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国际金融论文,本文以沪深 A 股符合筛选条件的 864 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六年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控制了年份和行业的双向固定模型进行研究,考察了政府补助与企业研发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高新技术上市企业所获得的政府补助与企业的研发投入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即政府补助可以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同时高新技术上市企业所获得的政府补助与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专利申请量指标是企业投入研发资金后成果输出的一种体现,可以较为客观的衡量企业创新的产出,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补助可以助于企业的研发产出。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速进入放缓阶段,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趋势难以维系,加之新冠疫情的爆发,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正常运行。为激发市场经济主体的活力,各级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企业发展。
在中共十七大上我国首次将建设创新型国家写入十七大报告中,此后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两会上,李克强总理也不断强调创新的重要性,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创新不仅可以促使企业提高竞争力,而且还是国民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对标“换挡减速增效”新任务。经济结构的调整、新旧动能的转换以及未来发展的新模式依赖于技术创新的带动。自 2018 年起美国开始发起 301 调查,逐步开始针对我国的科技企业进行制裁,拉开中美贸易战的序幕。对于我国高科技领域尤其是芯片的制裁反映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尚且薄弱,对国外的技术依赖度高,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也给我国政府和企业敲响了警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对于技术创新的投入仍不足。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显示,自 2015 年到 2019 年我国 R&D 经费持续实现两位数增长,2013 年此后我国总体 R&D 经费投入跃居世界第二。尽管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在逐年稳定增长,但是我国的研发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企业的研发活动通常带有公共产品的特征,尤其是研发活动中产生的科技成果,当公司投资于研发创新项目时,早期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本,一旦进入市场,竞争对手就可以迅速模仿,并且这种模仿的成本又很低,模仿获利却巨大。这种“搭便车”现象无法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且会降低企业从中获利的预期,严重抑制了企业的研发动力,进而导致社会整体创新知识的供应匮乏。我国创新市场失灵现象时有发生,对此我国政府为了努力提升企业的研发活动效率,专门性的给予了企业一些政策,比如一次性补贴项目、行业专项补贴项目和特殊补贴项目等等。政府作为企业的外部投资者之一,发挥支持企业研发创新的作用余地很大。在《中国制造 2025》五年行动纲领下,国家重点关注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状况,希望这一批带头企业能够带动行业的转型升级。各种新政策都将激励上市公司将未来的投资重点侧向于创新领域。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框架
本文正文内容包括六章:
第 1 章为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框架,并指出论文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 2 章为文献综述。通过对研究成果中的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内容进行了收集整理,评述当前的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为了引入第 4 章的实证研究。
第 3 章为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根据相关理论,厘清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的影响机制,并基于理论分析提出相应研究假设。
第 4 章为政策性补助对企业研发的现状描述。首先介绍了我国企业的创新现状和特点,并针对文章研究的样本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析其特点。
第 5 章为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影响的研究设计。主要引入并介绍了本文实证的相关变量,并说明了数据来源,构建了实证主体所需要的模型。
第 6 章为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影响实证研究。首先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检验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关系,根据构建的模型进行回归检验,最后更换变量实现稳健性检验,提高可靠性。
第 7 章为本文的结论部分,基于上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得出本文的结论,提出对于政府、企业和资本市场层面的建议,并展望将来的研究方向。
...............................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文献回顾
2.1.1 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的影响
政府补助发挥了政府“无形的手”在创新的“市场失灵”中的重要作用。梳理现有的文献发现,政府补贴对于企业创新具有三方面作用:一是它可以促进企业的创新研发;二是可能对企业自主研发投资产生挤出效应;第三是对企业研发影响不能一概而论,无法下确定性的结论。
一些学者认为政府补助可以促进企业的研发绩效。Arrow(1962)认为,作为直接补贴方法的财政补贴有利于分散公司研发投资的风险,降低公司创新的门槛,从而有助于公司创新。Czarnitzki & Licht(2006)的研究赞成了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的助力作用。Hewitt(2011)以爱尔兰国家的公司为样本,研究其在 8年中的 R&D 支出,得出政府补助可以鼓励公司创新的结论。李健、杨贝贝(2016)选择 2007-2014 年 A 股制造业为研究对象,证实公司融资约束的存在制约了公司增加 R&D 投资,政府补贴缓解了企业的现金紧张和创新的外部制约。饶萍(2018)实证检验了创业板上市公司 R&D 投资状况,证明政府补贴可以促进创业板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晏艳阳、王娟(2018)研究了关于政府补助的相关政策,通过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表明政府对企业创新研发的支持起到正向的激励作用。
一些学者认为政府补助对企业的研发存在挤出效应,即政府补助的增加不但没有以正向作用反馈给企业,反而对企业的创新投入有挤出影响。Bloom(2002)选取美国制造业连续二十年的数据,发现政府补贴在抑制企业创新投资方面发挥着作用,并且抑制效果因行业而异。黎文靖、郑曼妮(2016)认为,政府补贴作用于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能够提高专利的申请。企业可能会陷入仅关注研发成果的数量而忽视了研发质量的情况。专利申请数量是衡量企业 R&D 产出的一项重要指标,但专利申请量的多少并不直接与企业的创新能力画等号。苏毅、余跃奇(2018)选择了 460 家创业板上市公司 2017 年财务年度报告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水平的政府补贴可以推动企业创新,从而促进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但是政府补贴过多则会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
2.2 文献综述小结以及对本文的启示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分类梳理和分析,首先在文献研究的时间上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较早,究其原因在于国外资本市场发展较早所获取的数据也较多,基本形成了对政府补助和企业创新两者关系的一个大致认识。随着国内创新氛围的改善,我国学者也逐渐增加对该领域的研究工作。
从实证支撑的数据上来看,国内研究大多基于创新投入的视角,因为相较于企业的关于创新产出方面的披露,政府在投入上的披露更多,数据也相对较易获得,但目前关于创新产出的数据细化工作不断完善,相关的研究也会不断地完善。在国内外学者关于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的文献中,认为起促进作用的学者居多,一些学者认为有抑制作用,另有部分学者认为两者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但因为学者所处的国界不同,面对的资本市场发育程度不同,面对不同时期的政府政策下面企业的兴盛不同,所研究的结论都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其次一部分学者通过实证证明融资约束阻碍了公司研发活动的发展,外部的融资约束和资本成本的限制一定程度上会制约企业的研发规模,将融资约束作为调节变量检验了在政府补助和企业创新行为之间的关联。
从分析的文献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哪种效应,其研究对象都是就所有的企业而言,但企业间的差异也较大,之前的研究较少对企业进行区分,政府对企业的研发投入主体多集中在高新技术企业,政府补贴对高新科技公司的研发投入有何影响,这便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其次现有文献较少区分各种不同程度的融资约束和企业异质性。政府补助作为企业成本较低化的资金来源,不同程度融资约束企业接受到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异,即存在着边际效应最大化。这也说明了在证明了两者正负相关性的基础之上,中间的影响机制也较为复杂,存在进一步探讨的价值。
图 4-1 我国 R&D 经费支出以及 R&D 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
...................................
第 3 章 相关理论与假设....................................11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11
3.1.1 政府补助.....................................11
3.1.2 融资约束................................11
第 4 章 政府补助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描述性统计分析.......................18
4.1 我国企业的创新现状及特点分析............................18
4.1.1 我国企业的创新投入现状分析.....................................18
4.1.2 我国企业的创新产出现状分析.........................................20
第 5 章 研究设计.................................25
5.1 样本选择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