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17
3.1 理论分析 ................................ 17
3.2 假设提出 ...................................... 18
第四章 研究设计................................... 23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23
4.2 变量定义与测量 ................................... 23
第五章 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 .............................. 28
5.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 28
5.2 基准回归 .................................. 30
第五章 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
5.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表 5-1 为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包括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和 VIF值。从中可知,样本企业的国际化速度平均为每年增加 0.329%的海外营业收入。企业国际化速度的标准差为 6.450,说明企业之间的国际化速度差异较大。从样本企业的绩效反馈结果来看,无论是以历史期望水平还是社会期望水平为参照,企业的绩效期望差距总体波动较小。在样本中,大约有 24%的国有企业样本。样本企业平均将 4.39%的营业收入用于研发投入,董事会规模人数平均为 8 人左右,在大约 30%的样本企业中总经理兼任董事长。行业竞争程度的均值为 0.9,标准差为 0.079,表明整体而言各行业的竞争程度偏高。方差膨胀因子(VIF)分析结果显示,各变量的 VIF 值不超过 2,各变量的 VIF 均值也在 2 以内,远低于 10,说明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可能性较低。
表 5-1 描述性统计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6.1 研究结论
管理者如何基于绩效反馈对企业进行战略调整是学者们热议的话题。现有研究普遍从企业绩效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探讨管理者的适应性变革行为,而较少关注到期望水平在绩效反馈过程中的影响,尤其是对历史期望水平和社会期望水平的共同作用分析。在同时以历史期望水平和社会期望水平为参照的研究中,基于问题搜寻和自我增强的简化决策机制难以分析绩效反馈结果的整体效应,而从不同期望水平对应绩效反馈信息的差异来看,在同一绩效反馈结果下,管理者决策行为如何,尚无定论。本文结合不同期望水平参照下绩效反馈信息以及绩效反馈结果持续时间的差异,以企业国际化战略为决策情境,从管理者认知角度分析探讨同时以双重期望水平为参照时,绩效反馈如何影响企业国际化速度,并以2009-2018 年涉及国际市场经营实践的 A 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
第一,在历史期望落差与社会期望落差的双重困境下,企业短期的经营下滑和长期在行业竞争中的衰落促使“穷则思变”的管理者更倾向采取进取的国际化战略行为,希望通过加快企业国际化速度优化企业资源能力、增强企业竞争优势,补救企业经营现状。
第二,当企业绩效高于历史期望水平但低于社会期望水平时,表明现阶段持续落后于行业竞争对手的企业在短期内呈现出了经营上升的趋势,“患得患失”的管理者不愿打破当前的利好局面,倾向于选择退守的国际化战略行为,放缓企业国际化进程,从当前全球市场布局中开发更多价值。
第三,同时出现历史期望落差和社会期望顺差时,“求稳怕变”的管理者可能将企业短期内的经营下滑归因于局部范围内的经营问题或者环境动荡因素,仅对企业做出轻微调整,以避免重大变革行为对企业的长期行业比较优势的不利影响,从而减慢企业国际化速度。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