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 实行全员参与的生产维护 .............. 43
5 可持续供应链绩效提升对策
5.1 精益管理相关对策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精益管理的实施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循序渐进,因行业、经济条件而选择如何施行。精益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法,在企业构建可持续供应链的过程中应受到足够重视。在对企业合规性审查逐渐严格的今天,企业构建可持续供应链,并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维度综合考量可持续供应链绩效很有必要。在这种趋势下,在企业的整个供应链上实施精益管理,有助于企业构建可持续供应链。同时,根据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经济观,企业不单单要对其股东负责,还要承担社会责任。精益带来的浪费减少、返工率降低、员工培训等在满足合规性的同时可提高三重底线绩效。因此,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实施精益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5.1.1 紧跟市场需求而生产
准时制生产作为精益管理的基石,在新的环境下有了更高的要求。准时制生产将拉动式生产作为支柱,拉动式生产必然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牛鞭效应的存在放大了市场末端的需求,传递到企业端的计划产量会增加,难以安排生产,而过量生产带来了不必要的浪费,与精益的思维相背离。因此,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来生产变得至关重要。企业市场部门应定期对市场进行分析,形成有参考意义的报告,还可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对市场进行监控。采购部门应执行准时制采购,在遴选高质量供应商的基础上,与他们建立长期合作、单源供应的关系,从而加快库存周转,降低供应商维护成本。采购部门也应加强与市场部门和生产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及时完成需求的准确传达。
此外,市场需求拉动的生产不但需要市场、采购等其他相关部门的配合,还需要在内部应用快速换模、防呆防错体系、看板等精益相关技术,以搭建配合拉动式生产的硬件要求。
结论与展望
针对当前研究中出现的精益管理与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关系的问题,本文基于三重底线理论,提出了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维度来衡量的可持续供应链绩效。并通过引入供应链整合和大数据分析能力两个变量,构建了一个精益管理、可持续供应链绩效、供应链整合和大数据分析能力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通过问卷进行数据的获取,筛选和得到了来自中国制造业的296个样本,并使用AMOS和SPSS进行实证分析。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几点见解。实证分析的结果如下:
(1)精益管理对企业的可持续供应链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随着精益管理的应用,可持续供应链绩效可以得到提高。(2)供应链整合在上述影响路径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即精益管理除直接正向影响可持续供应链绩效外,还通过影响供应链整合来对可持续供应链绩效产生正向影响。(3)大数据分析能力在精益管理与供应链整合之间发挥有调节的中介作用,在精益管理与可持续供应链绩效之间发挥调节作用。随着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增强,精益管理对可持续供应链绩效的正向影响增强;此外,随着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增强,供应链整合在精益管理与可持续供应链绩效间的中介作用也随之增强。
针对实证研究的结果,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可持续供应链绩效提出了几点见解。主要有以下几点:(1)建议企业推行精益管理。具体而言,企业在安排生产时需要紧跟用户需求,采取拉动生产;在整个组织推行全员参与的生产维护,要求自上而下的全员参与;对员工进行宣传与培训,深入调研以制定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以及更具体地分解目标等,以构建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实施扁平化管理,促进员工参与,以提高组织承诺。(2)建议企业加强供应链整合。具体而言,企业可在内部推行跨职能团队,以及整合工作内容紧密相关的部门,减少流程带来的冗余,促进内部整合;通过较新的信息技术工具来与供应商实现及时的信息共享(如产品设计信息、库存信息等),以加强供应商整合;使用社交网络等相关方式构建交流渠道,实现客户需求的及时响应,以促进客户整合。(3)建议企业增加大数据应用、提高大数据分析能力。具体而言,需要企业创新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法,如使用SaaS平台等;使用大数据分析来对内外部环境进行监控,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等;应用大数据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隐私问题。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