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栏目提供最新经济论文格式、经济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测算及其变动的因素分解——基于CGSS数据的思考

日期:2023年09月10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312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309032110085102 论文字数:45622 所属栏目:经济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经济论文参考

第七章结论、建议与展望

第一节研究结论

党从十六大上首次提出“中等收入群体”开始,始终强调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必要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橄榄型”社会的首要之义。我国一些地区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制定相应的政策促进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提高,比如浙江省2021年7月就开始研究起草《浙江省“扩中提低”行动方案》。基于此,本文在整理现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中等收入群体的概念内涵、界定标准进行探讨。并结合CGSS(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历年数据,使用核密度估计方法,拟合出2005-2018年居民收入分布曲线;分别使用绝对标准与相对标准,测算我国总体及各地区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再从全国、城乡与各地区角度对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变动的宏观影响因素进行分解,计算出各因素的影响效应值。最后选择中等收入群体收入的微观影响因素:性别、年龄、居住地区、职业类型等,建立分位数回归模型,并对模型回归的结果进行分析。

基于所做的研究工作,本文的结论如下:

第一,在对中等收入群体本质内涵的探讨上,本文认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概念应该以收入这个指标来进行界定,可以称其为“中间收入者”,但应与传统的“中产阶级(中产阶层)”区分开来;中产阶级包含了很多其他方面的概念,如受教育程度、财产情况、社会地位等。同时,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标准应该能够满足这三个条件:第一,标准能实现自动调整;第二,标准能反映不同地区的差异;第三,标准应该合理地划分出不同的收入群体。

第二,从CGSS数据的统计结果来看,我国居民收入有“右偏”分布的特征,城乡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居民间的收入水平差距较大。我国居民的收入分布曲线呈现“右偏分布”与“多峰分布”的特征,且大部分居民都在低收入水平集聚。在对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测算上,国际上常用的人日均收入10~100美元的绝对标准对我国收入群体的划分并不准确,不适合作为界定标准。从不同相对标准下的测算结果来看,以收入中位数的0.75~1.5倍确定界定标准更合理。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在30%左右,与OECD成员国中的发达国家相比水平较低。城镇地区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在40%左右,而农村地区不到20%,说明我国中等收入群体主要来自于城镇地区。东部地区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最低。从收入群体的结构分布来看,我国低收入群体比重较高,因此低收入群体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