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当代文学论文格式、当代文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对童年理想品质的肯定与呼唤——郑渊洁童话主题探讨

日期:2021年09月24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597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109152234226534 论文字数:32336 所属栏目:当代文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相关标签:当代文学论文

本文是一篇当代文学论文,笔者认为郑渊洁童话通过儿童成长、游戏精神、生态意识三大主题表达了对童年理想品质的肯定与呼唤,其中显现出人自身的生命意志力量与压力的斗争。儿童尚未受到物欲的过度污染,需要对抗的主要是成人的过分管教。儿童因受到现代生活中的过多压抑和控制而趋于物化,童话中的幻想要素的力量则放大儿童的生命力,把儿童变为独立自主的人。人需要维持和强化童年时代对世界和自我生命的热爱,以抵抗贪欲、竞争、生态问题带来的压力乃至侵蚀,在反复强调的“小”的概念中寄托着关于人的生存状态的思考。


第一章  童话起点:关注儿童成长


第一节  成长动力:儿童自身的潜能

郑渊洁从军队复员后,受到“天安门诗歌”的感召而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从诗歌开始,尝试过歌词、小说乃至漫画等多种创作形式。1970 年代末,他注意到当时缺乏儿童读物的状况,开始写作科幻小说。在童年阅读儿童文学的经验启发下,他从“教育儿童”的目标出发,开启童话创作之路。在创作历程中,书写成长的方式逐渐从用“外部力量”教育儿童转为发掘儿童自身的潜能。

一、教育指向:从“诚实岛”出发

《黑黑在诚实岛》创作于 1978 年,作家自述当时是“想写一篇作品‘教育’孩子不要说谎”[1]。初期的作品因此带有强烈的教育色彩,呈现出模式化的特征。

首先,儿童主人公以具有醒目缺点的状态登场:《黑黑在诚实岛》中的小蚂蚁黑黑喜欢说谎,《耳朵王国》中的李小虎只喜欢听表扬,不喜欢听批评,《小骑士》中的马小腾经常欺负别人。这些缺点的产生原因并没有得到分析和理解,主人公的性格较为单薄,几乎成了现实中儿童缺陷性格的载体,是用来体现教育目的的“问题儿童”。

其次,“改正缺点”构成了故事的主要过程:作家让儿童进入“对症下药”的特殊环境,例如“诚实岛”和“知识的果园”;或者让儿童遇到具有奇妙能力的人物,如《耳朵王国》中的耳朵居民和《小骑士》中进入心灵的小骑士。这些要素提供的  “外部力量”对儿童的缺点有极强的针对性,是促进成长的关键因素。《黑黑在诚实岛》中的小蚂蚁说谎会被诚实岛惩罚,长出多余的触角和尾巴;《耳朵王国》中,很多爱听表扬的小人住进李小虎的耳朵里,导致耳朵生病;《小骑士》中,小骑士进入马小腾的心中去帮他改善欺负人的毛病,使他感到心口痛。这种“成长”伴随着羞耻、烦恼、痛苦的折磨。这种靠“外部力量”的教育,是生活中成人“教训”儿童这一过程的童话演绎。

...........................


第二节  成长主体:充满灵性的童年生命

郑渊洁在《皮皮鲁外传》中对皮皮鲁形象的基本构思是“其性格顽皮,爱恶作剧,但本性善良,有同情心。”[1]这也代表了他笔下成长主体的共同性格指向。他们体现着1980 年代中国儿童文学新的人格理想,个性中“包括独立思考与独立行动的能力、开放的性格、自信自尊和善良的情操、自我实现的强烈欲望和高远又不脱离实际的抱负。”[2]在郑渊洁童话中,这些儿童具有三重特征。其一是作为“顽童”的生命活力,其二是作为“好孩子”对外界的爱与同情,其三是作为“叛逆者”渴望尊重和认可的独立精神。

一、顽皮:儿童对自由发展的渴望

顽童之“顽”在故事中表现为对自由的渴望。“渴望自由,向往无拘无束尽情翱翔的天地,这体现了人类的未来指向,是对于未来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一种深情的呼唤。”[3]作品中的顽童们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确证自己的存在感,释放生命活力。

儿童喜欢夸大自身的能力。作家从开始创作以皮皮鲁为代表的顽童形象以来,不再批评和否定儿童“吹牛”的行为,而给他们以成功的结果,让他们想象中的强大自我得到一定程度的实现,达到“梦想成真”的效果。《皮皮鲁外传》中皮皮鲁自称可以乘坐“二踢脚”飞上天,于是真的自己做了一个二踢脚飞走了。《魔方大厦》中,来克明明没有骑过马,却自称能骑得很好,而且刚接触木马不久就学会了熟练地操纵木马,得到了旁人的佩服。这些描写指向对儿童想确证自身能力的念头的肯定。

儿童充满探索精神,有强烈的好奇心。探索精神来自内心的勇气。《皮皮鲁外传》《红汽车历险记》《魔方大厦》中,儿童的勇气带来强大的行动力,往往引向“冒险”。而好奇心则来自于儿童的求知欲、对世界的可能性的尝试,往往引向“发现”。他们的探索往往模仿身边成人的行为,皮皮鲁和鲁西西的妈妈是医生,经常为邻居义务看诊,这给了双胞胎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鲍尔历险记》《红沙发音乐城》《鲁西西送王昭君出塞》等作品中,他们经常用家中的听诊器、注射器等物品做医疗游戏,这种模仿行为显示出儿童对成人潜在的向往。这些探索行为经常会得到意外的惊喜。“冒险”和“发现”构成了很多故事展开的起点或主要的情节。

对童年理想品质的肯定与呼唤 ——郑渊洁童话主题研究

对童年理想品质的肯定与呼唤 ——郑渊洁童话主题研究

........................


第二章  童年幻想:弘扬游戏精神


第一节  宝物形象:对儿童之“力”的张扬

“儿童反儿童化”集中地体现为对“力”的追求。儿童总是喜欢阅读“英雄式的,历险式的,往往以写人的力量、本领、智力等的‘能力’为主的”[4]作品,其中的英雄展现强大的能力,能激发儿童的憧憬和向往。儿童通过想象扮演理想的英雄形象,指向“对强与弱、大与小、能与力、智与愚、成熟与幼稚等这一些明确指标的关注”[5],表现出超越童年之“弱”的欲望,这些强大的英雄能够承载儿童对成长的想象。郑渊洁在童话中赋予儿童多种多样的宝物,让儿童获得成功,实现自身的强大。宝物作为基础的幻想要素,旨在张扬儿童之“力”,指向对童年自我的确证。

一、宝物力量的“放大器”作用

郑渊洁在作品中强化儿童的力量,使用夸张之力、宝物之力和头脑之力肯定了儿童希望自己强大的幻想。其中夸张之力主要出现于早期作品《大头托托奇遇记》《皮皮鲁外传》,主人公均为普通的儿童,作家用贯穿作品的夸张手法帮助他们获得梦想中的成功。随着创作进展,到 1982 年左右,这种作品整体的夸张渐趋消退,取而代之的是运用“宝物”这一载体作为力量的“放大器”。宝物的力量,成为了郑渊洁童话中极具代表性的幻想力量。

作家让笔下的儿童使用宝物,是一种培育儿童自信心的方式。在生活中,他很重视培养儿子自主动手的能力,允许他从小操作录像机,认为“如果一个 1 岁多的孩子依靠自己的独立劳作能使一个物件发出声音或图像,他肯定会产生自己能驾驭世界的强大自信。”[1]此外,他在创作经验中还说:“我发现如果在作品中有一个自己很熟悉的‘道具’,往往会导致写得顺利。”[2]过去担当空军地勤的体验,让飞机成了郑渊洁童话中十分常见的宝物之一;作家对汽车的喜爱,则催生了一系列和汽车相关的故事。

人类使用的工具是人体自身能力的放大和延伸,童话中的宝物是寄托了人类理想的神化的工具。郑渊洁的童话较少使用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宝葫芦”等传统法宝,也基本不借助魔法、巫术等西方童话中的神秘元素。由于作家曾当过战斗机维修员,频繁接触现代科技产物,自身又有创作《舅舅的手表》《震惊世界的紫薇岛暴动》等科幻小说的经验,所以作品中的大多数宝物本体都是人类科技的产物,是工业文明的创造物。作家在这些物品上附加童话幻想的力量,使它们超越了原本具备的功能,而那些来自外星的宝物则寄托着对宇宙中神秘的未知世界和外星科学的想象。与严谨的科幻小说相比,童话中的这些想象受到的束缚更少,也可能并不遵守现实中的科学定律。金燕玉将这种科学想象称为“对现代科技的神化模拟法”[3]。此外,作品中的超人体形象是常人体形象与超能力的组合,其中的超能力也可以视为是与他们的身体融为一体的无形宝物。

.............................


第二节  拟人形象:对儿童“泛灵”意识的呼应

拟人是郑渊洁童话最常用也最主要的创作手法。作家将动物、玩具等“非人”形象拟人化,呼应着儿童的“泛灵”意识。拟人形象作为非人之物,不受人类规则的束缚,与常人体儿童相比有着更加自由的活动范围;普通儿童在与拟人形象的互动中,强化与世界万物的联系,感受生命的奇妙;拟人形象甚至可以省略学校学习的过程,担负现实中成年人才能从事的职业,远远超越了现实儿童的生活。

一、拟人形象的物性与人性

动物拟人和玩具拟人,在童话书写中具有悠久的历史。拟人手法强调了物与人的相似,也利用了物与人的差别。拟人动物童话“常是明写动物暗写人,以表层的形似动物的符号写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  拟人动物形象在具有人性的同时,也具有自己的物种的“动物性”。儿童在游戏中将玩具作为演员,演出自己心中的故事;作家则将玩具拟人化,以成人的写作能力书写贴近儿童游戏幻想的情节。拟人玩具形象不仅具有人性,而且具备了自身象征的人物或动物的特性,同时也具有塑造自身的材质的特点,即“材质性”。这些与人类不同的外在特征,带来了陌生感和疏离感。但与此同时,他们作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和玩具,也具备了天然的熟悉感。他们内在的“人性”、作为儿童象征的“儿童性”,则进一步制造了亲近感,拉近了与读者的心理距离。

作家利用人物的人性和“动物性”“材质性”这些非人特性之间的矛盾冲突,制造反差,推动情节,强化了角色性格的多面性,使得人物的成长生动可感。儿童需要经历“认识自己”的过程,拟人形象的外在特征通常更加明显和独特。对自身特征的认识和对自身“物性”巧妙的运用,构成了拟人形象特有的趣味:《红汽车历险记》中的瓷人儿看起来是娇气的女孩子,但是在冒险过程中,她发现自己坚硬的身体可以抵御凶猛动物的攻击,帮助同伴。泥猴是泥做的,害怕碰撞,小布熊利用自己柔软的身体作为缓冲保护泥猴。这些情节既显示出人物发挥特长的过程,也培育了伙伴之间的友情。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三章&nb