开静脉通道,根据临床需要决定是否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3)急诊护理。病患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进行急救,医护携带必备急救用品用药,对患者进行及时检查与处理,然后再陪同交费。若需手术治疗患者,则需立即为其备皮与备血并快速送往手术室,对无需手术患者则将其护送至病房后再补办住院手续。
(4)急救报告的相关记录与完善。在急诊室护理人员接收患者后,护理人员之一按照护理要求对患者进行急救以及做好相关检查工作,另一名护士则对相关表册进行填写与完善,并签名。抢救结束后,应在表单后标注清楚时间与接收科室,如果情况特殊者,也应在变异栏中注明。
1.3 观察指标
观测两组急救时间与费用,并发症与死亡率,以及病情稳定状况与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调查使用本院自拟表格,通过对护理的态度、技能、心理与健康教育等方面予以评定,视100分为满分,超过80分即可视其为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试验所得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n(%)]形式构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入院抢救时间与费用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实施的护理模式更加具有踊跃性,观察组入院抢救时间与抢救费用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率与死亡率远低于对照组,而病情稳定率则远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各项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3 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指标采用护理态度、心理护理、健康护理以及护理技术等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态度、护理技术、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满意率均较对照组更理想(P<0.05)。3 讨论
临床路径护理规范了患者的救治流程,促使急救护理更加高效、快捷。同时,也促使护理工作更能严格遵循规章制度,避免了随意性与盲目性,使得护理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而言,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临床护理路径是新创立的一种科学的护理方法,其依据患者具体病症实况,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其采取科学、规范有效的急救措施,在确保了临床正确诊疗的同时也尽可能缩短了急救与护理时间,满足了临床急救护理的需要。由此说明脑部外伤患者急救处理时间距离受伤时间越短,其抢救成功机率越大。
我院对观察组患者急救期间实施了临床护理路径,与急救中心实施联动,保持联系通路的畅通性,为抢救赢得准备时间,急救前注重对急诊用品的准备,抢救室一切准备药品和器材都处于备用状态,现场诊治遵循就近治疗与先处理伤情最为严重的患者的原则,尽量避免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尤其关注窒息、大出血与心搏骤停患者。发现一侧瞳孔三大提示形成脑疝,昏迷患者,光反射消失,提示病情危重,立即开展抢救措施。同时,在转运途中应以快、准的方式为患者吸氧、包扎伤口、维持呼吸道与建立静脉通道。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为低血压和低氧血症,如果患者出现呕吐呈喷射状,血压升高,提示颅内压升高,及时实施脱水必要求抢救措施。
加强转运图中护理工作,急诊科转运途中,急诊医生和护士全称陪同,给予给予患者心理疏导,获取患者的信任,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患者入院后还应即刻为起开通绿色通道,若需手术还应即刻做好备皮备血等相关处理,最后一切处理妥当后才补交费用。
本次观察发现:观察组入院抢救时间与抢救费用、并发症率与死亡率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情稳定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态度、护理技术、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满意率均较对照组更理想(P<0.05)。可见:临床予以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阶段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降低抢救时间、费用与并发症率,同时对患者的病情稳定与生存率均具明显提升作用,该法深受临床欢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