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当代文学论文格式、当代文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蹇先艾小说版本探讨——以《山城集》《倔强的女人》为例

日期:2021年11月23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636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111131540335882 论文字数:52553 所属栏目:当代文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相关标签:当代文学论文
有 5 处段落修改,其中段落删除 2 处,分段 3 处;《山城的风波》共有 34 处段落修改,其中段落删除 23 处,分段 11 处;《盐巴客》无;《挣扎》分段 2 处;《山东七哥》分段 1 处;《赶驮马的老人》分段 1 处;《乞丐》增加 5 段;《踌躇》分段 1 处;《父与女》分段 1 处,增加段落 1 处;《孤独者》分段 2 处,删除 3 处;《春酌》删除 4 处;《春和客栈》分段 6 处,删除 1 处,增加 3 处。《倔强的女人》中《水葬》共有 8 处段落修改,其中段落删除 1 处,分段 7 处;《迁居》段落删除 1 处,分段 1 处;《国难期间》段落删除 4 处,分段 3 处;《福兴酒店》段落删除 9 处,分段 4 处;《倔强的女人》段落删除 5处,分段 4 处;《逃难》段落删除 1 处;《盐灾》段落删除 24 处,分段 9 处;《迷》段落删除 1 处,分段 3 处。可以看出,蹇先艾对段落结构的修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段落的删除,二是段落结构的分段。修改原因大概为:一是不符合小说集当时的社会文化要求;二是出于作者艺术完善目的。

表 1:初版本与小说集的文言修改对比表

表 1:初版本与小说集的文言修改对比表

..................................


第三章 蹇先艾小说版本修改原因探析 ....................... 65

第一节 文学语境的“变迁”与出版制度的变化 ........... 65

第二节 作家身份的“多重性”与思想观念的“转向” ..... 74

第三节 定本意识与作家对文本的精益求精 ............... 80

结 语 ......................... 83


第三章  蹇先艾小说版本修改原因探析


第一节 文学语境的“变迁”与出版制度的变化

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必然会对作家创作产生影响,不论是素材、语言还是人物形象都会受到时代制约。关于蹇先艾小说版本变化的原因,必须先从五十年代的社会环境出发,这是了解修改原因在风向上的一个把控。新兴政权的建立,经济、文化、文学都会建立相应的制度。对于五十年代来说,重修旧作是作家在五十年代对于时代的一种反应,它通常表现为在旧作中把不相适宜的内容删除修改,并加上体现新的意识形态的东西。蹇先艾五十年代出版的这两本小说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不论是新的政治环境,还是新的文学规范,两者都对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因此,结合文学创作生产的具体情况,将从两个方面探讨外部环境如何影响五十年代作家的作品修改:一是对当时的文学语境进行分析研究,主要研究文学制度 与文学规范、文学的发展趋向上;二是出版规约制度的变化,文学作品需要出版才能传播得更远,而解放前与解放后的出版规约是不同的,作家作品正好借此机会对旧作重新修改出版。此外,基于以上研究聚焦蹇先艾修改两本集子的出发点。

一、50 年代的文学语境

虽然“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有着紧密联系,但是文学也受政治的影响。毛泽东曾说过:“中华民族的旧政治和旧经济,乃是中华民族的旧文化的根据;而中华民族的新政治和新经济,乃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的根据。”①关于50 年代的文学语境,需要对 40 年代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以及相关文学会议、运动进行研究。40 年代发表的《讲话》,在五十年代的文学环境里依然有着重要地位。此外,文代会、“整风”运动的开展对当时的文学规范也作了相应的推动。《讲话》对当时的文学规范、文学走向有一个指导性的作用,文代会也在《讲话》的基础上传达“文学服务政治”的理念,但更为重要的是,文代会在会上提出要创立各种官方文学机构与团体,这样的措施让文艺为政治服务提供了一个平台。

数字普惠金融对山西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探讨

表 1:初版本与小说集的文言修改对比表

.......................




《山城集》《倔强的女人》这两本小说集中所收录的小说,大多是蹇先艾在解放前创作记录下来的。文字里大都是对贵州乡土的描写,或是崇山峻岭、陡峭不已的山间野路,或是劳累辛苦的盐巴客、挑夫,或是不近人情的水葬民俗,蹇先艾由此被归为“乡土作家”。蹇先艾笔下的贵州乡村就是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在这个缩影下存在着官僚的腐败、底层百姓的困难、战争的无情。

五十年代,蹇先艾又重新赋予这些小说新的活力,与初版本的内容、主题大不相同。故从现代版本学的角度去研究这两部小说集中的作品,探寻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运动轨迹,并在此基础上深入作品所蕴含的时代精神与社会主题。既然要对蹇先艾小说进行版本研究,那么就要对蹇先艾作品的出版进行一个整体上的把握。通过搜集整理,两本小说集中所收录的小说通常先发表在期刊上,其后才被蹇先艾收集整理到五十年代以前出版的各个小说集中。在两本小说集出版以后,蹇先艾的作品也通过文集、选本之类出版发行。在之后的版本中,五十年代两本小说集中所收录的小说,大部分都被选入其中,由此可见这些小说在蹇先艾作品中的价值与意义。

蹇先艾对两本小说集的修改主要体现在语言、思想主题、艺术手法三个方面。通过与其初版本进行比较后,可见蹇先艾在修改两本小说集上所下的功夫。蹇先艾曾说过,对这两本集子的重新出版,一是修改以前因为政治等不可控因素被删减修改涂抹的地方,二也是因为接受了新思想以后,把这两本集子重新出版,也就相当于对过去的告别。在语言修改上,蹇先艾对小说的文字,涉及到文言、方言、隐藏字词的修改;其次是句式的精炼、整合,主要是对原有句子中的错误之处改正,二是在新的语言规范下对句子进行艺术完善;蹇先艾还细致地对标点符号也进行修改,例如对停顿标点就进行了规范化调整。在内容处理上,蹇先艾也对其进行了修改,随着时代的变化改变情节内容,对人物形象重新塑造。而内容的重新修改,又会对作品的思想主题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初版中描写内部乡土世界的封建之处,到小说集中大量集中揭示底层人民遭受地主、国民党反动派等各种反动势力迫害的思想内容。而随着蹇先艾文化理论素养的逐步提高,对艺术手法的运用蹇先艾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