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是我国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本文有关农户秸秆还田技术自觉性采纳意愿的研究,对于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发展高质量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农户秸秆还田行为是一种亲自我和亲社会的综合行为,具有利己和利他的双重属性,故本研究构建有机融合的TPB-NAM分析框架开展研究。首先,利用1076份农户微观调研数据和相关计量分析工具,分析了湖北、河南地区秸秆还田现状、农户认知情况;其次,着重讨论了行为态度、结果认知、责任归属等6个变量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自觉性采纳意愿的影响;最后,通过异质性分析,揭示了核心变量对不同特征农户决策影响的路径差异。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农户对秸秆露天焚烧污染空气基本达成共识,认为秸秆还田技术有利有弊,政府规制政策仍是秸秆还田技术大幅推广的重要原因,农户自觉还田意愿有待加强。
当前,79.63%的农户认为秸秆露天焚烧会造成空气污染、不利于人体健康,农户健康、环保意识较高。秸秆还田技术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利于作物生长是受访农户认为其具有的三大优势,秸秆还田技术加重病虫害、不利于耕作、不利于作物生长是农户认为其具有的三大劣势,因为降雨情况、轮作制度不同,不同农户在秸秆还田是否有利于作物生长问题上存在分歧。政府规制政策是如今秸秆露天焚烧现象几乎“销声匿迹”,秸秆还田技术全面推进的重要原因,89.09%的农户认为当地秸秆露天焚烧处罚力度较大,部分村庄还会要求村民签订不露天焚烧秸秆承诺书。样本农户秸秆还田技术自觉性采纳意愿一般偏高,61.44%的农户在没有政府行为时依然愿意采纳秸秆还田技术,河南地区受访农户的自觉还田意愿(67.61%)略高于湖北地区(55.41%),这可能与河南地区的宣传强度较强有关。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